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身修炼
洞察“源问题”‖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之知识的天花板(八)

洞察“源问题”‖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之知识的天花板(八)

作者: 爱听故事的二师兄 | 来源:发表于2020-04-26 22:35 被阅读0次

文:爱听故事的二师兄

01.很难做到相生相克的驱动

昨天讲到“源问题”之相生与相克。

需要相生的力量,我们则朝着相生的方向使力。

需要相克的力量,我们则朝着相克的方向使力。

这是推动事物发展或者化解问题的规律。


道理很简单!

这就是所谓的“大道至简”,但现实中却往往很难做到。

做不到的理由并不是我们不想做到,

而是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并不由我们自己控制。


我们不能做到驱动自己有很多原因。

今天,我们谈谈“知识”对于我们驱动自己的障碍。


02.知识的力量

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知识改变命运。

这些都是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道理。

而且我们对此坚信不疑。

因为,我们能有当下美好的生活,全是知识带给我们改变。

这些都是知识的力量。


03.知识的另一面

但任何事物,有其两面性。

一个阳面,一个阴面。

阳面有多大,那么它的阴面就有多大。

我们每一个人刚来到这个世界,都是浑浑噩噩。

而知识就是我们认知这个世界和改造这个世界的武器。

但随着生命的成长,知识很多时候却成为我们成长的诅咒。


04.知识的本质

知识的本质是,人类认识这个世界的规律的总结。

但任何知识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使用条件。

脱离场景和使用条件的使用,知识可能就是当下的阻碍。


古语说的好,尽信书不如无书。

又有古语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这些都在告诉我们。

知识是死的,而人是活的。


知识是为人服务的,但现实是很多人却迷失在了知识的海洋里。

为了学习而学习。

网络上弥漫着各种知识付费,各种概念传输,各种方式方法。

更有洗脑有段子说,让一个人废掉的方式就是,让他忙到没时间学习。

05.我们究竟该学习什么

但究竟什么是学习,我们学习究竟是学习什么?

人的智慧究竟是不是学习得来的?

我的思考是,知识可以通过学习得来。

但智慧却要通过体悟得来。


智慧是因地制宜的道。

知识是世界固定化维度的解析。

所以道总是看起来很简单。

大道至简。

知识总是看起来很多。

我们用海洋比喻知识。

以至于在移动互联世界,需要用“云端”储存。

但每天知识的数量依然以几何倍的数量在增加。

所以,智慧才是我们的目标。

06.学习知识的天花板

我们普通人,即使穷其一生也无法学完所有的知识。

甚至,我们不能学完某一领域的知识。

有无穷无尽的信息在其中,永远也学不完。

而且在知识学习的领域,我们人类天生比不过机器人。

人类将机器人的体能打造的及其强悍。


如果,继续在知识的领域耕耘。

那么,我们要么被机器替代,要么成为机器的宠物或奴隶。

无论哪种命运,都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但现实是社会发展非常快,如今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历史任何时代。

知识更迭的速度与很难想象到的频率更迭。

生存在这个时代的我们。

不跟着变化就意味着被淘汰。

在这样的焦虑驱动下,很多人沉浸在知识汪洋中。


但这样真的能保证未来不被替代吗?

我们网络上接触到的知识,究竟有多少是为了传道?

