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观影20部:
1.《红发会》(1985,约翰.布鲁斯,英国)
评分:5/5
不难理解为何这是柯南道尔最喜欢的故事之一,也不难理解后世为何频频致敬与模仿,离奇的逸闻引出看似不相关的滔天巨案,盘根错节的犯罪集团逐步浮出水面,叙事的纵深及层次无与伦比,直至尘埃落定才言明的推理则使悬念重重,如共同屏息等待一个看不见的罪犯露面;音乐厅的提琴声由环境音演变为背景音,连接了不同空间中的侦探与幕后黑手,时光惬意平静地流淌时总有罪恶不在阳光下,对比鲜明一如白昼黑夜,酝酿着对峙来临;莫里亚蒂教授全程出场不多但精,结尾凝视福斯窗口的回眸压迫感满满。
2.《从军记》(1918,查理.卓别林,美国)
评分:4/5
《寻子遇仙记》与《大独裁者》某些元素在早期的杂糅(梦境与战时背景),士兵在前线的哀乐以夸张手法体现得淋漓尽致,当时其对战争的认识明显不及后来深刻,粗枝大叶的闹剧模式充斥整个后半段,黄粱一梦的设计拯救全片,巨大的反差深藏巨大的悲凉,士兵的白日梦何止不是人类的共同的梦,并未建功的士兵与并未结束的战争却让一切回到原点,破碎的泡影造就个人和世界的双重忧伤。
3.《科学怪人》(1931,詹姆斯.惠尔,美国)
评分:4/5
奇诡的布景同现实维持着微妙距离,封闭而自成一系,人物们被困在其中一如片中疯狂的学者困在阴森的古堡,宿命气息极浓:始作俑者总要同被创造者对峙,惧怕火的怪物终究毁灭于火。对道德的模糊化处理尤令人喜欢,人类与怪物的关系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大片的灰色充斥其中:驱动其做下恶行的究竟是罪犯的大脑还是后天经受的虐待?无意溺死女孩是否真的罪无可赦?问题本身的分量显然大于答案。
4.《最后一案》(1985,艾伦.格林特,英国)
评分:4/5
人人都知这并非故事真正的结局,却也都愿将此作为一处节点,主题曲的旋律变奏极尽忧伤抒情之能,侦探少见地自开篇便惊慌失措宣告这确实是不容小觑的危机,中间过渡得还是有些平缓了,莫里亚蒂走进阳光下不及其藏身阴影中更能使人心悸,两位宿敌的会面交锋本应更加火花四溅。结尾华生打破“第四面墙”看向观众的设计惊艳,往事历历在目重现眼前。
5.《口吃》(2015,本杰明.克利里,英国)
评分:4/5
精致的成人童话,内心世界借光影得以外露,流利的心声、快速地打字同艰难的发声对比显著,结尾因此前多处暗示并不显突兀,网络情缘由内至外延伸,想必他的尴尬局促她也曾亲身经历,并不仅是一个人的心灵慰籍,更是两个人的互相取暖。
6.《杀人回忆》(2003,奉俊昊,韩国)
评分:5/5
很有后劲,悬而未破的案件如同棱镜,折射出动荡不安的年代——环境是如何影响人,人又如何作用于环境——可怖的罪行自压抑的土壤中诞生,严苛的宵禁则断绝了任何目击与救助的可能,无意中成了罪恶隐于世的帮凶。从黑色幽默到极致的高压与绝望,氛围的变化暗合着他们愈到后来便愈寸步难行的调查取证之路,希望数次落空的阴云笼罩在每一片天空,在这里最冷静的人也会走向崩溃,漆黑的火车隧道恰似深渊凝视着游走在理性边界的人们,直至吞噬。
7.《万箭穿心》(2012,王竞,中国大陆)
评分:4/5
用直给与高效取代了花哨,面部肌肉的震颤亦被捕捉,几处街景甚至就像是身边一角,市井气息满满,质朴的镜头如同来自纪录片,家事的纷乱繁杂被重点提取,上帝视角下人人都助力了小家的分崩离析,但身为局中人,他们的行为又都有理由,所谓万箭穿心,其实就是一家人的互相报复、互相伤害。
