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

作者: 聂子云 | 来源:发表于2022-04-21 13:28 被阅读0次

    一直想写点文字,关于写文字。

    不想称其为写作,是因为有些文字是写给自己看的,充其量也就是和自己的对话,只不过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了而已,以前的时候一直是这么认为的。

    后来,很偶然的,把写给自己的文字分享出来,吃惊的发现竟然有好多人关注,甚至比自己认为的那些“高大上”的篇章更受关注,也才知道,写给自己看的文字也能触达他人。

    于是,我也渐渐改变了想法,只要是记录就是一种写作,只要是用心记录,就能抵达双方,产生连接。

    写作是一件耗元气的事情

    我通常写三类文章,按照内容,我分为三类:

    第一类,专业性文章,比如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技术实践,管理实践,数字化管理类;

    第二类,沟通管理类,和人以及人与人协作相关的文章;

    第三类,个人经历,成长故事。

    第一类文章的内容,很多是经验的总结或者思考的产物,有时候需要做一些调研;

    第二类的内容,因为和人相关,人又具有多样性,所以不能以个体代表全部,也不能以全部覆盖所有的个体,所以很多时候,既需要了解全,又需要研究偏,需要懂一些管理学,心理学,软技能等;

    第三类,可以以自己为中心表达,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即使和事件中其他的当事人想法、观点不一致也没有关系,但是有一个很大的挑战,要将自己的情绪注入、情感注入,文字才能具有温度。

    对我来讲,写这三类文章所花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第一类所花的时间最少,时间主要用来构思框架和思路,寻找素材,组织素材,素材都具备了,文字可以一气呵成,或者分段分时间完成,即使中间间断了,也不会有大影响,因为主要是脑力工作;

    第二类文章很依靠积累,构思一篇文章需要把事情和某个理论、规律结合,产生关联,理论联系实际,积累的时间可能会很长,素材不足够,思路不通顺,很难在短时间完成一篇文章,但如果条件都具备了,成篇也不会太难,所以,这类文章主要考验洞察力,要用眼睛去观察;

    第三类,看似花的时间最少,实则可能最多,因为耗情绪和情感,所以需要酝酿,每次提笔之前,都需要酝酿很长时间,就像演员体验角色一样,酝酿好了,行云流水,酝酿不好,文字充满做作和无病呻吟,最大的挑战在于,中间一旦搁笔,再提起来很难,因为时间在变,人在变,心境在此时和彼时会有很大不同,所以这类文章找准时机很关键,此类文章写起来要用心。

    总结一下,专业类文章耗脑,沟通管理类文章耗眼,经历类文章耗心,所以写作是一件耗元气的事情。

    写作的几种投入

    按照时间耗用和持续性,我把写作的几种投入分为四类。

    第一类,时间耗用短,持续性低的投入,主要用来寻找灵感,搜集素材,这是写作的积累阶段,只要思维是开放的,这类投入可以很碎片化,而且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比如地铁上,跑步中,或者在阅读的间隙里;

    第二类,时间耗用短,持续性高的投入,主要用来整理思路,思考框架,这是写作的设计阶段,之所以需要持续性,是因为一旦中断,下次再继续的时候需要从头开始,把所有思考过的思路重新整理一遍,会产生重复思考,所以,这部分工作最好一次性完成;

    第三类,时间耗用长,持续性低的投入,主要用来做调研,做修改,这是写作的丰富和优化,是润色工作,调研是很花时间的工作,很多调研的内容,不一定都能被用在文章中,但调研的工作不可少,因为素材足够多,才能为文章提供尽可能的精华内容,还有一点是,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所以很多时候,即使文字写完了,但修改的工作还是需要持续一段时间;

    第四类,时间耗用长,持续性也很高的投入,主要用来做素材整理,最终成文,看似这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阶段,不一定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这个工作是生产阶段,前期投入越多,整理素材、判断取舍所花的时间就会越多,成文的时候,如果不能在集中的时间持续性的做,出来的文字在主题上容易给人一种割裂感,因为尽管思路和框架已经定了,但是最后的素材如何组合还是会取决于作者写作时的状态和心态。

    总的来说,写作是有套路的,写什么样的文章,和用多少时间、以什么状态写作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写作的几种困境

    第一种,没东西可写

    大部分人都会遇到这个困境,就是写什么,该怎么写。不知道主题,也没有内容,是很难下笔的。

    小时候写作文,老师通常会给个命题,最终会发现大部分人也都能交出答卷。

    主题能圈定一个范围,不至于让思维无限发散,主题和题目是两个概念,题目可以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修正,主题指引的是思考的方向,也确定了素材的范围。

