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长长假终于来了!当八天长假可以任你支配时,你将怎么度过呢?
旅行是极好的,路上的风景、不一样的风俗、终点的惊喜…即使堵在路上也高兴;在家也很舒适,为家人悠悠然地烹制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和朋友在咖啡馆也不错,听着音乐,在岁月静好中有一句没一句聊天;窝在沙发里看电影刷剧更是爽到爆,最好再配上一堆好吃的……
总之,没有什么比按自己的意愿度过假期更美好了。
这个长假,我喜欢的过法就是窝在沙发里——读多多的书!从今天起,我们用一周的时间一起共读《金字塔原理》。今天先来个导读,接下来的几天,我选择一些个人觉得操作性强的内容和大家分享。
冯唐在《活着活着就老了》里写了一段话:“进了麦肯锡公司,我被训练的第一个玩意儿是金字塔原则。后来证明,这也是之后诸多训练中,最宝贵最有用的玩意儿。”
希望每个需要的人都能通过我的阅读分享从本书中学会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进而获得爆发式成长。
一、为什么要选择本书
图片来自网络
现实中,我们都想在思考、沟通、解决问题时,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也就是常说的想得清楚,说得明白,做得有序这三种能力。
这三种能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现实情况是这样的:
思考时——
我们的大脑每天都在思考各种问题:大到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小到出门办事时如何带齐所需物品;复杂到中国教育体制的利弊;简单到为什么我一见到帅哥脸就红话就说不利索。
绝大多数人思考问题时,脑子里总有各种想法东冒一个西冒一个,如一盘散沙,似一团乱麻,像一坨浆糊,理不出头绪,不知如何组织。
由于思考不清,所以想把头脑中的东西说出来,或写出来就成了件相当困难的事。
究其原因,两种情况:一种是平时也看了不少东西,也一直坚持学习,可就是到表达的时候没有思路。
最根本的问题是你需要一棵结构化的思维之树将碎片化的知识点有序地挂在上面。
另一种是因为,平时就很懒,不积累、不思考、不练习,脑袋空空,没有素材,何谈加工成思想,自然言之无物,文字苍白。(这种情况《金字塔原理》无法帮到你,你应该去看《如何阅读一本书》)
沟通时——
哪个时刻你觉得自己最不会说话?
我做了一次民调,给出的答案最多的是:
*给领导汇报工作时,每次都说不到点上,讲得磕磕绊绊,听了很让人抓狂。
*时间短压力大时。比如,偶遇心仪的人、求职面试、晋升答辩等,紧张到大脑一片空白,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每周的工作汇报,年中的述职,年底的总结,干了那么多活,讲出来却毫无重点,更无亮点,全程碎碎念。
*还有就是吵架的时候。每次都发挥失常,明明自己有道理,当时竟然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现代人的时间成本、沟通成本都很高,大家的时间很紧张。语无伦次的表达,不仅让听的人一脸懵逼,失去耐心,还会让听者对讲的人心生厌恶,谁的时间都不能被浪费啊。
解决问题时——
我们解决问题时,每次心里都想好了,要这样做: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超级有条理有没有?
实际做出来的,却是这样的:%*#@。。》:。-&*?》:“”“%¥。。。。{}&*—@#¥《》
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们不知道问题出在哪?不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不知道突破口、关键点、转折点在哪里。
以上三条,中枪的举手,然后自行放下,默默往下读。
如果你三条都中了,你立刻马上急需读《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如果你中了两条,你仍需要早一天阅读早一天受益。破掉表达、思考、问题解决中无序的问题最对症的方案就是——使用逻辑清晰的金字塔结构。
为什么一定要用金字塔结构?而不是其他结构?
这是因为我们写作、讲话、解决问题能力很难提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文章结构条理不清——也就是你表达思想的顺序(即句子的组织顺序)与读者的理解顺序发生了矛盾。
既然有矛盾了,就要研究人类的理解力善于理解什么样的顺序?
一是生理上:人类的大脑在理解事物时,为了更好理解,便于记忆,往往不喜欢接收杂乱无章地东西,而是会自动将所有的事物以某种秩序组织起来,这个秩序就是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思想,后了解次要的,具体的。所以,由一个总的思想统领多组思想的结构更容易被人脑理解。
二是好奇心:好奇心是人认知事物的主要动机。所以,一个观点要能引起受众产生疑问,才能吸引ta一步步看下去。因此,在呈现观点时,要以问题为导向,像剥洋葱一样,呈现一级问题,揭晓一级答案,揭晓的答案中又包含新的问题有待解决,然后进一步解决问题,环环相扣。就这样用问题始终牵引着受众的好奇心一直探索下去。
三是心理上:每个人最关心的永远自己。只有当某个信息点与自己相关时,才愿意继续了解下去,否则该忙啥忙啥,没人愿意瞎耽误功夫。所以在呈现观点时一定要结论先行,开门见山亮出观点,这既是作者对观点的自信,也是在尊重阅读者的宝贵时间。当然这里的观点多指向有自我成长或能力提升需求的人群。至于那些有一颗八卦的心,爱看热闹的吃瓜群众,还有听相声看小品的客官,在对他们讲述一个问题时,最好还是要三十秒一个包袱,一波三折,一进三退,把他们的胃口吊足些。
能同时满以一统多、问题导向、结论先行这些要求的最有效的结构只有——金字塔原理。
《金字原理》,作者芭芭拉·明托,本书是麦肯经典培训教材,畅销40年不衰,常年名列各国畅销书排行榜。本书专治各种逻辑间歇性不清和持续性不清,细细研读此书并持之以恒地运用,会让你过去不清现在也不清的逻辑,在刻意练习下渐渐脉络清晰!
