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7日 周日 深圳 细雨1146/1000
【主题】日常记录
【字数】1512
近些年,3月底、4月全月及10月底、11月全月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各项目扎堆似地都齐聚在这一段时间,且还需要完成那些日常的课程分享,就忙到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感觉。
今天完成项目之后,得以空闲几小时,在微信上和几位小伙伴聊了会天,才知道中经“赶考”的路上如此多我并不知道的故事。
故事1:
身型特别挺拔且高挑、面容温和恬静的瑜伽教练Q在备考中经的几个月里,整整瘦了10斤。对于中经两本教材,我自认为她比我这分享该课程的分享者琢磨得更透彻,几乎连注释都有她的心得和想法,也能把2本书有效地融合在一起。那会我在微信聊天的这一端心想:作为分享该课程的老师如果不深入学习、不深入钻研、不理解教材设计的逻辑,怕是要反过来狠狠被这些备考的小伙伴们“吊打”的。我想,如果要继续站在讲台上分享课程,是容不得丝毫懈怠的。
Q应该是2019年12月在我的公开课上我们认识的。当时她坐在第一排,面带喜悦,落落大方,没有半点掩饰地问我:“老师,我不是干HR的,这样的专业课我能听懂不?”。我面带微笑地点了点头:“作为老师的责任就是要让在场的人能听得懂,我相信你”。这话是鼓励她也是鼓励我自己,因为我的老师告诉我,开发一门课程,讲给完全不是本专业的人听或者讲给10岁的孩子听,如果他们能听懂80%,那么,这门课程基本上就可以正式开讲了。
Q虽非本专业,但还是很专注很认真地听完了一天的课程。课程结束后,我特意问她:还好不?她还是那副乐呵呵满脸喜悦的样子:老师,我全部都听懂了也,下次什么时候分享DISC我还来听……
后来,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DISC的课程没有开公开课。在2021年12月时,又开了2天其他专业公开课,Q如约而来。这一回,她还承担了中场休息时串场游戏的小老师,带领现场的小伙伴们进行了瑜伽的拉伸动作。边听课边运动,大家都觉得很享受。
后来我们就在微信上聊得更投入,而且感觉彼此的内心还是蛮契合的那种。我的直觉告诉我她通过了考试,期待她的好消息。
故事2:
“赶考”路上有瘦10斤的,也有“过劳胖”10斤的。当Y今天在微信上跟我说:为了考试没日没夜地熬,8个月下来胖了10斤。那会我心里还是有些心疼她们的,为了准备考试,为了职场上有更大的提升,多么不容易。
我和Y的认识应该是在Q之前,或者是2018年?那时候我给人力的小伙伴分享公开课,大抵是那个时间认识的,后来我的课她都是跨越几个区赶到现场,每每我都能看到她。
Y是一位对自己特别有要求的女孩,她的计划里是今年考过了,明年应该学点啥。我被她们这群年轻的女孩的终身学习、终身成长的精神而感动,不由得在心里为她们竖起大拇指,为她们点大大的赞。
Y可能会对自己看不惯的事情直接开怼,但她怼得自然有她的道理;同时她也会对她尊重的人特别尊重;是一位是非分明、果断干脆不含糊的女孩。这种性格与我这样直性子的人很吻合,因此我们也聊得来。
故事3:
相比于Y和Q,J我们认识的最晚,我们认识是2021年12月的公开课。我不知道她是否因为我或是其他一起听公开课的小伙伴而报考了中经,但她一旦做了决定,就一路坚持。而坚持的路上,一旦遇到问题,她会理性分析,找到那个当下最正确的其他路径。
J白天工作没有半点空闲来学习,她的学习时间是每天晚上的9:30以后,有时候跟自己“S磕”到早上1点,有时候可能时间更长……
J给我的感觉非常明事理、头脑特别清晰,很多知识点她能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诠释,继而将这个知识点内化成她自己的。她那双眼睛是可以看透很多人的,也是可以看清楚很多事的。所以,初见她时,她拿着“金话筒”(上课时的破冰游戏)在表达她的学习目的时,我对她的敬佩感便油然而生。
……
想起“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想起“教学相长”;所以,她们仨更是我的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