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解决网络初级第14期 吴燕 信阳坚持分享第395天(摘自《小学教学》)
于永正老师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 但是他的和蔼可亲、 平易近人、 他的音容笑貌、 他亲切的话语一直留在我们的心间 ……他质朴、平实、幽默的教学风格一直都在深深影响着我们……
我经常想,自己的语文能力是从哪里来的 ?如果把自己研究个差不多, 教语文是怎么一回事 ,应该怎样教语文不就明白了吗? 其实,理论就蕴涵在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之中。 从自己的经历中总结出来的东西 ,至少对自己更有指导意义 。
正是因为我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就抱着当作家的愿望读书的,关注的不再只是故事情节 ,而是语言及其表达形式 ,所以我读书收获就多; 这是因为从那时起,我就坚持读、写,写、读 ,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写作能力 。能力是从实践中获得的,无论课内还是课外。
真的不容易呀! 仅从初中一年级到师范毕业,退稿就积了一大箱子! 如果只靠课内一学期写七篇作文 ,语文能力是很难形成的 。稿子写了那么多 ,却没发表一篇 !虽然碰的头破血流 ,我仍不思悔改, 坚信有志者事竟成 。因为顽强地做着作家梦, 坚持写作 ,渴望着发表作品 ,所以平时的观察思考就比别人多 。一天到晚警犬似的瞪大眼睛看 ,伸长鼻子闻, 努力寻找生活中的闪光点 ,发现周围人的心灵美 ,然后形诸笔端,凝固成文字 。参加工作后,仍坚持写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写成就了我。 写,使我的认识一步步地深刻,使我的道路越走越直 ,越走越宽 。写下成功,对自己是一种肯定 ;写下失败、 苦恼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因为每一次把它写下来, 就是有一种向朋友倾吐后的释然 。所以,不断地写作, 收获的不仅仅是能力, 也是一个人的成熟 。所以,我特别感谢小学、中学的老师能使我喜欢写作, 并养成了受用终生的习惯 。
如果在小学 、中学里没有遇到才华出众、 善待我的老师 ,没有他们的赏识与鼓励, 我绝不会成为今天的于永正 。所以我说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教育的第二个名字叫“激励 ”。
说得稍微具体一点,就是:
一、要像我的老师引导 、激励我们那样去引导 、激励学生读书。 由“逼”着读,到喜欢读,到会读。
二、要像我的老师引导 、激励我们那样去引导 、激励学生作文。用放大镜寻找出每个学生每篇作文中的闪光点, 放大放大再放大 ,一次一次再一次 ;让每个学生在肯定与表扬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最终产生兴趣 。
三、要像我的老师引导和激励我们那样,让读、写成为学生的习惯。 我从自己的经历中体会到, 一个人如果养成了读和写的习惯 (尤其是写的习惯, 例如写日记 ),教语文和学语文就成了轻而易举的事。 只要爱读书,会读书, 语文是可以无师自通的。 因为书本身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 。语文太博大精深 了,不说别的 ,单就一本小小的《 新华字典 》收的一万一千多个字 ,要认识他们得花多大的功夫啊! 学语文是一辈子的事, 所以必须有良好的读写习惯来支撑 。
不知我的“个案”有无典型性。 但,以上三条至少对我是适用的, 而且我相信,一般情况下,个性中都隐含着共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