二、本书内容框架
图片来自网络本书围绕“以结果为导向的论述过程”,用4个章节介绍了一种训练思考、表达、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法,可谓是专治各种逻辑性差综合症的实用宝典,是一套非常实用的理论。
第一篇重点要掌握如何利用这一原理构建基本的金字塔结构。这一方法主要有:从塔顶自上而下法和从塔底自下而上法。此外这一部分介绍的序言的写法也是关键。
第二篇介绍了如何深入细致地研究组成金字塔结构中的每组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概括出各组的核心思想,以保证使用的语句能够真实地反映希望表达的思想要点。
第三篇主要针对的对象是需以及需要对复杂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结论供决策使用的人士。
第四篇介绍了一些演示技巧,能够写作者在以幻灯片等书面形式演示具有金字塔结构的思想时,能让读者或观众感受到金字塔结构的存在。
附有三个附录。附录一涉及的是分析法和科学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区别;附录二列举了序言部分的各种常用写作模式;附录三是全书要点的详细提纲,突出了《金字塔原理》的关键概念和关键思维技巧,以便读者快速查阅。
三、阅读本书应注意的
图片来自网络知乎上对本书有代表性的评论分为两种:一是好书;二是好书但不好读不够精练。
比如,“基础书,必备书,工具书,好书。”
“好书需要多读,每一年读一遍,提醒和巩固”
“很强大,后面的逻辑很繁琐,有干货,但废话也太多。”
“书是干货,只是啰嗦的我想吐了,工作后细思想来,我的结构化的逻辑,很多受益于此。”
读完此书后,我也深有同感。金字塔原则的确很实用,很万能,尤其是在应对正式场合或职场中的表达和问题解决时非常给力。
但有几个方面也是需要我们在阅读时注意的:
一是很烧脑,需要很专注。凡是工具书,也就是教会你某项本领的书,比如如何阅读、如何思考、如何写作,都对读者的要求很苛刻。《金字塔原理》也属于这一类,全书290多页,如果平时不习惯阅读的人,看10页就炸了,这类纯工具书很任性,目的很明确,不负责把事情讲生动(那是娱乐八卦杂志的使命),只负责把事情请清楚,不负责有趣,只负责有用。
所以,千万别拿看娱乐消遣类书的心态来看此类书。如果用这种心态阅读的话,你不是想撕书,就是想骂作者。不是书的问题,更不是作者的问题,人家很畅销的,而是你的问题。
请记住没有任何一项学习是不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的,让我们轻松愉快地学习吧只是美好的愿景,当然也许其中几个环节或问题还算学得轻松,但从学习的全程来看,一定需要你的专注、你的练习、你的自律、你的知行合一。
二是不够精练,挑战耐性。本书是一个叫Minto的外国老太太写的,言语唠叨的不是一般。(看来在话唠这方面中国外国老太太有的一拼)
用一句话可以说明白,一定要说上一堆车轱辘话,堪与中国的八股文相媲美。作者生怕哪个地方没有讲明白似的,一个问题抛出来后,从不同角度反复论证,反复举例,所以要读明白这本书,一定要耐下性子抽丝剥茧,删繁就简,提炼出干货。
其实这本书从头到尾就在说这样一件事: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中心论点要想让人信服,得给出理由啊,于是自然需要三至七个论据支持。既然是作者精心研究的问题不可能简简单单就论证完了,一定要有深度有广度,一定要拉开阵势再论,于是刚才的三至七个论据本身就又成了一级论点,还需要被二级的三至七个论据支持,如此延伸,状如金字塔。
三是要本土化,否则水土不服。需要说明的是,在阅读本书时,一定要注意这一原理在中国人日常交流中不太适用。
一方面,是由我们日常交流的目的决定的。我日常交流的目的就是没目的啊,只是打个招呼或联络一下感情而已。比如,中国人见面问:吃了吗?不是真关心你吃了没,而是表示一种寒暄,这种很随意的交流,想到哪说到哪即可,完全用不上如此严格的金字塔结构。
另一方面,我们日常交流的习惯不是单刀直入,直奔主题的,而是先铺垫、先熟络、先造势。所以纯用金字塔原则交流,容易被认为情商低、不会说话、表达生硬。比如你老妈通常不会这样说:安排你相亲!再进一步提供证据:相亲对象是隔壁老王家的侄女,工作体面、人又乖巧、追得人可多。你智慧的老妈会跟你这样说:隔壁老王家的侄女,工作体面、人又乖巧、追得人可多。然后看看你的反应,如若你表情愉悦,态度尚可,又无明显反感的话老妈会继续说,我好不容易争取来老王的信任,安排你们见面呀。
看到了吧,中国人的沟通艺术是以感受为中心,而不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所以曲径更通幽呀。
好了,写了这么多,《金字塔原理》这本书的总体情况先介绍到这里,明天开始我们分章阅读。读书是好事,用心做好好事。
你对本文的喜欢是一束光我是Dr.彭。
最喜欢你们一言不合就关注的样子。
听说点赞此文的,都进了福布斯排行榜。
我们一起成长。
END.
原创版权,转载请私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