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曾国藩思想里提炼出十条经过现实检验的有效投资心法和人生哲学,因为心法比较多,所以要分成几篇文章。第一篇文章提到了投资心法的第一条,即正三观、看发心。这是投资心法中的总心法,说的是我们要对金钱有正确的认识;还有第二条,正确地看待贪婪和恐惧,学会逆向思维,说的是对外要顺应人性,不要高估人性,对内要克制自己的人性,不要被原始的情感和情绪所牵绊。今天接着讲投资心法的第三、四、五条。
第三条 不信专家,不相信预测
先来看曾国藩,他一生带兵有一个重要的原则,不让手底下的人看古代的兵书战策。其实特别奇葩,行军打仗怎么能不看兵书呢?就算是没有什么武穆遗书,那孙子兵法总要看一看,基本的军事常识总要学一学吧。可他不仅自己不看还不让手底下的人看,那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觉得古代的这些兵书可信性其实都比较差,大部分的兵书都是文人臆测出来的,不能用于指挥打仗所以,因为他们不是打仗的人,他们只是写书的人,坐在书斋里想象打仗是怎么一回事,所以在这些历史书里面充满了各种臆想和猜测,骗人的东西特别多,随便编造完全不可信。
其实仔细想想,曾国藩说的这套还挺有道理的。它背后的基本原理在于,在这个世界上越是正确的东西就越不精确,越是精确的东西往往就越不正确。尤其在投资这种事情上,越是说得正确就越有可能不精确,比如现在有些专家会在网上预测大盘到了多少点就是婴儿底了,一定不会被击穿,你买股票一定要买蓝筹股等等。
结果每一次都被打脸,但其实他说的这段话是正确的,因为在大概率上人家说对了,买股票买蓝筹股绩优股,这当然是对的。而他预测那个多少点是婴儿底这件事很可能只有几天穿破了,这个点位过几天又反弹回来了,如果我们平均的算,他还是正确的。那些预言楼市会跌的专家,也是这个风格,所以说啊,预测很有可能是正确的,但他一定不精确。
我们在投资的时候用的是自己的钱,需要的是精确而不是正确。
曾国藩的理论也是这个道理,那些兵书上的理论是正确的,实操起来却未必精确。用巴菲特的话说就是他从来没有见过哪一个人能够预测准趋势。如果不信专家不信预测,那我们能信什么呢?
其实答案前面已经提到了,趋势不可以预测的原因是因为市场太复杂了,是由每一个具体的实操的人构成的,所以行情会有千变万化。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一定要信自己,做好自己的那一部分。比如说刚才讲到巴菲特、乔纳斯等投资大神永远都使用那一条规律,就是买到底部的价格,等待行情反转。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就是在行情低估的时候开始探底,一点一点不断的补仓加仓,根据他自己对于那些股票的理解,结合他自己对于那股票历年来行情的分析,最后慢慢找到那个底部。所以说与其相信专家预测,还不如相信自己实操,做对了这一步比相信那个大趋势、大方向要更重要。
第四条 不信内幕消息
《曾胡治兵语录》里曾国藩讲了一个道理,就是人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不喜欢别人诽谤自己。这是普遍存在的人性弱点,一切学问和才智必须要打破这一关,在这一关上下功夫。
比如他在这本书里说做事的人难免都会毁誉参半,有的人对他感恩戴德,有的人恨他恨得不行,这些都在所难免,不能因为别人讥讽了几句,然后就坐不稳了。成败在天,毁誉在人,关键是要掌控好自己的规模和气象,不以别人的喜欢和恐惧而有分别,不能把别人议论自己的话作为参考。
他还打了一个比方,打仗就好比驾驶一艘船,主帅就是这个舵手,不管是大风还是暴雨,这开船掌舵的人都不能糊涂,必须心明气定,这样才不会乱了方寸。他对底下的人也是这么要求,有一条叫做调度不可散乱,所以说他特别看重自己掌控自己的节奏。
曾国藩的这条心法,对于今天的我们特别的重要,越是到现在就显得越重要。因为所谓别人的议论就是所谓的舆论嘛,曾国藩那个时代还好,无非是一些举报信,别人的议论无非就是上几张奏折而已。但是换在今天这个时代,那可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我们随便翻开手机,铺天盖地都是假消息,哪个可信哪个不可信,谁都说不上来,互联网实际上放大了这种谣言的作用。
关于投资理财,我们都知道一个常识,股市里面是有庄家的,所谓的内幕消息无非就是哪个庄家又要出货,做空了,谁又要砸盘了,谁在加仓了这些消息。那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菜市场里的大叔大妈都有这种内幕消息,这些都是不可参考的。
真正的投资人都不会参考这些消息,相反他们和曾国藩的做法是一样的。比如说巴菲特他就有类似的方法,他在代表作《滚雪球》里面就说过这样一段话,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内在评分卡,每一次给自己打分。如果我做了的事情其他人不喜欢,但是我自己感觉很好,这件事就值得坚持,我自己也很高兴。这个想法和曾国藩的思考方式差不多,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要信自己。
第五条 不看政策利好消息,只关注自己认可的好公司
注意要点在公司两个字,前面讲了两个不要,第一个不要信专家预测,第二不要听内幕消息。在股市里面还有一种人,他们平时喜欢看新闻,听国家的政策利好,根据这个来判断趋势和行情。
好多理财培训师教自己的学员平时多看新闻联播,那这个说法靠不靠谱呢?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在一定程度上这些确实是一个参考标准。
可是问题是如果一心扑在这个上面,结果一定是悲催的。每天看政策消息,它真正的毒害性在于一旦一个人长久迷恋这样的东西,就会迷失自我,不再相信自己的判断,放弃去研究一家公司的价值,放弃对自己的信心。这其实是最可怕的,那解决办法在哪呢?还是回到曾国藩的心法——相信自己。
有一套经济学原理,叫做一切知识本质上都是地方性知识。它的道理就是说具体的知识掌握在每一个具体的人手里。每个人具体知道的知识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你打车去一个陌生的城市,那个出租车司机是要比地理学家更了解,到达你想去的地方怎么走更近。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你到底爱吃咸豆腐脑还是甜豆腐脑的人,就是你楼下卖油条的那个大妈。
像这种知识都是分散的,有很多非常聪明的人,就利用这个角度去思考世界。
比如说撒切尔夫人,她刚上台改革那段时间,有一个幕僚跟他说,现在到处都在罢工,通货膨胀得厉害,市场已经面临崩溃了。然后撒切尔夫人就气定神闲的跟他说,你说说看现在黄油多少钱一块?奶油多少钱一块?这话就把那幕僚给问傻了,然后撒切尔夫人就说,我作为孩子的妈妈每天要做饭,我会去逛超市。我刚去看了超市里面的物价,东西一点都没有涨价,所以不存在你说的通货膨胀不可遏制。
这个道理其实就在验证那三不信(不信专家、不信内幕、不根据政策来做判断)其实真的不可信。在股市里面唯一可信的只有一个个具体的公司,还有我们自己对于这家公司的了解,我们结合经验自己形成的判断力。对于一家不熟悉的公司,那是绝对不能乱投资的。
我们不需要掌握那么多的宏观信息,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看财报,了解一家公司历年来的盈利情况,以及它现在的市值应该在历史上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形成这样的判断来源是一个具体的知识。
好了,今天说到了投资心法里的第三、四、五条,那就是不相信专家、不相信预测、不信内幕消息、不看政策利好消息,只关注自己认可的好公司。那什么样的公司是值得投资的好公司,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判断,下一篇文章会接着说,期待您继续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