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思维碰撞首页投稿
没死于爱情却死于名气的大唐才女李季兰

没死于爱情却死于名气的大唐才女李季兰

作者: 四冶读史 | 来源:发表于2019-10-06 08:18 被阅读0次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删。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李季兰成道士后,据说,曾想和一僧人(皎然)谈恋爱。相爱,就算分隔两地也心心相连;不相爱,就算肉体交融也相距千里。可谓“至亲至疏”。

    “至亲至疏”可算道尽了其中的味道,酸甜苦辣一应俱全。

    尽管如此,后来人也如飞蛾般扑来,只为那一道绚烂的光,纵使粉身碎骨也无所畏惧,因为那是本能。

    若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凄美。

    不知金庸笔下的李莫愁是否有她的影子。

    我想没有。

    这首诗,名叫《八至》,作者是大唐才女李季兰。正是看了这首诗,才想到去了解这个人的。

    才女

    李季兰,原名李冶,字季兰,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生于唐玄宗开元初年。李季兰不仅漂亮,且才华横溢。在大唐,会作诗并未有什么特别,因为在大唐会作诗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但搁在一个六岁的孩子,而且还是一个女孩的身上时,则不免让人称奇。

    在李季兰六岁时,其父指着蔷薇让她作诗一身。李季兰随口吟道:“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架却”谐音“嫁却”,她父亲认为此诗不祥,小小年纪就知道待嫁女子春心绪乱,长大后恐为失德妇人。一个六岁的女孩如何知道花季少女般的“春心”?即使搁到现在,算上早熟,也未必明白其中之含义。“诗言志”,大人们或许以此度之。

    以此观之,在大唐,人们已开始重视“妇德”,并已关系到脸面高度,尤其贵族,但还并未达到后世“生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近乎疯狂的地步,大唐还算较为开明。鉴于此,李季兰的父亲在其十一岁时便将其送入剡中玉真观出家为道,并改名为李季兰,让其静心养性,洗洗这些“花花肠子”。

    道士

    在唐朝,道士是很吃香的,连不少公主们都纷纷出家为道,用现在的话讲,他们就是一群“单身贵族”。至于道士为何在唐朝这么流行,据说是李唐为了证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把自己称为道教始祖李耳的后代,这都是胡扯。就像当年,刘邦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说自己是赤帝之子,并有“斩白蛇”为证,保不准就是打死一条“水蛇”,甚至是“蚯蚓”都有可能。但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道士在李唐很流行。

    做道士也好,反倒落个清净。李季兰在道观,弹弹琴,作作诗,但这索然无味的生活不是她想要的,她渴望外面的生活。是呀,一个正常的花季少女,怎耐得了青灯古佛的寡淡,又如何抵住花花世界的诱惑?还好,这道观经常会迎来文人雅士参观游览。李季兰每每都抓住机会,和这些“文人雅士”暗送秋波,吟诗作赋,并和当时的名士朱放、皎然、崔焕、肖叔子、陆羽、阎士和等人结为知己好友。

    爱情

    李季兰是渴望爱情的,就算从写诗的角度来讲,她也是需要的,若没有经历刻骨铭心的爱情,又怎能够写出轰轰烈烈的诗词呢。据说,当时的名士陆羽(茶圣)喜欢她。可是,季兰对陆羽的情并为上升到爱情,反倒是对他们共同的好友、陆羽的基友皎然心生钦慕,曾写下一首“答李季兰”诗表达自己的心意:

    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

    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有趣的是,神女有心襄王无梦,皎然修炼成性,心如止水,没兴趣谈恋爱,专心致志参禅与品茶。

    名气

    李季兰和这些名人雅士谈诗论词,使得诗名越传越广,由她引发的诗友会集活动也是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直至广陵(今江苏扬州)。广陵是文人荟萃的地方,李季兰的名气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都传到皇帝的耳中。因此,皇帝便把她招入宫中暂住一段时间,切磋切磋。但是,此时的李季兰已不负当年容貌,好在气场还在。在此期间,她曾被唐玄宗夸赞过,这使得她的名声更加的大了。

    玉陨

    遗憾的是,后来,朱呲谋反,为了正名,就找来当时很多名士为自己歌功颂德,让他们赞同新朝代,以期证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而当时的李季兰名声正噪,几可与李白媲美,所以她也被选中。不久,唐德宗平息了战乱。平乱之后,德宗自然容不下那些帮助朱呲歌功颂德的名人雅士,自然也包括李季兰。就这样,李季兰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渴望爱情,却得不到;身负盛名,却死于非命。

    惜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没死于爱情却死于名气的大唐才女李季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fu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