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劳动节对于农家人来说,确确实实是劳动的日子,大家都忙着插秧。
今天是劳动节,我带着小博回了娘家乐平,想让她也体验一下劳动的辛苦,当然他还小,他能体验什么呢?无非就是在家里帮忙洗菜,剥豆子,然后带他到菜园里去拔菜。可小孩子却不以为然,他把这个当成乐趣,他觉得很好玩。
我觉得劳动是需要情境的。就拿我小博来说吧!昨天家里炒蚕豆,我让他和他爸爸一起剥蚕豆,可是他才剥了三四个,就说太累了,不愿意剥了,任凭我们怎么叫他,给他戴高帽子,他就是不愿意。可是今天在我家里,我妈妈拿了很多的蚕豆,带着他和帅帅一起剥,最少有四五斤,俩孩子就跟着我妈妈一起剥完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同样都是剥蚕豆,为什么在家里他不愿意而在我妈家,他却很乐意呢?我分析是因为在家里他最小,没有人和他比赛,他觉得他最小,我们大家都会让着他,而在我妈家呢,还有一个弟弟和他一起剥蚕豆,他是哥哥,他要做榜样,起模范带头作用,他要给弟弟树立标杆,同时也不能输给了弟弟,要不然他会觉得有点丢脸。所以他能够一直坚持把蚕豆剥完。再说今天到菜园里拔菜吧,其实那个大蒜还有包菜是特别难拔的,可我妈妈教了他一下之后呢,他俨然就像一个大人,一个一个拔好了,他一边拔,帅帅就一边捡,两人合作得挺愉快的。
从小博剥豆子拔菜的经历,我陷入了沉思:是不是小孩子平时读书、写作业也需要情境呢?我们是否也要给他们设定一个比赛的氛围,让他扮演着哥哥姐姐的角色,尽量夸奖表扬他们,让他们很想把这个字写好,把书读好,给其他同学做榜样做示范。我们经常说,优秀的孩子是夸出来的,从小经常受到夸奖的孩子,他们往往会越来越优秀,而从小经常批评的孩子却越来越一般。
所以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要尽量多地夸奖、表扬、赞美自己的孩子,这样他才能给自己设定更高要求,使自己做得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