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养育得重视宝宝的“自我形成”》

《养育得重视宝宝的“自我形成”》

作者: 涓涓细流_7589 | 来源:发表于2024-01-23 09:18 被阅读0次

董伟娟坚持分享2323天。一天进步一点点,读书365(2024.1.15星期一)

        施皮茨的自我形成理论:

1.第一个心理组织者对知觉进行组织并形成初级自我。

      知觉是各项感觉的综合运用;感觉是运用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环境的功能,视听触味嗅都属于感觉。智力和心智的发展都起源于感知运动。感知运动发展得越充分,这个孩子的心智分化水平越高。所以,当孩子会骨碌会爬的时候,养育者要鼓励他去触碰,去运动,这样子,除了对有利于色声香味触等外部感知的发展,也有利于内部感觉(蠕动、吮吸、吞咽、排便的挤压,对膀胱的控制)的发展。

      孩子前三个月的微笑是因为他知觉到了一个会动的五官,他很开心,所以笑了。所以,三个月开始小孩会翻身了,会感觉到更广的视力范围内的物体了,视听触味嗅的刺激有利于孩子初级自我的形成。

2.第二个心理组织者将客体关系与驱力整合在一起并形成有组织的自我,这种自我的心理结构包括多种系统、机制和功能。

      这时候孩子7-8个月,开始认人了。知道哪个是妈妈,哪个不是妈妈,并将妈妈作为力比多客体、爱的客体时,真正的客体与客体关系开始形成。客体关系形成之后,将随着婴儿的成长而进一步发展。

3.第三个心理组织者最终打开了客体关系发展的大门,也就是开始了语言的交流。它使得自体的出现和成人水平上的客体关系的开始成为可能。

      这三个阶段对以后的心理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些阶段中的发展不平衡将导致固着点的产生,退行将扰乱人的适应、自我控制和防御等的发展。

    所以,这三个阶段该怎么养?值得重视。一味地替代,怕磕着碰着而限制孩子活动,忽视孩子发出的需要信息等都是要不得的。反之,让小孩自己吃饭,抓着弄着掉一身也没关系。少一些替代,教过一遍过,耐着心让孩子自己动手,多试几次,这使得孩子的知觉得到发展;孩子认人了,除了妈妈不让别人抱,告诉自己这是好事,说明孩子发展正常,那就多陪,多抱抱,使其正常发展出稳定安全的客体关系;孩子咿呀学语时及时回应,目光接触,促使其自我的形成和真正客体关系的建立。如果能好好度过这些阶段,孩子随着年龄增加,他的适应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健康积极的防御机制都会发挥好的作用。否则,小时候欠一口,长大你得补一斗。

     

相关文章

  • 亲子依恋关系类型—你和宝宝是哪种类型的依恋关系

    亲子依恋关系是指养育者在和宝宝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固有链接模式,这个模式一旦形成,对宝宝的影响会非常深远,一定程...

  • 《园丁与木匠》读后感2022-08-26

    在《园丁与木匠》中,提出亲子关系中最基本的信任要比养育方法更重要。 和宝宝的互动中逐渐形成信任的关系,让宝宝依赖你...

  • 养育宝宝

    宝宝出生时4.6斤,现在是两个月已经长到了10.5斤。我弟弟家的孩子比我们的晚40天出生时6.8斤。但是孩子不怎么...

  • 2018-12-12《天生非此》第五章:我们在家中扮演的角色——

    1、家庭剧中的“我” 孩子在家庭中习得和形成的行为模式,主要与父母的养育方式有关,而这种养育方式可能会在兄弟姐妹中...

  • “自我”的形成

    对话人:小若,明意,云清 ▎小若: ·“心理创伤的痛苦源于无力感。在受创当时,受害者笼罩在无法抵抗的力量下而感到无...

  • 自我的形成

    好父母和家犹如一个有回应的容器,孩子的活力(如欲求、爱和恨)都可以在这个容器里流动,并且能得到很多回应。久而久之,...

  • 重视自我

    “小哥哥,有时候我真的好羡慕你,羡慕到了嫉妒的地步”在外号社会红,寝室内部名称“红姐”的室友口中,我听到了...

  • 重视自我

    大多数过得不快乐、不幸福的人,都是些不爱惜自己,对自己不够诚实的人。 他们心智过于复杂,无法单纯地看一件事。不像小...

  • D61做妈妈的自我介绍

    妈妈版的自我介绍 陪伴者 养育者 教育者 龙凤宝宝 人生赢家 打招呼——今天给大家做一个妈妈版的自我介绍 一...

  • 宝宝性格的形成

    什么是性格 性格表现在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性格两要素:稳定的态度,行为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养育得重视宝宝的“自我形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mu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