8.《怪物陈列室》(1924,雅克.卡特兰、马塞尔.莱尔比埃,西班牙)
评分:3/5
马戏团如同高度集权的小社会,团长掌控着所有人的登场乃至去留,演员们则在栅栏后卖力展露技艺,台上的声声喝彩背后是逼仄的居住空间与危险来临时的一哄而散,被观赏被囚禁的“非人”意味显著,“陈列”二字译出精髓,在普罗大众眼中他们确实好比物件。相比惊悚气息满满的片名,故事本身有些简陋粗糙,镜头在舞动的舞者、兴致勃勃的场外及笼中猛兽间切换一段最佳。
9.《风再起时》(2022,翁子光,中国香港)
评分:4/5
真.写给香港的情书,拍的不是人而是时间,或者说是时间在人身上产生的反应,并不希求数十年的光阴令人感到一瞬而过,而是通过机位的转换、细碎的叙事、穿插的回忆与大量慢镜呈现出一种悠长。人同时代在其中被反复对比,二者所代表的渺小与宏大正如巷战一节中突兀的远景,你死我活的交火在远处看来只是两栋楼房中的点点枪火,孩童奔跑的足底特写则像是来自土地的主观凝视,沉默的土地一直在注视着其上发生的一切,见证着时间的迷人与残酷,随浪潮而来的得意,随浪潮退去的失意,来自双男主的旁白叙述暗合结尾所言,他们已真正成为“故事中的人”。
10.《探戈》(1981,兹比格涅夫.雷布琴斯基,波兰)
评分:4.5/5
或许有些形式大于内容,但确实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眼花缭乱,同一空间中的不同时间在一时呈现,逐次增加的人物、不断重复的动作带来对后续的莫名期盼,人人遵循各自的轨迹,未有任何重叠、干扰与阻拦,调度绝佳,一如讲究配合的探戈共舞、时空的复杂难言。
11.《超能陆战队》(2014,唐.霍尔、克里斯.威廉姆斯,美国)
评分:3.5/5
迪士尼深谙动画承担着更为浓重的造梦与幻想意味,旧京山的视觉设计独特,架空感与赛博感满满,所有的天马行空都有了妥当的源地。主角的内心线完成度甚高,台词上的呼应暗示其对亡者精神上的继承,经历有所重合的反派则像是外在的一体两面,同样是失去之后,自毁与自救带来的不同结果只在一念之间;人物间的情感线完成度平平,甚至有些粗糙,大白自带的木讷与可爱外形多少是种取巧的设计,以此掩盖人与机器关系并未存在多少推进的实质,其余角色拼凑团队的性质大于人物存在本身,为圆满超英元素的“皮”而牺牲了情感羁绊的“核”。
12.《羁押》(2018,文森特.赖博,爱尔兰)
评分:4/5
审讯时大量的面部特写正如读心及凝视压迫,心理防线的瓦解水到渠成,闪回画面以慢镜居多,跟随镜头随其步伐走过街巷、河滩与铁道,同阴霾天空一并成为亡魂见证,结束时寥寥台词令人想起他们也只是日常可见的孩子,童真与残酷共存于同一躯壳,性本恶的展现力有千钧。两位小演员的表演堪称满分。
13.《金刚不坏》(2007,昆汀.塔伦蒂诺,美国)
评分:3.5/5
像是此前所有作品某些元素的集合,以往细微处乍现般的灵光在本片中观感像是老调重弹,多的是娴熟的模式化,缺失的则是怪奇。对《杀死比尔》的复刻无疑最多:刻意的做旧与黑白影像、背景音与环境音的转化、以及经典的口哨声干脆就是其中某位角色的铃声。叙事看似常规实则做到了首尾的对称,前半浓墨重彩刻画的少女们死于非命,令观众承受期待同实际的巨大反差,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公杀手浮出水面,后半同样聚焦于杀手的目标,却意外地走向不同的结局,姗姗来迟的高潮部分依然酣畅,对性别的解构带来浓重的黑色幽默。
14.《午宴之歌》(2010,尼亚尔.迈克考米克,英国)
评分:4/5
