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书摘:《被讨厌的勇气》

书摘:《被讨厌的勇气》

作者: 南有西柚 | 来源:发表于2022-03-29 22:57 被阅读0次

书名:《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作者:岸见一郎(日本作家)

类别:心理学

阅读时长:7时46分

>>换句话说,我可能中弗洛伊德的毒太深了(尽管我尝试着多学学荣格以稍稍解毒,结果发现自己更沉醉于内心和过去的世界),在这个时候读到的阿德勒的确是一剂及时的良药。

P:中了弗洛伊德的毒,拿荣格当解药,最后发现了阿德勒的妙处

推荐序一 勇气的心理学

阿德勒心理学三大束缚:自我的过去、人际关系、未来。

>>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你怎么看待过去,而我们对过去的看法,是可以改变的。

>>理想的人际关系大概是“我爱你,但与你无关”。他认为每个人的课题都是分离又独特的。我怎么爱你,这是我的课题,而你要不要接受我的爱,这是你的课题。

>>当你急着奔向未来的时候,说明你已经不喜欢现在了。

尔弗雷德·阿德勒与弗洛伊德、荣格被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

引言

>>人并不是住在客观的世界,而是住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里。你所看到的世界不同于我所看到的世界,而且恐怕是不可能与任何人共有的世界。

>>幸福的浪漫主义季节转瞬即逝,残酷的现实主义时代终将到来。

>>人一旦长大,就会被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困扰,被诸多的责任所牵绊。

>>人并不是住在客观的世界,而是住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里。你所看到的世界不同于我所看到的世界,而且恐怕是不可能与任何人共有的世界。

再怎么“找原因”,也没法改变一个人

>>总之,你认为现在的我(结果)是由过去的事情(原因)所决定。可以这样理解吧?

p:如果你了解过去的我,那么你就明白现在的我

>> 但是,这些症状也是为了达到“不出去”这个目的而制造出来的。

P:我觉得这简直太真实了,我们往往喜欢提前给自己设限! 在不想去做一些事的时候就会主动给自己设限 它根本不是客观环境导致的 而是自己“制造”出来的 这种“制造”甚至是无意识的! 就像书友说的:你不是因为社恐才不喜欢聚会,你是因为不想聚会,给自己找了个社恐的感觉。

心理创伤并不存在

>>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P:经历是一种成长,经历过后,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分析这个过程,你会发现别有一般韵味! 就好比失恋,当你是参与者时,你很难做到理性去分析当时的情况,觉得自己在这段感情里,自己的付出或者说自己应得到的回报不应该是这样的结局。️当你冷静下来之后,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重新去审视一下自己的曾经这段感情,你就会发现,这就是一种经历,当时的你就是会有这种选择!太计较得与失本身就已经失去了对这份感情的意义。

>>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

>>如果闭门不出一直憋在自己房间里的话,父母会非常担心。这就可以把父母的关注集于一身,而且还可以得到父母小心翼翼的照顾。 另一方面,哪怕踏出家门一步,都会沦为无人关注的“大多数”,都会成为茫茫人海中非常平凡的一员,甚至成为逊色于人的平庸之辈;而且,没人会重视自己。这些都是闭居者常有的心理。

P:我觉得大多数情况下:父母会觉得这么多年养育的孩子读书上学,到头来孩子把自己闷在屋里,真的是读书读傻了!父母更多希望的还是你有一般成就,而不是这样闭门不出从而引起父母这样所谓的关注

>>不仅仅是他,我们大家都是在为了某种“目的”而活着。这就是目的论。

P:引用余华《活着》里面的一句话: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愤怒都是捏造出来的

>>所谓愤怒其实只是可放可收的一种“手段”而已。它既可以在接电话的瞬间巧妙地收起,也可以在挂断电话之后再次释放出来。这位母亲并不是因为怒不可遏而大发雷霆,她只不过是为了用高声震慑住女儿,进而使其听自己的话才采用了愤怒这种感情。

P:愤怒只是为了快速达到高声震慑的目的,缩短讲道理的时间,这样好像也可以理解的过去! 只是有时候这样给人的印象是:这人太容易情绪化 看到这里,总觉得观点都是有点自相矛盾,但是却又能绕进去又可以清晰的绕出来的样子!

