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段时间,一档综艺选秀节目《创造101》,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女团,据说是发自日韩的偶像团体称谓,一群怀揣偶像梦想的少女们在舞台上搔首弄姿,唱歌跳舞。据说其中很多女孩子都是家长花钱送到韩国培训出道的。我对这些都不太感兴趣,也没那闲功夫了解详情,我只是在想,该如何去规划孩子的前程。记得一个著名财经策划人说过:“家长与其花上百万的金钱送孩子出国留学,不如送到韩国做整形美容,加入偶像团体出道,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留学前途未卜,不一定能赚回学费,而一旦走红娱乐圈不但快速回本致富,还能名声显赫。”
一个古老的话题又被翻出来,颇为引起争议的:“明星与科学家谁应该挣得更多?”这些年在微博上,微信群里,朋友圈里一直都有人争论不休。仔细想想,其实那位著名据说给国家领导人做过策划的著名财经策划人说的不无道理,屠呦呦如果不是国外报道获得诺贝尔奖,谁知道她是科学家,那些废寝忘食,生活单调,在实验室里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不如在舞台上扭扭屁股卖萌的偶像明星挣钱快。她们的收入显然没有娱乐圈明星丰厚,甚至相差好几个维度,很多人认为娱乐圈明星能给普罗大众带来快乐,科学家花费国家大量科研基金的研究项目,有的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成功,而且和老百姓没有任何关系,更有甚者在网上对科学家诋毁谩骂。
科学家和娱乐圈明星哪个更赚钱,生活的更奢华,舒适,结论是显而易见的,不论从哪个维度去思考这个问题,客观上都没有可比性。如今,人们普遍的逻辑是这样的:感觉上,科学的价值对老百姓来说带来的直观效应,的确不如综艺娱乐节目,所以科学家不应该比明星获得更多收益,现在是明星比科学家挣得多太多了,明星随便上一个综艺节目跑两圈,做几个怪样,胡说八道一通,就可以获得几千万的收益,或许科学家一辈子也赚不到这些钱。过去问孩子将来长大了干什么,估计大部分回答都是当科学家,报效祖国,现在再问孩子这个问题,恐怕是异口同声的回答是当明星,赚大钱。于是,人们普遍认为:“这个社会病了。”
客观的说,一个国家,需要社会各阶层的人,为这个社会服务和贡献,获取可量化的利益和回报,这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科学家是国之大器,明星是民之乐道,不在同一个层级,本身没有可比性。但是,一个国家,如果崇尚明星,将科学家边缘化,做一档节目,拍一部影视作品,动辄几千万,上亿的收入,将大量的金钱,物力都投入到娱乐百姓,影视媒体只管收视率,不顾社会责任,道德底线。企业商家只管大量投放广告,不注重创新经营,科学研究。考量的标准是“挣钱”,而不是道义和社会价值。
的确,判断一个职业对社会产生的价值,不应该用“钱”来衡量,但是,货币作为交换的媒介,贯穿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始终。有人说明星和科学家不处于同一阶层,他们的收入无法量化,最终人们还是会从收入这个客观事实去判定贡献比,当今社会金钱主宰一切,人们的价值取向着眼于个人需求,以为没有需求也就没有价值,忽略了社会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开始追求虚拟自我满足,很多年轻人沉迷于追星,追网红。所谓“成功学”的底层逻辑就是做明星。明星艺人不注重作品,而关注粉丝,为了圈粉,不惜制造各种八卦和绯闻事件,毫无道德底线。
现代社会,很多社会问题困扰着我们的思路,无法得到较好的解决,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让家长对孩子的前途考量无所适从。让孩子成为科学家,曾经是很多家长梦寐以求的事,现在是商品经济社会,科研成果很难快速转化为金钱。事实上,很多科学家倾其一生的科研成果只是零件,连半成品都不是。而且这些成果本身不能直接带来社会价值,要进行商业化运作使其具备流动性,才有价值,也才能算商品。只有成为商品才能以商业价值为衡量标准变现。科学家的工资只是“苦劳”的报酬,就是所谓的“劳动报酬”,它不是商业价值的主要体现,科学家的劳动报酬与明星的商业回报没有可比性。
明星的财富效应让很多年轻人趋之若鹜,迷离沉沦其中,很多明星可以不用靠演技和能力,明星的强弱要看流量圈粉的多少。所以,你拥有多少粉丝,就能创造多少财富。28岁的男会计挪用900多万公款,疯狂打赏网红女主播的事,闹得沸沸扬扬。一个每月工资只有2500元的小会计,挪用公款打赏女主播,从最初的几万最后到大几百万,一发不可收拾。随着网络发展速度的增快,网络直播这个新兴行业正在飞速发展,很多孩子热衷于网红,荒废了学业,流量创造财富的网络效应,荼毒侵蚀着孩子们的心灵。
教育成本的高启,大学毕业后找工作难,让很多家长觉得将毕生积蓄投入到孩子教育得不偿失的。商品社会是无情的,每个人都想获得符合市场规律的定价。明星能在这个市场上获得巨大的现金收益,而科学家的现金收益远远低于明星,这是不符合符合市场规律的。一个相对健康的社会,科学家和社会工作者受到普遍尊重。诋毁和侮辱他们是要受到惩罚的。西方国家尚且如此,可是在中国,明星打官司成为社会常态,科学家被侮辱只能忍气吞声,这是真正扭曲的社会。
虽然中国当今社会有诸多的不堪,但是身为现代社会绝大多数的家长,还是遵循“学而优则仕”的理念,不惜重金投入孩子教育,让孩子从两三岁开始背唐诗,四五岁学英语,上学后请家教,上各种培训辅导班,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期望孩子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将来考上名牌大学。或出国留学,或读研读博,有一份舒适,挣钱的工作。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道:“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是啊,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大格局思维,让孩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