美文网首页涂书汇全辑读书才疏学浅学院
《好好学习》读书笔记(一)底层思维与临界知识

《好好学习》读书笔记(一)底层思维与临界知识

作者: 胖脱兔 | 来源:发表于2017-06-03 15:24 被阅读184次

    20170603 《好好学习》成甲

    《好好学习》读书笔记(一)底层思维与临界知识


    最近关注了不少涉及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红,有成名较早的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有重在讲技巧的曹将(《PPT炼成记》作者),也有知乎大V采铜(《精进》)。自己现阶段还停留在技巧这一层面,看一些方法论的理论书仍然云里雾里,很是囫囵吞枣。

    在当当搜到成甲这本畅销书,贴了“逻辑思维”的标签,于是想着趁周末可以随便看看。以期能把一些已有的关于知识管理的零散知识系统化。

    全书共4个重点章节。目前读完第一章: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干货还是不少的。

    1. 知识管理及其三个维度

    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提高我们改变认知或行动的速度。在这个理解基础上再去看现在形形色色的学习方法和管理技巧,就能看出大家对知识管理的认识大概存在着三个维度。

    第一个是数据管理的维度。在这个维度上,我们所谈论的知识管理更多是具体的数据层面技巧。比如,下载的文件怎么保存?学到的知识点怎么归类?如何快速搜索文件?如何给文件贴标签?怎样整理文件夹?在哪里找到合适的书单?等等。

    第二个是信息管理的维度。在这个维度上,我们关注的是怎样更好地理解、消化和应用获得的各个知识点。有很多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组织起来强化这一过程,比如:如何做读书笔记?如何用思维导图增强理解?学习中精读和泛读的区别、行动学习法、刻意练习等等。而能够有效利用这些方法,也是一个学习者进阶的标志——能够有效地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问题。

    第三个是底层规律的维度。在这个维度上,我们关心的不仅仅是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更关心自己的认知深度:我们必须在大量具体知识积淀的基础上,形成更宏观和抽象的理解,在深层次上掌握普遍规律,从而将之前学到的繁杂的知识用一根线串起来,在具体知识之外找到新的答案,将有形化为无形,又将无形用于有形。

    第一点,作者提出知识管理的三个维度,第一维度对应技巧,第二维度对应方法,第三维度对应规律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第三重境界也是最难习得的。反观自己的现状,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时时刻刻在操练着第一维度的技巧,甚至可以说具有较高的“搜商”。第二维度的方法研究的尚不是很多,最近才看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思维导图》之类的讲方法的书。只是之前一直都存有疑惑,看了这许多方法,却感觉抓不住要害。原来后面还有个第三维度,重在底层思维和临界知识。

    2. 知识构建的三个阶段

    在海量信息即时获取时代,我们拼什么?

    我自己有这么一个总结,中国过去30年的社会发展,从认知优势的构建角度看,大概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知识数量构建认知优势

    第二个阶段:知识获取速度构建认知优势

    第三个阶段:知识深度构建认知优势

    获取知识困难时,有人才就有优势;有了互联网了,copy速度又成了优势;当发展到copy速度大家差不多的时候,谁有深度谁有优势。

    这里作者讲的虽然是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事,推之个人也成立的。也就是数量、速度和深度是三把武器,这也和上面知识管理的三个维度相对应。作者全书都在讲深度的事。

    3. 认知深度

    怎么增加团队的认同感?第一个回答:领导要经常开会强调!第二个回答:人的认同感来自全力以赴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其中付出努力的程度以及共同参与的仪式感都很重要。

    1. 从形式上看,简单的回答往往是对具体的问题或事情本身做出回答;而深度回答却是在分析具体现象之后找出抽象规律。

    2. 从回答的思考方式看,简单的答案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直观感受、情绪与经验做出回答;而有深度的答案往往依托于有实验验证或者数据分析支持的结论。

    3. 从答案的效果上看,简单的答案往往只能用于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而有深度的答案能够更普遍地解决类似问题,启发我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思考问题。

    所以要想深度的回答一个问题,要抽丝剥茧,找现象背后的抽象规律;要有数据支撑;给出普适的结论。

    4. 学习层次

    我们一直把时间花在想办法提升“技术效率”上,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认知效率”。

    我们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一直无法提升,就是因为我们掉进了追逐技术效率的游戏圈套:我们越努力,跑得越快,要学习的新知识就越多。而这,让我们陷入了学习的“老鼠赛道”。在老鼠赛道中,我们看起来一直在努力,可是其实是在原地打转。

    5. 书中的一些段子摘抄

    拿着锤头的人,看所有的问题都是钉子。因为熟悉一个领域,所以解决方案都来自他熟悉的领域。

    (1)集团为什么要进入这个新业务板块?初始动机和商业模式构想是什么?(2)这种构想要实现,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推动这一目标的结构动力是什么?(3)现在的态势与我们的关键目标是否匹配?从内部构架到用户需求之间要做哪些工作?发展的节奏是什么?

    抗日战争初期,多数人还在讨论中日之间的武器差异、国力差距的时候,毛泽东就思考到了底层的规律:中日战争的底层决定因素,是中国战略空间的广阔与日本需要速战速决的压力。所以,影响战争的基本动力结构是空间和时间的博弈。如果能够促进以空间换时间的结构发展,那么战略局势将对中国大大有利,而对日本极为不利。所以,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就成为经典的战略研判著作。

    李叫授,营销、文案段子手。

    斜杠青年。“斜杠”这个词来源于英文“slash”,是《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马尔齐·阿尔博(Marci Alboher)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One person/Multiple Caress)中提出的概念,意思是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他们可能有份朝九晚五的工作,而在工作之余会利用才艺优势做一些喜欢的事情,并获得额外的收入。

    书看了一章后,下了得到app,又在喜马拉雅上听了一段成甲的音频。音频内容也大同小异,作者的一套理论,换了种输出形式。其中也有两个例子也引起了我的注意。

    谈判的四个技巧:

    1)狮子大开口

    2)红白脸

    3)虚拟决策角色

    4)伤口上撒盐

    自己最近就在经历一次谈判,回忆一下,竟然在无意识中用上了上面全部四个技巧。如果不是看了别人总结的这些套路理论,很可能下次我还是无意识的行动。所以这种结合实例的认知方成为了自己的知识。

    赞美的套路:

    FFC——feelling,fact,compare

    2013年app还是风口上的猪,UI、交互炙手可热,2014年风口转到了o2o和P2P,2015年是微商,2016年变成了网红,2017年又成了内容付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好学习》读书笔记(一)底层思维与临界知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tm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