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伟娟坚持分享2323天。一天进步一点点,读书365(2024.1.15星期一)
施皮茨的自我形成理论:
1.第一个心理组织者对知觉进行组织并形成初级自我。
知觉是各项感觉的综合运用;感觉是运用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环境的功能,视听触味嗅都属于感觉。智力和心智的发展都起源于感知运动。感知运动发展得越充分,这个孩子的心智分化水平越高。所以,当孩子会骨碌会爬的时候,养育者要鼓励他去触碰,去运动,这样子,除了对有利于色声香味触等外部感知的发展,也有利于内部感觉(蠕动、吮吸、吞咽、排便的挤压,对膀胱的控制)的发展。
孩子前三个月的微笑是因为他知觉到了一个会动的五官,他很开心,所以笑了。所以,三个月开始小孩会翻身了,会感觉到更广的视力范围内的物体了,视听触味嗅的刺激有利于孩子初级自我的形成。
2.第二个心理组织者将客体关系与驱力整合在一起并形成有组织的自我,这种自我的心理结构包括多种系统、机制和功能。
这时候孩子7-8个月,开始认人了。知道哪个是妈妈,哪个不是妈妈,并将妈妈作为力比多客体、爱的客体时,真正的客体与客体关系开始形成。客体关系形成之后,将随着婴儿的成长而进一步发展。
3.第三个心理组织者最终打开了客体关系发展的大门,也就是开始了语言的交流。它使得自体的出现和成人水平上的客体关系的开始成为可能。
这三个阶段对以后的心理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些阶段中的发展不平衡将导致固着点的产生,退行将扰乱人的适应、自我控制和防御等的发展。
所以,这三个阶段该怎么养?值得重视。一味地替代,怕磕着碰着而限制孩子活动,忽视孩子发出的需要信息等都是要不得的。反之,让小孩自己吃饭,抓着弄着掉一身也没关系。少一些替代,教过一遍过,耐着心让孩子自己动手,多试几次,这使得孩子的知觉得到发展;孩子认人了,除了妈妈不让别人抱,告诉自己这是好事,说明孩子发展正常,那就多陪,多抱抱,使其正常发展出稳定安全的客体关系;孩子咿呀学语时及时回应,目光接触,促使其自我的形成和真正客体关系的建立。如果能好好度过这些阶段,孩子随着年龄增加,他的适应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健康积极的防御机制都会发挥好的作用。否则,小时候欠一口,长大你得补一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