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作者: 古诗新读 | 来源:发表于2020-03-23 08:17 被阅读0次

农家望晴

唐代: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赏析

诗中描写的场景是,正当农民打麦晒场的时候,忽然变了风云。一时风声紧,雨意浓。秦地(今陕西一带)西风则雨,大约出自当时的农谚。这样的农谚与天气变化有关。“尝闻”二字,写人们对天气变化的关切。这样,开篇一反绝句平直叙起的常法,入手就造成紧迫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曾经听说秦地(今陕西一带)刮起西风就会下雨,西风啊,你什么时候回去啊?正当打麦晒场的时候,忽然变了风云。一时风声紧,雨意浓。秦地(今陕西一带)西风则雨,大约出自当时的农谚。提起这样的农谚,显然与眼前天气变化有关。“尝闻”二字,写出人们对于天气变化的关切。这样,开篇一反绝句平直叙起的常法,入手就造成紧迫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在这个节骨眼上,天气的好坏关系到一年的收成。一场大雨,将会使多少人家的希望化作泡影。所以诗人恳切的默祷苍天不要下雨。这层意思在诗中没有直说,而用了形象化的语言,赋西风以人格,盼其早早归去,仿佛它操有予夺之权柄似的。“为问西风早晚回?”“早晚回”,即“何时回”。这怯生生的一问,显示农耕社会中农民对上天的敬畏,表现的心情是焦灼的。 

“白发老翁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小诗的后两句是说,头发花白的老农久久站立在麦场的高处,盼望着乌云散去,太阳重现。 

后两句是从生活中直接选取一个动人的形象来描绘,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首先,选取白发老农最有代表性,这样的人物德高望重,富有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他们默默的为社会创造财富,饱经磨难与打击,经常挣扎在死亡线上,却顽强地生活着,永不绝望。其次,“如鹤立”三字描绘“望云开”的姿态极富表现力。“如鹤”的比喻,自然与白发有关,“鹤立”的姿态给人一种持久、执著的感觉。这一形体姿态,能恰当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最后是“麦场高处”这一背景细节处理对突出人物形象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麦场”,对于季节和“农家望晴”的原因是极形象的说明。而“高处”,对于老人“望云开”的迫切心情则更是具体微妙的一个暗示。通过近乎绘画语言来表述,较之直接的叙写,尤为含蓄,有力透纸背之感。通过这一“望”,可以使人联想到农家一年半载的辛勤,想到白居易《观刈麦》所描写过的那种劳动场景。 

这首诗选取收割时节西风已至大雨将来时的一个农家生活片断,集中刻画一个老农望云的情节,通过这一“望”,可以使读者联想到农家一年半载的辛勤,如同白居易《观刈麦》所描写过的那种劳动情景;也可以使读者想到嗷嗷待哺的农家儿孙和等着收割者的无情的“收租院”等等,诗的潜在含义是很深的。由于七言绝句体裁较小,意象必须集中,必须使读者窥斑见豹。此诗不同于《观刈麦》的铺陈抒写手法,只集中写一“望”字,也是“体实施之”的缘故。 

这首诗对农民有同情,但没有同情的话;对农民有歌颂,但也没有歌颂的话。诗人由衷的同情与歌颂尽在不言之中了。

相关文章

  •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农家望晴 唐代: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赏析 诗中描写的场景...

  •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农家望晴 唐代: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赏析 诗中描写的场景...

  • 夏日(三)

    夏日(三) 文 大雨落幽燕 夏日村庄绿色多, 惹得暗虫高声落。 白发老农如鹤立, 蝉鸣一丝潜绿波。

  • 夏收即景

    好上高处向北望, 渭水如带 麦垄初黄 匆匆杜鹃泣血忙, 嘻嘻簌簌 嘻嘻簌簌 遍地麦客挥镰忙 男女集聚打麦场 摊场似...

  • 麦收系列作品

    麦场(一) 麦收的季节, 老农赶着一头牛。 在场里打转, 身后的石滚发出“吱扭吱扭”的声响, 在整个麦场上空回荡。...

  • 望云

    云高好似在天边, 抬头望云如棉糖。 云来云往如集市, 留人原地望云天。

  • 早安分享:

    鹤立鸡群是不够的,要离开那群鸡。 鹤有鹤要去的高处。

  • 无题

    麦花簌簌烟雨成云 可我偏不爱望舒携云川 不爱翠微并清瑶 ...

  • 《莫之仙体》楷书.登东城望桑麦

    登东城望桑麦 桑麦之盛,惟东郊外最阔,田畴万顷,一望无际。春时,桑林麦陇,高下竞秀,风摇碧浪层层,雨过绿云绕绕。雉...

  • 七绝/知否

    云开玉垒宿风侵 雾冷禅衣漠水粼 鹤立芦花夕露沁 清辞古韵向谁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ri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