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读阿Q正传,没有人为其哀、怒,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今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笔下另一个经典形象——祥林嫂,对她,大家会有怎样的情感和评价呢?
二、学习目标
首先,我们先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一是分析祥林嫂的形象,二是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作者简介和背景
关于鲁迅先生,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本文选自他的小说集《彷徨》,与小说集《呐喊》不同的是,这部小说取材于普通平凡的人事,以此发现和体悟那“一切的永久的悲哀”。让读者重新打量自己所熟悉的这个世界,祥林嫂就是当时一位及其普通的农村妇女。
四、字词字音
现在,我们再把本节课的重点字词温习一下,大家齐声朗读。很好。
五、正文学习
1、现在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其中最令你印象深刻的是哪个人物?
好多同学都异口同声的回答说“祥林嫂”。
文本其实是祥林嫂的“我的后半生”,同学们分小组梳理祥林嫂的经历?(板书:经历)
鲁镇以前 在卫家山和小十岁的祥林结婚;
鲁镇头年 二十六七岁,春天死了丈夫,冬初逃到鲁镇做工;
鲁镇二年 春天被逼改嫁,年底生阿毛;
鲁镇四年 贺老六死于伤寒;
鲁镇五年 春天阿毛被狼衔去,大伯收屋,秋天回鲁镇;
鲁镇六年 秋天支取积存工钱捐门槛;
鲁镇七年 成为木偶人;
鲁镇之后 被赶出鲁四老爷家,沦为乞丐;
鲁镇十三年 年底,问“我”死亡的问题,死了。
2、随着祥林嫂人生经历的变化,祥林嫂的个人形象也有所变化,请同学快速浏览全文,找出小说中有三处关于祥林嫂的肖像的描写?。(板书:形象)
初到鲁镇:“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
再到鲁镇:“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临死之前:“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这里尤其要注意小说中对于祥林嫂眼睛的描写,在不同的时期,她的眼睛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直着眼,分外有神,失神陷落,眼睛间或一轮,忽然发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的变化也表现出了其内心的状态。
这三处肖像描写中,代表了祥林嫂怎样的生存状态?
第一处其实内心是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第二处则精神上低落,因为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第第三处精神麻木、濒临绝境。
3、在亡夫、亡子的不幸命运打击下,祥林嫂由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变成了一个精神彻底崩溃的可怜人。她的这种变化,只是因为命太不好了吗?
不完全是,她身边的人也是导致她这种境况的凶手。
能不能举个例子?
如鲁四老爷,他尊重传统礼教,讨厌祥林嫂是寡妇,不让祥林嫂在祝福的时候沾手,还骂他是个谬种。这也使得祥林嫂迷信,用自己的工钱捐了门槛。还有她的婆婆,把她当物件卖来卖去。柳妈,她非常封建迷信,还把这些思想传给了祥林嫂。还有鲁镇上的人,把祥林嫂孩子小毛被狼叼去当做满足同情心的话资本,并且还故意嘲笑他。
还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祥林嫂可以说是一个被封建礼教牢牢锁住的人,她也想过抗争,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她的努力只是想做一个符合封建礼教要求的人,是一个想安稳做奴隶又不能的人。
六、小结
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了阿毛,而惨在礼教吃了祥林嫂,他那卑微的灵魂被封建礼教一点点吞噬。祥林嫂的悲剧,更是自己的悲剧,即使抗争也只是为了要顺从社会的要求,没有醒过来。鲁迅先生的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礼教吃人,更是对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
七、板书
人物经历:初到鲁镇
重回鲁镇
人物形象:着装、眼睛、脸色
悲剧原因:社会、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