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为背后的目的:拖延也可能是一种寻求认可、报复或逃避一件看起来太难的任务的下意识方式。
2.对策建议:
让孩子参与建立日常惯例;
让孩子体验拖延造成的后果,不要解救或提醒他们,不要强加后果;
对孩子拖延后的感受共情地倾听,但不要替他解决问题;
提供一个选择,作为和孩子分享权力的一种方式;
大人提出一个要求,就要和善地坚持到底。
3.注意事项:
事先得到孩子的同意,并尊重地让孩子参与制定日常惯例和计划;
设定一个自己能在场实施的最后期限;
要问孩子拖延对他们来说是否是一个问题,以及他们是否愿意得到帮助解决问题;
创造一些孩子可能会犯错误,而自己能帮助他们从后果中学习的情形。
4.孩子从中学到的:
孩子如果知道拖延会发生什么事情,他们能够培养计划和组织方面的技能;
能学会给自己规定最后期限;
能知道对父母感兴趣而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说“不”没关系,这样就不必把拖延作为逃避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的一种方式。
5.要点贴士:
如果认为孩子是因为认为任务难以完成才拖延,要帮助他们分解任务,并让孩子知道错误是学习和成长的好机会,他不需要做到完美。
要尊重孩子的做事风格。有些人在压力下会做得更好。或许孩子在等待自己的焦虑临界点来临,以帮助自己完成一件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