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阅读手记

《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阅读手记

作者: 方文武 | 来源:发表于2024-04-13 08:33 被阅读0次

    曾经在一篇采访新生代网络作家的文章中提到,她自从开始在网上写作,主动拆解了大量作品,她眼中过去只是用作享受的作品突然发生了变化,她看到的不再是具体的情节,变成了各种结构、套路,她似乎对这种阅读状态也有些不太适应,少了很多对作家精心设计的情节产生的共鸣,很少再能够获得情感的慰藉。那是第一次了解到作家眼中的文学作品原来跟普通读者具有显著的差异,但也到了这个程度,大脑中留下了这点泛泛的概念,自己并没有深究。这次阅读《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我突然意识到自己遗漏了什么。

    我们一直被教导要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但大多数人在大多数场景下都只是停留在嘴上、纸上,并没有真正从内心深处去思考,究竟如何做才算有心,甚至根本不知道究竟什么是有心,当然也就没有考虑为什么要做个有心之人。从我粗浅的理解来看,所谓的有心,很可能就是持续保持那种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对一切自己未知领域的探索欲,甚至对一切熟悉事物的关注度。

    还记得当年《读者》传递给我们的故事吗?一个人在面试途中记录下大楼的台阶数,结果就碰巧遇到了一个现在看来很可能就是个奇葩的面试官,竟然真得会问这样的问题,于是一举战胜了那么多实力更加雄厚的竞争对手。当然那个面试官还解释了自己的道理,在他心目中,能够处处关注细节的员工才更可能高质量完成好自己的工作。所以,有心可能还体现在面对那些我们早已经熟视无睹见怪不怪的事情时,我们是否还能够保持一颗敏感或者敏锐的心。

    总体来看,对于文学常识基础严重匮乏的我来说,本书的确令我开了眼界,原来文学教授是这样阅读文学作品的,原来同样一本书,他们真的可以拥有完全不同的解读,真得能够看到普通读者看不到的隐藏在背后的东西。第二个深刻的印象就是获得了新知,原来文学作品中吃饭真得能够吃出来不一样的东西,不仅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理解的社交,更可能是规则之下角色的放纵,或者说是作家的放纵?第三个深刻的印象是大跌眼镜,或许文学教授太过于关注自己的专业性,他似乎忘记强调文学作品之于我们的那种体验感,类似于历史让我们体会人物在面对具体事情时的思维方式、决策手段,我想这很可能也是我们阅读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目的,尽管非常功利,但文学作品能够增加我们的人生厚度,或许这是其最重要的功能吧?

    本书的作者是托马斯·福斯特(Thomas Foster),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其专长主要是20世纪英国、爱尔兰及美国文学,教授经典文学和当代文学课,同时教授创意写作。这些内容来自百科,但在查询作家基本情况时,突然发现360百科竟然会出现一堆莫名其妙的文字,不知道是有意设置的“文字指纹”,还是维护人员没有关注到这么明显的问题。“专长20世纪英国、爱尔兰及美国文元章炼学愚虹页碑,教授经典文学和当代文巩嫌蒸弃学课辣己杠程,同时教授创意写夜乐作主乐宙。”

    如果让我对这本书进行梳理,大体可以将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第一章,其他章节算作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了文学作品的结构,即大多数旅程都是追寻。追寻的结构大体包括五个要素,分别是追寻者、目的地、声称去那目的地的原因、路上遇到的挑战和考验、去目的地的真正原因。

    第二部分讲述了文学作品的象征,即大多数眼见都不仅仅是眼见。

    1.进餐大多数情况下是表达友好,且由于场景非常难写,除非实在有必要,一般作家都不会触碰。令人惊讶的是,进餐方式竟然还可以表现性,对于少见多怪的我来说,这完全超出了这些年的认知。

    2.吸血鬼的内核是表达自私、剥削、拒绝尊重别人的人身自由。原来文学作品中的那些经典的吸血鬼形象,不仅仅只是讲一个千年老妖喝人血、净化,不仅仅是情节上给人的冲击,更为重要的是,有些作品中尽管没有任何吸血鬼,但其内核仍然是吸血鬼,只是仍然披着人皮。

