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不同性格的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玩。一个性格开放,随和,但霸道,不能等待型。另一个孩子自己一个人也可以玩,独立,自己玩的东西绝不给别人(除非自己主动给),有主动创造性。
"你把这个铁铲拿去玩哈。"㚈婆不知从哪里找出那个儿童玩具,小A马上接过铁铲独自去旁边玩去了。
"你不要跑,等会摔跤。"小B的奶奶在后面加快脚步。
"哇。"小B跑到小A面前,话也不说,抢过小B的铁铲,刚听到哭声,小A马上抓起一把沙照小B脸上打过去,"哎哟,快给弟弟,你是哥哥,不能抢。"小A的妈妈在一旁自顾玩她的手机,象没事一样,小B的奶奶己到跟前,″你总是抢别人的东西,所以没人跟你玩(这是家长以点概论来评价孩子)。""你别管他们,他们自己会解决,让他们独立解决矛盾。"小A的妈妈正在说,小B就是"啦"的一下铁铲落在小A头上,“给弟弟,这铁铲是弟弟家的,你过来就抢,这行为是不对的,走,我家里有,我们去找出来,你再来和弟弟一块玩。"小朋友的游戏暂时告一段落。
"小A你别看他不做声,他输了过后趁你不防,他要搞回来的。"下午果不然,骑儿童三轮车,小A就直冲小B撞过去,幸好小B反应快。等一会,小B奶奶坐在那里,小A走过去就踢一脚。"哎呀,你这个小家伙,心好阴呀。""嗯,那个上不了当,他表面上老实,其实一点也不老实。"
两个天生禀性就不同的孩子,该怎样去因材施教?小A发挥他的创造独立性,多玩一些智力游戏,父母陪伴玩时多问开放性问题,让他多表达,多说话,在优点显现的同时多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和别人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谐相处。小B天性随和,无论到哪里都能融入,但霸道,喜欢人群,多和同伴一起玩耍,学会等待,学会讲规矩,征求别人同意,比方"弟弟,我同你一起玩,你玩一下那玩具,我用我的玩具同你交换,我们一起玩,用完后给别人说声谢谢。孩子不对的地方,大人不要用否定法来教育孩子,(反复说反而加强了错误的印象),直接用引导法避开。也不要当面评论孩子(定义,贴标签)。孩子仅仅只是个性不同而己,有的孩子精力旺盛,反应快,可能智商比同龄人高,有的孩子内向,慢性子,如果在同一个教室,老师就要照顾到这不同平常的两类孩子。
无意识探求新知识,两个孩子上午教他们认识摩托车上的几个字,只教一遍,下午再指认,居然不相上下。玩中学,学中玩,孩子在无拘无束无忧之中。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