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里有人问到:为什么有些人目标清晰,有人却要不停试错呢?同等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为什么有人就可以少走弯路?
我把这样的提问背后的思维逻辑叫:怨妇模式。
说得狠了点,不然怎么叫一针见血呢?
“怨妇模式”的逻辑是:为什么别人可以,我不行?这不公平!即便打着“我只是想了解成功者背后的思维判断模式”的旗号,依然是想说:他有什么?我想要!
这种逻辑的背后,像是在申诉,更是一种僵化的假设逻辑:如果我们起点一样,我们的终点也必然一样,我们的人生是可以像公式推导一样验算出来,如果具备了这些条件,我也必将成功!如果不成功,那一定是有我还未曾了解到的因素,只有找到那个点,我才可以开始……
“只有找到那个点”, 我才可以开始,我才会成功。是这种思维的死穴。
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不可复制,天时地利、趋势环境、机缘巧合,完全不同,在另一个人身上完全适用的规律,在你那里未必适用。我们听到的可能是成功者真诚分享出来的“心得”,但那已经是经过加工的故事了,虽然这样的加工完全是不经意的。我们学到的可能是智慧导师总结出来的“秘笈”,但那必然只是片面的洞察,毕竟,时间之河中,谁也无法重新复原。
偏要等到那个点出现,其实是在给自己的恐惧找借口。恐惧不确定,恐惧风险,恐惧可能的困难。如果困难出现了,我该怎么办?如果有了风险,我该如何应对?一旦结果不确定了,我这么做还有意义吗?这样的内心对白一旦存在,就会返回来寻找正确答案:到底,什么才是可以清晰的,准确的,“少”走弯路的方法?走弯路也行,你告诉我一共走几个弯?每个拐弯的障碍怎么破除?
你不能告诉我,你就不是大师,我去找大师去。找来找去,发现,越是大师,说得越模糊,简直就是云山雾罩,像是禅宗在打机锋。而能给到“明确结果”的,到头来好像都是“大忽悠”。对呀,这才是真相嘛。
于是有人又陷入了不可知论:那么说,就没有什么规律可言,就只有凭感觉了?说得这么冷冰冰,你自己不心虚吗?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为什么要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地理解真相呢?这背后除了僵化的思维模式,还有可怕的巨大情绪。
真相是什么?真相是,有很多普适的规律,比如如何学习,如何成长,如何社交,如何致富,如何幸福,早早都写进了一本本经典书籍里,从古至今,国内国外。而且在被一代代勤奋写作的人们以各种现代的语言,周围的时事论证着。这些“真知灼见”,对于指导人们成功幸福方面,可以发挥一半以上的作用。
另外一半呢?必须依靠行动以及行动中不断验证、固化和调整的自我认知了。你会发现,以前人说的都对,只是,在运用起来,似乎并非那么简单。以前人说的又都不对,因为没有哪一个是完全匹配自己的应用场景。有时候,还得烦劳您老人家不断地拼凑组合,把很多认知和观点以恰当的方式用于一个问题解决中。多年之后,你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写出来,没准别人看了,也会说,道理都懂啊。这时候,你会明白地在心里鄙视:你真的懂吗?
这就是真相。道理是道,每个人都必须走出自己的轨迹,才能进入这样的道。没有轨迹之前,所有的道,都是挂在墙上的画,不管有多美,也和你无关。没有轨迹之前,所有的道又都是对你封闭的门,不,是一面面墙,你根本无窥门径。比如,我告诉你,行动和认知本是一体,只有不断行动,才能不断丰富认知,才会碰到各种情况,让自己继续学习,继续行动,调整认知,螺旋上升。
然而,你并不信。错过了一面墙。也错过了一个道。
等待坦途的时候,你会错过无数风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