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坚持写作400天后,我收获的习惯养成方法

坚持写作400天后,我收获的习惯养成方法

作者: 丁志远 | 来源:发表于2020-02-09 20:06 被阅读0次

    1前言

    我在过去一年多,每天早上7:00之前起床,写一篇数百字的文章,已经坚持超过400天;最近3个月,每周运动至少4天,学习英语3天。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我发现”坚持“变得越来越简单。

    并不是因为我更有毅力,而是因为我逐渐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且足够简单的方法,帮助和我一样的普通人,做到一些原本无法坚持的事情,通过培养几个收益终身的习惯,增加对生活和工作的掌控力。

    因此,我希望这篇文章,系统地介绍习惯对我们产生的影响,习惯产生的原理,以及一套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方法。

    2习惯如何影响我们

    人们都喜欢在新年立下Flag,制定新计划,开始培养新习惯。然而,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骨感。多数新年计划只是停留在大脑中的一个想法,或者写出来就没再翻开的一页纸。

    为什么我们满怀激情制定好计划,总是无法被很好地执行?

    本质上,我们几乎所有的行为模式,都遵循一套规律——马尔可夫过程。只要满足以下4个前提:

    前提1,我们日常行为的状态是有限的。为了分析简单,我们把在闲暇时间抽象为两种状态:学习和娱乐。

    前提2,各种状态之间,相互转换的概率不变。假设我们在学习状态下,60%的概率会继续学下去,另外40%的概率会放弃学习去娱乐;而在娱乐状态下,90%的概率会继续玩下去,另外10%的概率会停止娱乐去学习。

    前提3,每个状态发生的初始概率不为零。

    前提4,非周期性。也就是各种状态不会周而复始地被“重置”。

    那么可以得出结论:无论我们计划在学习和娱乐上分配多少时间,无论计划被制定多少次,只要上述前提不变,最终只会有一个结果:80%的时间用来娱乐,20%的时间用学习。

    这是一个反直觉的结论,我们来简单推导一下(感觉推导过程复杂,可跳过继续阅读,不影响后续内容的理解):

    第一天,我们励志以后每天用80%的时间学习,20%的时间娱乐,并且很好地执行了计划。

    第二天,根据之前的概率设定,因为学习状态下,有40%的概率去娱乐,因此80% x 40% = 32%的学习时间用来娱乐;同理有20% x 10% = 2%的娱乐时间用来学习。因此第二天的学习时间是80% - 32% + 2% = 50%,娱乐时间也是50%。

    第三天,有50% x 40% = 20%的学习时间用来娱乐,有50% x 10% = 5%的娱乐时间用来学习,因此第三天的学习时间是35%,娱乐时间是65%。

    随着时间的推移,直到从学习转为娱乐的时间,与从娱乐转为学习的时间相等,整个过程会达到稳定的状态,也就是20%的时间用于学习,80%的时间用于娱乐(20% x 40% = 8% x 10% = 8%)。

    上面介绍的4个前提中,前提1、3、4都是生活的固有的属性(例如,我们大部分时间能分配给有限的事情,因此状态数量是有限的)。我们能够改变的只有前提2,也就是学习和娱乐状态之间转换的概率,而正是我们的习惯,决定了这组概率大小。

    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著名的1万小时定律:那些看起来天资卓越的人,并非真的生来就远超常人,而是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不懈的努力,在某个领域投入至少超过1万小时。

    因此,无论希望在哪个领域有所成就,哪怕是拥有比常人更健康的体魄,都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汗水。在整个过程中,唯一能够持续起到帮助的,就是我们的习惯。

    3习惯是如何产生的

    在开始培养习惯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习惯是如何产生的。这样,就能知道行动的边界,知道什么可为和不可为。

    首先,我们来破除一个误区:自控力在培养习惯时,究竟起到多大的作用

    过往的经验和直觉告诉我们,那些极度自律的人都具备远超常人的自控力。然而,实际上自控力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自控力如同我们的肌肉,存储的能量是有限的,过度使用就会消耗殆尽,甚至受到不可逆的损伤。一件事情如果需要持续消耗自控力才能维系,那么一定不会长久。无论培养任何习惯,都是相对长期的过程,因此一定存在比自控力更重要的因素。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汽车之所以能够在公路上行驶,是因为前进的动力大于阻力;一家公司之所以能够立足于市场,是因为创造的收益大于成本;培养习惯也是一样,如果持续做一件事情获得的奖赏(动力),大于付出的辛苦(阻力),这件事情就可以持续,进而固化成为我们的习惯

    当然,自控力也很不可或缺。在培养习惯的早期阶段,自控力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原有习惯的阻力和惯性。但是,比自控力更重要的,是找到行之有效的原则和方法,提升培养习惯的动力,减少阻力。

    接下来,我们回答一个关键问题:习惯是如何产生的呢?

