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作者: 古诗新读 | 来源:发表于2020-05-21 13:57 被阅读0次

同王征君湘中有怀

唐代: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赏析

张谓的诗,不事刻意经营,常常浅白得有如说话,然而感情真挚,自然蕴藉,如这首诗,就具有一种淡妆的美。    

开篇一联即扣紧题意,写洞庭秋色。“八月洞庭秋”,对景兴起,着重在点明时间。“潇湘水北流”,抒写眼前所见的空间景物,表面上没有惊人之语,却包孕了丰富的感情内涵:秋天本是令人善感多怀的季候,何况是家乡在北方的诗人面对洞庭之秋。湘江北去本是客观的自然现象,但多感的诗人联想到自己还不如江水,久久地滞留南方。因此,这两句是写景,也是抒情,引发了下面的怀人念远之意。

颔联直抒胸臆,不事雕琢,然而却时间与空间交感,对仗工整而自然。“万里梦”,点空间,魂飞万里,极言乡关京国之遥远,此为虚写:“五更愁”,点时间,竟夕萦愁,极言客居他乡时忆念之殷深,此为实写。

颈联宕开一笔,以正反夹写的句式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愁情:在乡愁的困扰下,翻开爱读的书籍已然无法自慰,登酒楼而醉饮或者可以忘忧。这些含意诗人并没有明白道出,但却使人于言外感知。同时,诗人连用了“不用”、“偏宜”这种具有否定与肯定意义的虚字斡旋其间,不仅使人情意态表达得更为深婉有致,而且使篇章开合动宕,令句法灵妙流动。登楼把酒,应该有友朋相对才是,然而现在却是诗人把酒独酌,即使是“上酒楼”,也无法解脱天涯寂寞之感,也无法了结一个“愁”字。

于是,尾联就逼出“有怀”的正意,把自己的愁情写足写透。“故人京洛满”的热闹与诗人独处异乡的冷清形成鲜明对照。在章法上,“京洛满”和“水北流”相照,“同游”与“为客”相应,首尾环合,结体绵密。从全诗来看,没有秾丽的词藻和过多的渲染,信笔写来,皆成妙谛,流水行云,悠然隽永。 

淡妆之美是诗美的一种。平易中见深远,朴素中见高华,它虽然不一定是诗美中的极致,但却是并不容易达到的美的境界,所以北宋诗人梅圣俞说:“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清雅中有风骨,素淡中出情韵,张谓这首诗,就是这方面的成功之作。

相关文章

  •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同王征君湘中有怀 唐代: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

  •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同王征君湘中有怀 唐代: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

  • 感谢傅杰妹在凤凰楼请几位老同学饮茶吟

    佳辰欢聚凤凰楼, 笑语盈盈雅意悠。 感悦老来多岁月, 相期何日复同游。

  • 怀友词

    他日釆菊南山下, 童仆煮酒野亭中。 把盏啖青梅。 远舟已过群山去, 不见故人天际还。 何日再同游。

  • 子丘第五首词 | 江城梅花引·忆故友

    江城梅花引 · 忆故人 文 | 子丘 遥遥春夜冷如秋。 怕迟留,更迟留。 风雨十年,何日再同游? 酒入金杯持月影,...

  • 立秋感怀

    世事如云稠,何日复同游。 功名若苍狗,忽而不复有。 一日乘归舟,故乡自有友。 萧瑟是来处,大雁落青州。

  • 故人何日来

    一 江玟坐在一片惨白的病房中,看着窗外随寒风而飘落的伶仃瘦叶,握笔的手紧了又松,松了又紧,那双眼睛满是踌躇和迷茫,...

  • 故人东行去,何日复西归

    那些芥蒂:你与人近了一分、同人说了一句暧昧的言语、夸奖谁比我好,吝啬的嫉妒在爱情里退去苦涩化做蜜糖。但最终,却成了...

  • 集唐

    江汉曾为客,相邀归渡头。 风鸣两岸叶,幔卷五湖秋。 薄暮空潭曲,危樯独夜舟。 明朝挂帆去,何日复同游? 1994....

  • 头疼

    未见梨花春带雨, 已然前上满蝉鸣。 空来隆噪增忧郁, 何日沉颅可复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mz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