弗洛伊德说错了

>>我们不可能乘坐时光机器回到过去,也不可能让时针倒转

>>人并不受过去的原因所左右,而是朝着自己定下的目标前进

P: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转】 1、原因论:学习某样技能确实可以让你获得这项技能,典型的原因导致结果; 2、目的论:你对过去的看法取决于你对现在所要做的事情想达到的目的。比如现在想责怪父母童年时候给你带来的伤害,是因为你想逃避现实或者把现实的不幸福归咎于父母或者想让父母反思; 3、黑天鹅事件:原因A不一定导致结果B,也可能导致结果C,事情的发展是曲线的。 综上,客观规律方面的确实可以用原因论解释,隐性情感方面或者对客观事情的看法可以用目的论理解,不确定事件则可以用黑天鹅事件来理解,即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人是可以改变的,弗洛伊德的原因论让我们得到谅解,指引改变的方向;阿德勒的目的论让我们认识自己,产生改变的力量。

苏格拉底和阿德勒

>>答案不应该是从别人那里得到,而应该是自己亲自找出来。从别人那里得到的答案只不过是对症疗法而已,没有什么价值。

P:所以哲人的意思应该是要学以致用,灵活使用,而不是为了学而学

你想“变成别人”吗?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人们常常下定决心“不改变”

>>人无论在何时也无论处于何种环境中都可以改变。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

P:是的,人一旦下了不想改变的决心,即使内心是渴望另外一种生活状态,也还是选择了当下安逸的生活方式!

你的人生取决于“当下”

>> 你刚才说“如果可以变成Y那样的人就能够幸福”。但像这样活在“如果怎样怎样”之类的假设之中,就根本无法改变。因为“如果可以变成Y那样的人”正是你为自己不做改变找的借口。 青年:为不做改变的自己找的借

P:你内心极度渴望自己成为那种人,可笑又可悲的是,阻止你成为你梦想中的那个人的却正是安于现状的自己。

>>阿德勒的目的论是说:“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

第二夜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 人既不可能忘记过去,也不可能从过去中解放出来。

P:过去的经历或多或少对以后的路都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忘记是不可能,解放出来更不可能,更多的是在于我们怎么去面对曾经的经历!

自卑感来自主观的臆造

>>我们无法改变客观事实,但可以任意改变主观解释。并且,我们都活在主观世界中。

人际关系中的“权力斗争”与复仇

>> 那么,我来问问您私愤的事情。如果无缘无故地被人破口大骂,先生您也会生气吧? 哲人:不生气。 青年:不许撒谎! 哲人:如果遭人当面辱骂,我就会考虑一下那个人隐藏的“目的”。不仅仅是直接性的当面辱骂,当被对方的言行激怒的时候,也要认清对方是在挑起“权力之争”。

P:我还是愿意相信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生气

人生的三大课题:交友课题、工作课题以及爱的课题

>>工作上的人际关系因为有着成果这一简单易懂的共通目标,即使有些不投缘也可以合作或者说必须合作;而且,因“工作”这一点结成的关系,在下班或者转行后就又可以变回他人关系。

P:所以一旦离开公司不再在该公司任职之后,就会与此公司都相关同事关系是陌生,因为缺少了这份工作时工作需要对接的枢纽。

浪漫的红线和坚固的锁链

>> 很多人认为朋友越多越好,但果真如此吗?朋友或熟人的数量没有任何价值。这是与爱之主题有关的话题,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关系的距离和深度。

p:朋友根本不在于多,人生能️两三知己已足矣!许久不见,但是一见面不会觉得很尴尬,依然有很多很多话题可以聊…

“人生谎言”教我们学会逃避

>> 那并不是因为无法容忍A的缺点才讨厌他,而是你先有“要讨厌A”这个目的,之后才找出了符合这个目的的缺点。

P:所谓思想决定行为:那并不是因为无法容忍A的缺点才讨厌他,而是你先有“要讨厌A”这个目的,之后才找出了符合这个目的的缺点。 恋爱关系中的两个人,一旦某一方决定离开,对方连呼吸都是错的。

所以说两个人谈恋爱时,最好的状态莫过于:有事一起商量,没事就各忙各的,但心还是互相惦记着彼此,给彼此空间,而不是一味地占用对方的时间和空间,而失去了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第三夜 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P:我想自律便是自由!一旦真正自律起来了,你生活不论做什么都是️规划性的、️目标的去完成一件又一件事情。

要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即使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课题

>>别人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

>>信任别人,这是你的课题。但是,如何对待你的信任,那就是对方的课题了。如果不分清界限而是把自己的希望强加给别人的话,那就变成粗暴的“干涉”了。

放下别人的课题,烦恼轻轻飞走

>>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P:他人的想法、看法,岂是你能够控制得了的?做好自己的便好。

>>首先要思考一下“这是谁的课题”。然后进行课题分离——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是别人的课题,要冷静地划清界限。 而且,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给出的具体而且有可能彻底改变人际关系烦恼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点。

砍断“格尔迪奥斯绳结”

>>同样,要想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距离太近,贴在一起,那就无法与对方正面对话。

P:嗯……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就是最舒适的相处距离,亲情、友情、爱情也好,都需要一定的个人空间。

>> 阿德勒说:“没有学会直面困难的孩子最终会想要逃避一切困难。”

P:如若遇到问题时,没人为你指点迷津,或有人过度干涉,都不是好事。相反的,倘若这时能有人给予你三言两语的点拨,犹如拨开乌云见明月,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 你虽不会一直是我的避风港,我的靠山,但你却教会了我如何自己走路,更有自己的主见!