    20世纪90年代,麻省理工大学做过一个实验。研究人员在老鼠的大脑中植入微型芯片,观察老鼠大脑的活跃情况。将植入芯片的老鼠放置在一个T形迷宫的一端,并在迷宫的另一端放置一块巧克力。隔板门打开时会发出“咔嚓”的声音,之后老鼠便可以进入迷宫。

    T形迷宫

    实验观察到,在刚开始进入迷宫时,老鼠会在迷宫中徘徊,嗅嗅这里,闻闻那里,直到发现放置在迷宫另一端的巧克力。整个过程中,老鼠的大脑工作得非常卖力,全程处于活跃状态。

    脑电波图1 全程活跃

    随着实验的不断重复(大约数百次),老鼠找到巧克力的速度越来越快,伴随隔板门打开的“咔嚓”声,老鼠会快速跑向放置巧克力的角落。也就是说,老鼠找到巧克力的过程越来越自动化。

    与此同时,老鼠的大脑的活跃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听见隔板打开的“咔嚓”声,和找到巧克力的时候,老鼠的大脑处于活跃状态,而在通过迷宫的过程中,大脑几乎处于休眠状态。

    脑电波图2 开始和结尾活跃

    经过数百次的重复,老鼠在隔板打开后直走、左转、吃巧克力的行为逐渐被组块化,大脑将这一系列行为组合、封装成一个封闭的行为回路,在听见隔板门打开的“咔嚓”声后,便开始自动执行这个回路。

    随着实验过程不断重复,行为回路的执行变得越来越自动化,消耗的能量越来越少,老鼠的行为也逐渐从“有意识”转变为“无意识”。这就是习惯养成的基本原理。

    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有三个关键要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分别是:暗示、惯常行为、奖赏

    老鼠听到隔板打开的”咔嚓“声,大脑被激活并形成一个暗示,触发之前已经封装好的行为回路(即惯常行为,也就是穿越迷宫一系列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大脑将不再消耗能量。随着老鼠通过迷宫获得巧克力,大脑会再次被激活并感受奖赏。

    因此,在培养习惯时,只要抓住上述三个关键要素,就掌握了培养习惯的基本要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习惯一旦形成,会被封装在大脑的内核中(术语是“基底核”)且会永远不会消失。因此,我们无法消除已有的习惯,但可以通过培养新习惯代替旧习惯。

    4培养习惯的三个步骤

    简单的东西才有力量。任何方法或原则,只有足够简单才可能被很好地执行。因此,我将过往的经验、经典的书籍、前人的智慧掰开揉碎,提炼成培养习惯的三个步骤,以及做好每一步需要的原则。

    第一步,选择。

    在开始培养习惯之前,你必须先选择一个习惯。这时,需要遵循两个原则:“聚焦”和“长跑思维”。

    首先,培养习惯的第一原则就是“聚焦”。通常情况下,我们开始的事情越多,完成的事情就越少,做好的事情就更少。因为“稀缺性”是我们生活在真实世界,必须要面对的永恒约束,无论金钱、时间、精力莫不如此。

    巴菲特有一个著名的投资心法:有一张只有20个打孔位的卡片,代表一生中可以且仅可以做20次投资选择。一旦打完卡上所有孔,你就不能再做任何投资了。你将会被迫三思而行,认真思考每一次投资,自然会做得更好。

    因此,只专注于一个简单的习惯,减少一切能够减少的阻碍,这会让你在后面的路上简单很多。如果每年能够培养一个受益终身的习惯,那么十年后,我们的进步会超出所有人的预期。

    其次,要保持“长跑思维”。培养习惯是10年,20年,乃至一辈子的事情,如果你参加的是一场马拉松,就不会在最开始的100米拼尽全力。长跑思维要求我们关注长期策略,与阻碍、变化、惰性共舞。

    因此,如果你非常渴望培养一项习惯,先不要着急开始,请慢一些,再慢一些。你需要弄清楚自己真的渴望拥有这个习惯,还是仅仅一时冲动。弄清楚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让时间冷却短暂的激情。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开始培养每周运动的习惯时,从产生想法到产生实际行动,我“拖延”了超过一个月。这一个多月,我内心对运动的渴望是持续增加的,随着拖延时间越久,我越渴望尽快开始这个计划。之后,这种压抑后的渴望,便像弹簧一样给予我动力。

    第二步,坚持。

    改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大部分习惯的培养都会在中途失败,而且大部分的失败案例都不是某一天突然放弃的,而是在一点点的妥协和惰性的滋生中,逐渐消失的。

    因此,100%的坚持永远比99%的坚持更容易。因为惰性根植于每个人的人性的深处,而我们的大脑最擅长的就是欺骗我们自己,为一切行为找到合理的解释,从而让我们感到心安理得。

    100%的坚持,就是要事先设立好不可逾越的底线,让大脑的“解释系统”无缝可钻,进而降低中途放弃的概率。

    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人性的弱点固然是我们前进路上的一大羁绊,但是如果能够善加利用,反而可能成为你提供助力。

    例如,我要求自己每天早上写完文章,必须发布到微信朋友圈。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我成功培养写作习惯的关键,因为我不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一个没有毅力的人。因此,坚持早上写作的习惯,源自我的理性选择。但是,真正促使我每天早上克服困意,坚持早起并完成写作的,却是我人性中的弱点。

    第三步,获益。

    前面提到,如果做一件事情获得的奖赏(动力)大于付出的辛苦(阻力),这件事情就可以持续。因此,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降低行动的难度,简化行动的规则,来降低培养习惯的阻力。

    另一方面,我们做任何事都需要付出成本,做一件事情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这件事才有可能持续下去。因此,需要确保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持续地感到收获,只有这样培养习惯才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

    我在坚持写文章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思考力和执行力,还收获了很多朋友的赞赏与认同,正是这些持续不断的激励,给我带来了持久且强劲的动力。

    如果在坚持一个习惯的过程中,始终无法感到足够的收获,不妨放弃。因为很可能你并不需要这个习惯,那么就不要强求和欺骗自己,换个习惯重新开始吧。

    5写在最后

    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过程,会受到欲望,惯性,突发事件等多重因素的干扰。应对复杂问题,越简单的方法反而越有效。我把培养习惯的原则和方法总结为三个词和一句话,与大家共勉:

    选择一个你内心真正「渴望」拥有的习惯,「100%」毫无例外地坚持执行,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持续的「收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坚持写作400天后,我收获的习惯养成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bn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