    3.雨雪雾等自然现象各有意象。雨迫使人一起来到一个令人难堪的处境,还可以表达一种神秘隐喻、令人孤立的气氛,可以表达雨能够不分地位不分正负等落到所有人头上的公平或民主性,可以表达冲去人脏污的干净,可以表达跌倒在水中的脏污,可以表达恢复生机的复原,可以表达春天。雪冰冷、僵硬、严厉,却又像厚厚的毛毯一样温暖,拒人千里却又诱人靠近,既戏谑滑稽又令人窒息,刚落下时一片洁净,过一段时间又肮脏污浊。彩虹主要象征神明的许诺,天地间的和平。雾几乎总是预示着某种混乱。

    4.暴力总是很有深意,角色之间实施的暴力以及某些人物的自残自杀,或者情节发展需要引入死亡和痛苦,暴力往往带有多重含义,涉及心理困境、精神危机以及历史、社会、政治等方面的考量。也就是说,文学作品中即使小孩子突然打一架,很可能为了表达一些什么,万不可轻易放过。

    5.从某种层面上说,几乎所有作品都具有政治色彩。作家关注的世界包含很多东西,社会层面包括那个时代的政治现实,比如权力结构,阶级关系,正义与权利,不同种族之间、性别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等,人类问题包括社会和政治领域的问题,针对个人权利和当权者的不公的作品,太多都跟政治有关。尽管我们努力避开政治这个话题,但政治又的确处处包围着我们,正所谓处处连政治。

    6.宗教总是影响文化。特别是西方国家的作品,似乎宗教无处不在,即使国内的作品,似乎也总是随处可见,只是很少会那么明确地凸显出来。

    7.飞翔往往象征着精神解放,也常常说灵魂插翅高飞。所以作品中出现能够飞翔的东西,比如鸟儿、飞机、风筝,很可能就要关注了。

    8.作为始作俑者的弗洛伊德,通过完全想象的心理分析,却成为文学中的金科玉律。文学作品中的性不再是性,所有的性往往都有着其他含义,而某些物体和行为突然又具备了性的含义。

    9.地理不只是背景,地理令人提早进入作者期望的状态,可以定义人物,甚至使人物得到发展,如果说地理也算小说中的角色似乎也并不过分。文学作品中,地理甚至可以决定具体的情节。

    10.季节突然有了一套意义。季节跟年龄相关,跟喜怒哀乐对应,实在是有些神奇,同时仔细想想又觉得非常合理。看到绿色的植物,我们的心情就是能够放松,看到灰败的景色,似乎就是能够感到暮年。

    11.人的外貌在文学作品中往往大有深意,身体的畸形往往等同于性格或道德扭曲,身体的残疾变成了不同的人类,刻画了一个人的经历,甚至失明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往往能够表现更多的意象。

    12.疾病在文学作品中成为重要符号。文学人物心脏病的患病比例似乎偏高,还有艾滋病、肺痨,但其他一想起来就不那么舒服的病,作家们往往弃之。

    13.世界只有一个故事,世间没有完全原创的文学作品,寻找来源的几个渠道:莎士比亚、圣经、童话、希腊神话等等。其实这个观点还是非常令人惊讶,西方能够找到那个最根本的来源,中国的故事呢?

    14.反讽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文学作品中被作家们大量采用。反讽主要是对期待的偏离,一切都可以用反讽处理,但反讽并非对所有人有效,有些人缺乏相应的知识积累,很可能根本意识不到那些反讽的内容。

    15.不只是眼睛阅读,这一点给我们重要提示。除了用读者的角度去阅读,还要通过角色的眼睛去看,通过角色所处的时代、作家所处的时代去看,否则就会出现用现代人看古代人的决策,总觉得他们为什么智商会那么低。

    我想可以从文学教授的阅读三板斧,给我们阅读文学作品一些启示。

    一是记忆。每次拿起一本新书,大脑仿佛飞速翻动资料夹,寻找类似,进行类推——我在哪儿见过这张脸?我不是知道这一主题吗?

    二是象征。似乎一切皆有象征意义,除非可以证明没有。我们会问:这是不是隐喻?那是不是类比?这东西在那里意味着什么?认为凡事除本身的意思,同时还代表别的什么东西。通过对象征性想象力进行多年鼓励培养,以象征方式理解世界的习惯当然也会得到强化。

    三是模式。分辨模式能力可以跳出故事,超越纯粹情感的层面去分析情节、戏剧性场面和人物。

    我想,这就是阅读这本书的意义吧,既有细节表述,又有明确的方法论指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阅读手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gk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