对认可的追求,扼杀了自由

>> 按照别人的期待生活会比较轻松,因为那是把自己的人生托付给了别人

P:人可真是个奇怪的生物! 一方面希望自己按照别人期待的生活方式去生活而获得认可,一方面却又从内心深处反抗早已被设定的人生轨迹!

>> 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而活以及把自己的人生托付给别人,这是一种对自己撒谎也不断对周围人撒谎的生活方式。

P:所以为自己而活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的在为自己而活呢?!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 但不管我们怎么努力,都既会有讨厌我的人也会有讨厌你的人,这也是事实。

P:我们不可能做得到任何人都会喜欢自己

人际关系“王牌”,握在你自己手里

【转】书友“育宏” 复盘: 我们无法决定别人是否喜欢我们,无法决定别人是否厌恶我们 但是我们能够决定自己的态度,不会为他人的课题而焦虑,而期望通过改变自己获取他人的认同,就像庄子的逍遥游:“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过去的想法是feedback is a gift, 通过反馈不断调整自己的方法和想法,但是步入社会之后,正向的反馈真的很少,大部分都是负向反馈,如果一味追求他人的认同,企图通过努力获取他人的称赞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行为,将自己的幸福绑定在他人的想法与看法中,羁绊太深,迷失了自我,也浪费了时间 我们需要克服自己渴求赞同的本能(以及其他本能),以获取更高层次的幸福和快乐,将自己从关注点这一个伪命题中解脱出来,虽然达不到庄子“凭虚御空”的层次,但也能让自己轻松快乐 目的论,世界是简单的,人人都可获得幸福,不把他人看做竞争对手,课题分离,不追求他人改变

有鼓励才有勇气

>>假如你会因为得到表扬而感到喜悦,那就等于是从属于纵向关系和承认“自己没能力”。因为表扬是“有能力的人对没能力的人所作出的评价”。

P:无法苟同! 可能是我认知有问题吧!难道朋友之间互相表扬也是带有这种功利性的吗?

有价值就有勇气

>>人怎样才能够获得“勇气”?阿德勒的见解是:人只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

>>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纳自我

P:不盲目地肯定自我,学会坦然接纳自我,接纳自己的不足,接受不能够改变的,改变能够改变的!

>>自我肯定是明明做不到但还是暗示自己说“我能行”或者“我很强”,也可以说是一种容易导致优越情结的想法,是对自己撒谎的生活方式。

>>自我接纳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工作的本质是对他人的贡献

>>比起满口道德谎言的善人,我宁愿相信那些忠实于自己欲望的恶徒!

追求理想者面前的两条路

>>我还不太清楚自己在寻找什么以及将来想要干什么。但是,我知道必须得做些事情。也不可以一直在大学图书馆里工作。只有在找到值得自己毕生追逐的梦想并能够达成自我实现的时候,我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

p:没有目标的时候就是这种状态,但还是总觉得自己一定要去做点什么,才能让自己看起来正常一点、充实一点

相关文章

  • 《被讨厌的勇气》书摘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地经历,而是我们赋予经历地意义。 -重要地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地...

  • 《 被讨厌的勇气》书摘

    *如果我们一直依赖原因论,就会永远止步不前。 *哲人说: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你之所以...

  • 《被讨厌的勇气》书摘

    1.朋友或熟人的数量没有任何价值。这是与爱之主题有关的话题,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关系的距离和深度。 2.行为方面的目标...

  • 《被讨厌的勇气》书摘

    ——所谓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1.“无法真心祝福过得幸福的他人”,那就是因为站在竞争的角度来考虑人际关系,把他人...

  • 《被讨厌的勇气》书摘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 57个想法 ◆ 心理创伤并不存在 >> 任何经历...

  • 《被讨厌的勇气》书摘

    1. 阿德勒心理学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 2. 如果我们一直依赖原因论,就会永远止步不前 3. 决定...

  • 《被讨厌的勇气》书摘

    1.智者:我的答案依然不变。世界是简单的,人生也是简单的。 青年:为什么?世界是矛盾横生的一片混沌,这难道不是有目...

  • 《被讨厌的勇气》书摘

    人感到自己有价值时才有勇气 心理创伤不存在 任何经历本身不是我们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能感受到的刺激,也就是痛苦...

  • 《被讨厌的勇气》书摘

    书名:《被讨厌的勇气》 作者:岸见一郎、古贺史健 时间:2020.02.11-2020.02.17 第一本完整读完...

  • 《被讨厌的勇气》书摘

    1、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中的自己”比较。 2、当人能够感受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摘:《被讨厌的勇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ab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