可以看作艾伦.瑞克曼的独角戏——男主主观视角下的“表演”与贯穿全片独白下的“声演”,影像化后的叙事诗同时提供着散漫的理性逻辑与延续的情感逻辑,偏意识流却毫不晦涩,思维在窘迫及酒精作用下的神游还原分心时刻,昔日酒馆老板的现身简直是神来之笔,时间的残酷被着重强调:什么叫做“物是人非”,什么叫做“相见不如怀念”。
15.《流浪地球2》(2023,郭帆,中国大陆)
评分:4/5
刘培强线负责补足前作人物,拓展世界观的则是图恒宇与周喆直线,本质上有所提升的也并非叙事水准、特效或重工美学,而是科幻概念:从人与灾难的对抗延伸出人与人工智能的对抗,对摄像头的数次特写营造出被监视被掌控的细思极恐,原本俗套的以灾难推动剧情的偶发设置也因结尾彩蛋的存在而有了必然发生的内在逻辑,隐线罕有地具备了比主线更为广阔的叙事边界。
16.《一周》(1920,爱德华.克莱因、巴斯特.基顿,美国)
评分:4/5
装配房屋时装错了号码如同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连锁反应续写其后情节,从滑稽外形到地基不牢,本质上是反应的扩大。反复修补的房屋道出婚后生活缝缝补补的本质,十三号星期五的冷幽默、打破第四面墙用手遮挡镜头、认为危机度过时另一侧轨道来车等设计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妙趣横生。
17.《生死倒数》(2013,埃里克.海瑟尔,美国)
评分:3.5/5
一台需要不时操作的电机牵制着人物的行动,更是让叙事富有层次的绝佳装置,但此设定在后半的时有时无大幅降低沉浸感,用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工具性显露无遗,如能潜心打磨不失为一部可称典型的低成本佳作。被枪杀的劫匪尸体同抚慰孩子的父亲同框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人两种身份的同框:一个疲惫不堪的男人在必要时也是一名决绝的斗士,结尾嘹亮的啼哭极具象征性,沿用母亲姓名的女婴安然存活,生命在此刻的传承才是更深层含义。
18.《空屋》(1986,霍华德.贝克,英国)
评分:4/5
案中案结构完美融合贯穿三集的长线剧情与单元剧模式,同故人的重逢感人至深,多次镜中特写令镜中人呈现出观察与被观察、注视与被注视的关系,契合着猎物与猎手的言论。
19.《红辣椒》(2006,今敏,日本)
评分:4.5/5
汪洋般肆意磅礴的想象同生涯最复杂文本交织出绚丽影像,自由穿梭于平面与立体之中,遨游于现实与幻梦,迷影情结依旧,空间的转换流畅如故,梦是潜意识的一种反映被着重提取,其中有自由旅行和不堪往事,也有被放大的欲望,带有警惕性地审视科技是自《未麻的部屋》便开始探讨的子题,只是今次表达更加隐晦,梦境侵入现实一段令全世界共同入梦、沉醉游行——无论从片中情节角度还是从片外观众角度而言皆如是。
20.《在陆地上》(1944,梅雅.黛伦,美国)
评分:4/5
自波浪中诞生的海之女同爱神共源,以动态造就势能完成相似性剪辑泽被后世,在梦中我是时而可视、时而无形的游魂,试探数扇虚掩的门是迷宫里寻路,滑坠山崖好似沉入梦渊,无力感呈现同《午后的迷惘》中登楼一段异曲同工,对物品及事物质感的特写塑造出独一份虚实共存,最终不单单是自我的分裂,也是不同时空的含混。
最佳:《杀人回忆》、《红发会》
无最差
(完,感谢阅读)
红色耳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