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收听的节目是付费专栏《吴晓波频道》的《中国还需要几个北上广》和《多个指标表明,这四个城市或跻身一线城市》
在互联网上有一个热门话题叫做逃离北上广,很多人认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人口太多了,交通太堵了,空气太差了,所以呢,我们必须要逃离北上广,中国未来城市化发展的方向就是应该发展中小城市。
甚至有人提出了城镇化的战略。但是呢,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中国当今的北上广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中国需要再建设几个北上广。
那么到底是应该逃离北上广还是应该再建设几个北上广呢,听听吴哓波老师是怎么来谈这个话题的。
01
首先来看全球的趋势,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流动人口的方向,是向大中城市聚集的一个过程。
美国-------从1940年到2010年七十年里大都市人口数量从59.9%增加到83.7%。
日本-------在过去的七十年里已经有一半左右的人,生活在三个大的都市圈里。
在2015年,日本等国的前四大城市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分别达到了:
日本-------这个比率是51.5%
韩国-------这个比率是37%
英国-------这个比率是24.9%
法国-------这个比率是22.6%
美国-------这个比率是14.7%
当今全世界有三十六个城市的人口超过1000万,其中中国有九个,上海以2400万人口排在东京、雅加达和卡拉奇之后,全球排在第四位,是中国的第一大人口城市。
把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中国的前四大城市人口加起来比,发觉北、上、广、深占全中国人口中的比例是5.2%
当然,这是一个非常机械的对比,因为中国有十四亿人口,如果中国前四大城市的人口将像美国这样达到百分之14.7%的话。
那就意味着中国的前四大城市人口将超过5000万,这当然是一个不可想象的数据。
02
吴晓波老师有两个经济学家的朋友,曾经是中国人民银行经济研究所的所长姚余栋和民生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他们最近做了一个研究,在国际语言学界有一个叫齐普夫定律。
这是一个由哈佛大学的语言学家叫做杰克杰普发现的,他说,如果一个包含N个词的文章,将这些词按其出现的频次递减的排列,那么某一次的序号以及出现的频次之级竟设为一个常数。经济学家的城市规划专家在市政研究中发现。
如果一定区域内的所有城市按人口规模大小来排序的话,城市规模与其位序成反比,即任何一个城市的位序与其人口规模的乘积等于一定区域内所谓城市的人口规模。
姚余栋和管清友把它翻译过来用于中国的城市规划,他们得出了一个公式,就是说中国今天的城市化人口只有百分之50%。
如果它要达到百分之70%的话,也就是意味着我们需要有9.6亿人口居住在城市里,根据现在流行的城市人口规划理论,如果一个国家的9.6亿人要在城市里的话,他的结构该是什么样呢?
它需要:
8个-------2000万人口级的城市,
16个------1000万人口级的城市,
32个------500万人口级的城市,
64个------250万人口级城市,
128个-----125万的人口级城市,
256个-----63万的人口级城市。
这是一个根据吉普夫定律所排列出来的中国未来的城市人口的梯级表,一共分为六级,可以容纳9.6亿的人口。
由这个公式你可以发觉,假设即便中国今天四个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人口都超过了两千万。
那么未来五年十年之内,中国还需要四个两千万人口级的城市 ,所以,姚余栋和管清友提出,中国未来需要发展八个一线城市。
有趣的竞赛开始了,今天中国除了北上广深以外,在各个区域出现了很多野心勃勃的正在高速成长的大型城市,他们中间有哪些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四个2000千万人口级的一线城市呢?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也可能会引起争论的话题。两个经济学家朋友姚余栋和管清友研究表明,中国未来的城市化率如果要达到百分之七十,也就是说有9.6亿人口居住在城市中的话。
我们可能还需要四个像北、上、广、深这样的超级城市,它们的人口将达到两千万级的规模。
03
大家都在猜测,到底哪些城市有可能会进入这个名单呢?
要成为超级城市需要从经济、创新、房价和人口,四个角度来分析。
我们先来看最重要的:
第一个指标,叫做经济规模,只有达到一定的经济体量,你的城市的能力才能够被呈现出来。
从目前的经济总量来推算的话,到2020年的时候,除了北上广深以外,经济体量最大的城市将分别是:重庆、天津、苏州、武汉、杭州、成都、南京和青岛;
而如果从人均GDP的角度来看的话,这个排序将是: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南京、长沙、佛山、天津和武汉。
第二个指标是人口,人口聚集是一线城市的重要特征之一,其中衡量人口规模决定了你的城市的总需求,人口变动率这反映了这个城市的吸引力。
从现有常住人口看,中国排在前六位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天津和深圳。
那么从人口净流入的角度看,重庆、广州、武汉、郑州、长沙、成都,杭州和厦门排在前几位,说明这些城市的吸引力比较大。
第三个指标是创新能力,一个超级城市人口多经济体量大仅仅是外延的竞争力。而真正的内在的竞争力,来自于整个城市的创新能力,有没有得到持续的提高?
如果从一个城市的新增专利数来看,排在全中国前四位的分别是北京,深圳,苏州和上海。
没想到吧,苏州的每年新增专利数超过了上海,说明苏州的制造业相当的发达。
排在这四个城市之后的则是:杭州,宁波、成都、重庆、天津、无锡、南京、东莞、西安和武汉,
在这份名单中,江苏占了三个城市,浙江占了两个城市。
而江浙两省显然不是全国高校资源和科技元素最为集中的两个省份,在前几天的北京一次论谈上,有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谈到一个现象,中国目前有些城市,他的高校数量非常多,但是他的创新能力比较弱!
相反的是一些民型经济比较发达,特别是大型民型企业比较多的城市他的创新能力比较强。
第四个指标是房价指数,房价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不可或缺的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竞争力。
总体来看房价与城市发展水平成正相关关系,在1234线城市间逐次递减。
目前中国深圳、上海、北京的绝对房价排在前三位,排在第四位是厦门,接下来是杭州、南京和广州。
从经济总量人均GDP到创新能力、人口的竞争和房价四个围度,我们会看到中国有将近二十个城市都具备了竞争超级城市的能力,从综合指标来看的话有四个城市,最具有成为超级城市的面相,它们分别是成都、天津、杭州、武汉,
此外呢,南京、重庆、西安、苏州、合肥,也具有想当的竞争能力。
04
但吴老师最后也说了,经济学家们永远是在纸上谈兵,他们有可能看到了趋势。然后从存量的数据中推演未来的可能性。
但是发展的不确定性永远会给我们创造新的惊喜,就好像在十年前吴老师所居住的城市杭州,它还被定成一个上海的后花园,是一个以旅游业发展为主的城市,但是今天你看随着阿里巴巴等企业的崛起,它已经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电子商务城市。
所以吴老师说刚才所进行的分析和名单也许都是错的。
微信公众号:(惠倾听)写出心想的、耳听的、倾我们所能去感知生活,成就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