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做主题教学的“设计师”和“建筑师”

做主题教学的“设计师”和“建筑师”

作者: 风聆梅语 | 来源:发表于2020-01-09 14:11 被阅读0次

读《窦桂梅的阅读课堂》有感

              赵首梅

最近,我拜读了窦桂梅老师的《窦桂梅的阅读课堂》一书,让我受益匪浅。

窦桂梅说,新课程下的教师应该站在“课程”的高度,成为新课程的建构者,践行者,创造者。既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更要改变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既要紧贴地面行走,又要怀抱问题意识,大胆尝试探索,拥有专业发展精神。

语文教学如何适应这一时代挑战 ? 她曾经写下《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即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语文教学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去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生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从大语文观的角度,提出要为学生打好“人生的底色”,打好学生“学习的底子”和“精神的底子”。 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教育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的攻坚战。那么,真正能够改变课堂教学的道路在哪里呢?我们能否找到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提高语文素养,积累智慧和情感的教学方式呢?为此,她读了西方统整课程理论,又联想汉语比较文学中的母题研究,以及当今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严重问题,于是从教材自身建构不是课程单元下的“主题教学”。

主题教学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堂教学。这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深刻而崭新的教学理念。她从生命的高度,既建构课堂,也解构课堂,不仅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当代生活,关注学生自我精神世界的构建,积极为学生的生命和成长奠基,体现了母语教育的文化性。

简单说,它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深入教材的主题挖掘,以及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教师:既当“设计师”,又要当“建筑师”;教材:组构、建构、整构,甚至解构教材;教学:课堂呈现容量大、密度高、效果强。

确定怎样的主题进行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主题内容的选择是多角度的,结构是灵活多样的。主题教学有基本的操作框架:话题切入-探究文本-比较拓展-升华自我。需要说明此框架不是线性的,而是立体螺旋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但有所不同侧重的开放框架。这是个开放的框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主题单元,也可以依据自己建构的主题单元,挖掘主题内涵,结合相关语文知识灵活地规划、实施教学。

作为教师,我们要当好主题教学的“设计师”、“建筑师”,落实主题教学的内容和主题教学的环节。

  一.明确单元目标、单元主题,整体规划单元的学习和教学

读完《窦桂梅的阅读课堂》这本书,我明白了在主题单元学习的最开始,教师就要将整个单元的内容、计划、目的、学习时间以及将要进行的主要活动通盘考虑,全面规划:教学的设计,教材的整合、方法的选择……都需要细致策划。甚至可以把“创意”全盘托给学生,和学生一起拟定方案。目的是围绕“主题教学”,关注人的发展,为师生间和谐发展、共同成长提供条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的活动保证,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的交流和反馈。

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我把语文“主题”教学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指通过文本这一载体表现出来的言语方式、知识信息以及能力附加等。第二个层面是指母语文化系统负载的民族精神、风骨情操等人文积淀;第三个层面是指个体的精神、理想、人格的生长与形成。相比之下,其中第一个层面是显性的,后两个层面是隐性的。不过,三个层面虽然没有顺序之分,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包容,交织在一起。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个单元的主题是“生活的启迪”,共有四篇文章,分别是《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落花生》、《珍珠鸟》,四篇文章的要求就是在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那么完成第二个层面的任务,就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了“我与生活”的主题作文和手抄报活动。最后我又整理了这一单元的课外阅读文章,设计了课外文章思考题,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在生活中要做一个感恩的人,有道德的人,做一个传递正能量的阳光少年。(附:阅读材料分别是:《李泽厚的泛览与精读》《生命的价值》《人生如茶》《和时间赛跑》《盐一样的智慧》)

  二、认真钻研教材, 抓住每一课的中心。

书中一篇“听《三袋麦子》”,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在我们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过多地重视形式而忽略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形式虽然很丰富, 演、读、猜, 一应俱全, 学生也很开心, 但课后学生并没有对所学知识掌握多少, 应有的感动和体验没有产生, 教学效果反为花哨的形式所累。因为我们的教师在备课时, 没有认真钻研教材,没有把握住书本的关键点, 没有抓住这节课应该教学生学会什么, 所以教学效果无法兑现。

三、教师在课堂上要有“应变”与“调控”能力

书中一篇听《三打白骨精有感》告诉我们教学是师生双向活动,也是信息交流的过程。由于学生个体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不同,课堂的信息反馈也常常会因人而异,呈现出多样性和随机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随机应变能力。学会急刹车,积极能动的适应千变万化得学生,机敏地、富有成效地调控课堂,才能拥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四、追求完美, 不断超越自我, 学无止境。

此书篇篇都富有个性的话语, 独特鲜活的思想, 读后让人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教师, 没有比上一节好课, 得到学生的爱戴, 家长的欢迎更让人满足的了。窦老师在她从事教学的日日夜夜里, 永远在学习, 学习, 读书, 读书, 进取、拚搏。读过她的每本书后, 都会有一种催人向上的动力, 都能感受到一种极大的鼓舞。

窦桂梅老师告诉我们,新课程下的教师应该站在“课程”的高度,成为新课程的建构者,践行者,创造者。既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更要改变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既要紧贴地面行走,又要怀抱问题意识,大胆尝试探索,拥有专业发展精神。

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花费大量时间收集相关资源,花心思、下功夫创意教学流程,既要利用现代化手段收集相关资料,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多读书,多学习,加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和修养,让我们跟随名家,一步步做扎实,一起来做主题教学的“设计师”、“建筑师”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主题教学的“设计师”和“建筑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uy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