这个时代知识越来越普及,

摄取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元化。

每一个知识都在拼命的攫取我们稀有的注意力。

注意力既代表着被影响。

被影响既代表着商业价值。

所以,从这个角度解读,很多知识的传播其驱动力是商业的眼球经济。

并不是为了真心传道。

07.个人成长的出路

这种做法无可厚非,因为这也是网络世界繁荣的驱动力。

但作为独立个体的我们。

越是在这样的时代,越是要冷静。

需要安静下来,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点。

然后将它开发出来。

用它服务周边人,为大家带来价值。

积极的释放自己的天赋,

改变大家的某个方面的生活方式,那么它就是会成为在这个世界的立根之本。


而盲目的知识学习,只会将我们掉入知识的汪洋中,永无止境。

因为知识天然的属性,它是人类对于过去规律的总结。

所以,我们学到的永远是过时且已经固化的知识。

如果在封建时代,几千年没有大的变化,那么学到即得到,不存在变化。

如果在工业时代,学到即运用。

工业时代颠覆农业时代的大背景下,有太多的地方需要操作性的人才。

所以,我们的九年义务批量的生产各种操作人才,以填补国家发展的需要。

如今,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未来所有操作性的事物全部会被机器替代。

这是个属于网络的时代,

所以,这时代需要有独特亮点的人才,用来填补网络框架下的内容。

每一个人独特的点,都会成为功能的一部分。

未来将会淘汰那些等待安排岗位的人,更多欢迎的是发现家网络漏洞,然后自动补位的人,这个人就会成为这个网络生态里的一环,这个位置就是他的生态位。


所以,基于生态位的竞争需求,未来比的并不是我们对于知识的学习速度。

更多比的是谁能发现自己独特点,并且持续开发的能力。

而开发的过程,并不是比拼知识的学习,而是对于需求的把握。

和网络发展的规律的认知的深度。

以及因地制宜使用知识的能力。

这就是智慧。

智慧是能看清事物本质,看到源问题的人。

08.尽信书不如无书!

而现实是很多人。

完全被知识障碍。

用知识的概念解析现实,用知识的概念解析自己,用知识的概念亲自将自己框定,用知识的概念脱离使用场景的与人辩论,最终陷入逻辑的诡辩中。

小A就是这样的人。

他在发现自己不能坚持后,他极力想改变这种情况。

于是,迫不及待的在网络的世界里学习,在学习中他知道了自己属于自卑,有轻度抑郁。

学到最后,他将自己的特征与抑郁、自卑等比对,觉得自己完全就是这样的人。

最后,得出结论是自己就是这样的人,自己这种人就不适合干事。


呜呼,悲哉!

尽信书不如无书!

但真的是小A愿意相信吗?

人脑很有意思,很容易陷入比对,也很容易将自己下意识的王比对的结果归类。

因为比对的文字是意识看到的,但在意识分辨以前,

潜意识里的念,已经被影响,会生出自己就是这样人的念。


这就是为什么,网络算命、星座人格有的人觉得准的原因。

因为,他们将人类的行为属性大体分为几类。

在人们进行比对的时候,总会找到相似的属性,然后激发出自己就是这样人的念。

在这样的念的驱动下,人又会按照自己的人物属性处事,慢慢的人就活成了自己说的那样。

最后,又会很感慨,说的真准。

是啊,自己装自己进去,能不准吗!

09.反对用任何概念总结具体的人:

所以,我反对使用任何理论概念形容一个人。

因为任何概念都是对某一种情景和现象的过去的概括,以及未来的预测。

属于固化的,而人属于独立的个体,属于独一无二的人,任何固有的概念都不能概括任何一个人。

但可悲的是,我们往往自己给自己套取一些概念,将独特的自己固化。

核心是用以逃避某些失败场景。

但失败并不是真的失败,而是自己定义的失败。

定义失败之后又定义出理由用以逃避。

逃避之后,又用定义出人格,用以逃避理由。

最后,为自己定性。

然后,遇到所有感觉困难的事,

都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我的性格不适合。

于是,生命的活力就这样被自己框定。

10.固有的概念是怎么来的?

这些概念怎么来的,这些概念又怎么进入心理的,这些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

这就是中了知识的毒,

中了自我反思的毒。


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抱着固有的知识,作为行事的准则和依据。

那么必将被知识诅咒,

灵魂的自由被知识框定。


我们以知识的形式去去积累知识,那知识就会成为我们的障。

一旦执着于知识,就得不到智慧,智慧会使得你停留在过去的固化的时空里,

你就得不到这个空间之外,更高境界的智慧。

11.那么怎么打破知识对于自己的障碍呢?

打破知识的障碍,首先需要明白,学习知识的方式,

然后生发出智慧,智慧才是驱动自己的核心。


知识不是用来学的,它是打开我们独立思考的角度。

不同的知识代表不同的角度,思考可以启迪出智慧,智慧可以引领生命。

还有,不管我们学了多少知识,都需要在关系中体悟。

这个关系包括,人与自然,人与自己,人与他人。

这样 情况下,自我才有新的发展。


从个体内部生发出来的是智慧,凡是讲出来的都是知识。

所以,知识是学来的,智慧是悟出来。

而当下的时代,需要的是打破知识的诅咒,获得因地制宜从内部生发的智慧。

这个需要我们,在学习中,根据具体情况,看到知识背后的源问题,

而后在源问题的维度生发出方案就是智慧。

从此,打破知识的局限。

在源问题里洞察智慧。

世间万物,或是相生,或是相克,皆随我意。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人间自此任逍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洞察“源问题”‖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之知识的天花板(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us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