    我平时的经验是,一篇文章先从确定主题开始,哪怕这个主题还是模糊的,比如只是关于某某某某,然后我会围绕着主题积累素材,可能是一段话,一个例子,一个想法,随着积累的增多,思考也会不断深入,对这个主题的认识也会更加清楚。

    对于主题的确定,我通常会勤记录,有时候是因为看了一本书,有时候是突然听到一句话,或者想到一件事情,突然的有感而发,但是想法还不深入,思考也还没有展开,此时我会把关键词记录下来,这些关键词便会成为我的主题。

    我一直认为,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积累出来的,如果真的遇到一气呵成的时候,那也是因为无论在笔端还在是心态上,都已经做好了准备。

    第二种,没时间写

    大部分写作的人都需要和这个困境做斗争,写作的时间哪里来?

    即使是不写作,大部分时候我们也已经是分身乏力,如果是再加上写作,要想、要写、要积累,大部分人很难在时间的投入上有保证,尤其是长期的时间投入上。

    在这一点上,没有捷径,为此我也挣扎了许多年。上一节中,写作的几种投入便是自己的经验总结。

    在花时间写作这件事情上,我的经验和”把大象放进冰箱”的策略一样,第一步,打开冰箱,第二步,放入大象,第三步,把冰箱门关上。

    听起来像个无厘头的调侃,但现实就是如此,大部分的写作不能依靠一气呵成,也不能依赖突然的灵感迸发,而是要把写作分成几个步骤,把一篇文章分成几个时间段来写,比如积累素材,可以是随时随刻,地铁上,跑步时,旅行中,片段信息都可以记录。

    大框架找个安静的时间,十几分钟,最多不超过半个小时也能理清楚,如果在一篇文章的框架上花费太长时间,说明自己还没有想清楚,可能还需要让想法这棵草在脑海中再疯长一段时间。

    框架有了,素材也差不多了,最后成文,我的经验是睡觉前的一个小时,周围安静,内心平稳,这个时候最适合写作,当然,也有个弊端,有时候写的兴奋了会入睡困难,因为到了睡觉时间大脑还清醒的很。

    第三种,完美主义

    不是所有人都遇到这个困境,但这个困境很致命。

    它会让写作者产生内耗,降低效率,一遍一遍读着自己的文字,总感觉还不够好,总感觉还缺少内容,总感觉会有人挑刺。

    完美主义的这个特点会严重降低写作的效率,干扰写作者的信心。

    对待这个问题,可以尝试的做法是文章写完,先发给自己信任的几个人阅读,听听建议,如果还是担心,修改完了之后可以把文章放置一到两周(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搁置的这段时间里,尽量不要去想这篇文章,让大脑彻底腾空,走出那篇文章的思维和干扰,两周后,重新打开看一下,这个时候通常会有一些不同的视角和发现。因为中间大脑放空了,此时是以一种全新的心态和视角看待那些文字,会有收获。

    还想说一点的是,完美主义不一定全是坏事,完美主义会让人更加谨慎,更加细心,也会促使人对文字不断字斟句酌,很多经典就是在这种字斟句酌中产生的,这是写作的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

    第四种,持续性

    大部分人开头容易,坚持难,尤其是考验耐性的事情,写作就是。

    很多时候,细想起来,坚持不下去,不是因为没有时间,更大的原因是需要和习惯抗争,和惰性抗争,而后者都是天性,违反天性做事是很难的,除非把写作变成像吃饭、睡觉一样的日常行为,或者拥有非常强大的毅力。

    而这些都是真实,真实的东西是伪装不了了。

    在写作上,靠一时意气很难走长远,靠硬逼自己也总会有懈怠的那天,唯一的办法是让写作不那么痛苦和难受,每天感受一下写作的那种感受,每天轻微疼痛一点点,每天也是兴奋一点点,如果有条件,可以拉几个志同道合者,成立一些写作群,彼此鼓励,彼此鞭策,为写作的持续性提供内在和外在的条件。

    比如,最近参与了“百字写作”群,要求不高,每天百字,但实际上大多时候都能突破这个字数,不是因为每天要完成打卡的任务,而是,写作这东西也是有惯性的,起步之后,进入状态,复归平静,这是一个完整的阶段,这个阶段通常需要几百字,而此时,比起长久不提笔那种“抓耳挠腮”的苦思,追求阶段的完整更让人畅快。

    这也就是为什么能够坚持”每日“,为什么能够”突破百字“的结果。

    总的来说,写作这个东西,停了会手生,长久不写,有点碎片时间也无法将累积的想法落到纸面。

    所以,在持续这件事情上,不是要和技巧较劲,而是需要和天性握手言和。

    以上是我个人的写作经验,愿和更多的写作爱好者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写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vi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