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从1811年横空出世到现在有两百多年了,在这两百年来拍出的电影已多如牛毛。但如果 说人这一生只能从这不计其数当中选一部来看的话,对我来说,那一定是《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于1994年上映,距今差几个月就三十年了,如果从1982年蓝本的诞生现在,那都老到比我年龄都还大,但它在各大影视排行榜上依旧名列前茅,足见它的经典程度和广泛影响。
那么这部没有动作,没有特技,甚至没有美女,却依然能够打动观众多年位居榜首的电影,到底好在哪里?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有点过大。因为我相信每个人对这部电影解读是不一样,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去看也会有不同的收获。如果一定要说这部电影它的价值我觉得引用如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里所说的一句话最为合适:“一千个人的眼里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一千个人眼里也有一千个肖申克的救赎 。因为这部电影不仅体现了坚持、励志、理想、希望、自由、成功,还体现出了人性、制度、社会、信仰……
对我而言,这部电影触动最大第一个关键词应该是——希望。希望这个词在影片当中主要出现于瑞德和安迪的对话。安迪刚进肖申克的时候,瑞德劝安迪说:希望,是个危险的东西,你最好不要去碰触它,不然的话,你会因此发疯。但后面安迪却对瑞德的说:希望是世界最美好的东西,而美好的东西是不会消失的。是的,希望是危险的也是美的,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每当我迷茫,每当我无助、甚至绝望的时候,我再次去看这部电影它就像一根燃烧的火柴一样点亮黑暗岸也给我希望。这感觉也像极了安迪被判无期徒刑(死刑)后刚囚禁在肖申克里,仿佛一切已经成定局,但只要心存希望活着下去有谁又能知道后面的结局?谁又能断定命运不会有意外的反转?
第二个关键词——忙碌。安迪说:“是的,墨西哥远在天边,而我却在你眼前这里,但人要么忙着生,要么忙着死。”我们每一个人一生都在忙,忙于学习、忙于工作、忙于赚钱、忙于恋爱、忙于带娃、忙于聚会,忙于跑步、忙于开会……有时我也在问自己:人忙着到底为了什么?我们朝九晚五、夜以继日的忙着忙出了个什么所以然?是忙于为美好生活,还只是在忙于死去?
第三个关键词——坚持。印象最深刻的首先是安迪用他那个地质小锤子在监狱里用20年的时间来敲敲打打、捣捣腾腾,终于挖出了一条希望之道,挖出一条自由之道。而第二个则在于他给获得释放的瑞德信中有这么一句话:“既然你已经走了这么远了。那么你不妨再往前走一点。”是的,安迪的自由是源自于他20年的坚持,如果没有这份坚持,他是永远都爬不出这座监狱,获得他想要得自由。但对于我们又何尝不一样?既然我们都走那么远的路了,那就索性再往前坚持一点,也许成功就在前面!
第四个关键词——体制化。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用瑞德话说:监狱是个奇怪的地方,起处你恨它,然后习惯它,更久后,你便离不开它,这就是体制化。我想这个词对于现在大多数人来讲并不陌生,包括我。体制化简单来说是通过建立某一种体制规则来约束、规范人的行为,从而达到一种做事标准的状态。表面上看体制化是够使人的做事效率能够得到标准统一,利于管理,产生效益。但实则上是不允许出现有新的想法、新的行为,久而久之,人沿着这条体制化轨道转着,时间久了就会变得麻木,失去自我,没有创造力,必须依赖于这个体制化来存活,解读到这我又开始陷入沉思……
第五个关键词—— 信仰。这词在剧中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相关台词。虽然大家同时身困囹圄,但从安迪的身上我们就会看到信仰散发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光芒。因为他始终坚信自己能够逃出监狱获得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坚信自由与未来!
于是他每天都能够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他不同于其他人只是得过且过,争点眼前的蝇头小利。他也不在乎在现实当中受到多少磨难,依旧渴望自由,心怀希望,面带阳光。瑞德回忆说:世界上有一些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翅膀太夺目,当他们飞走的时候,你会发现把它们关起来就是一种罪恶。
我想 如果还没有看到结局,我们并不知道他是否能逃出这个监狱;但是即使他在监狱里面过完自己的余生,我想他在信仰的追求下,人生状态也会比其他人更加的积极、乐观、洒脱!监狱能困住的只是他的肉体,困不住的是他心灵,我想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吧!
第六个词——成功。当安迪逃出那个黑暗监狱,在暴风雨中脱下肮脏的衣服接受上天的洗礼。这一刻是最震撼人心的时刻,因为他成功了! 但是他的成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是在黑暗中抱着自由的信仰,是坚持了近20年的越狱行动,是爬过了恶臭的下水道,是经受了无尽了折磨与屈辱下才获得的!
以上是自己对这部电影一些收获作不完全解读,对于这部经典了近30年的电影来说,我能读得懂这些词只是这部作品的冰山一角。一部好的电影不一定是气势恢宏、画面唯美,打打杀杀、卿卿我我。我想更重要的是引发人思考,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希望,然后透过电影反观自己的人生。回过头看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都身处现实的肖申克?现实中的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忙着于生或死?我们每一个人不都是在追求自由路上上演着一场自我的救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