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981575/84f58cbf7d39348e.jpg)
第二章 只有受到伤害,男女才能成长
想让人理解的人,不理解人的人,太理解人的人
日本人的“察言观色”文化与欧美的“主张自我”文化
不擅长交流的日本人在增加,另一方面,奇怪的交流方式却在蔓延着。
日本人特有的所谓“察言观色”文化过剩。
2017年的春天,“揣度”这个一直以来不太熟悉的词汇在电视和报纸上频繁出现,查了一下,意思是“揣度他人的心情”。
当媒体开始使用“揣度”这个词时,作为具有绝对支配力、影响力的气氛,“揣测他人内心想法”就像理所当然的常识一样传播开来。
这是来自一位与美国人跨国结婚的女性的烦恼。丈夫经常邀请一个叫约翰(化名)的朋友来家里。作为妻子,对于接连的招待感觉很为难,所以告诉丈夫“我讨厌约翰”。丈夫说:“原来如此。”但是几天后,他又把约翰带来了。
如果丈夫是日本人,从妻子的表情和语气中可以理解为“不要带约翰来哦”。
但是,丈夫是“主张文化”的美国人。即使被说“我讨厌约翰”,也听不懂字里行间的弦外之音,只理解为“原来如此,你讨厌约翰”。他们不知道背后代表着什么意思。
此外中国人和韩国人也有这种“主张自我”文化的倾向。
察言观色应该不是日本人特有的吧!我们国人也讲究察言观色。只不过靠的是判断而不是简单的揣度。不过,早已把自己看做西方人的日本人都不能理解西方的主张自我,说明日本还是回归东方的好。
韩国人不清楚,我们传统文化里可不是主张自我。或许是近些年来年轻一辈受欧美文化影响有变化了吧!旁观者清,作者这一看法值得我们注意并思考。
日本人应该用更多的语言来表达
在这种国际性的交流差距存在的前提下,日本人必须多用语言来传达心意和想法。因为当今社会已经迈入不那么做就不能互相理解的时代。现在有欧美“自我主张”文化的倾向,在日本,遇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人再三追问的话,就会想说“不用啰嗦到那种程度吧”。而对于像日本人类型一样期待自己不说对方能够理解的人,会焦躁地觉得“不说出来怎么会知道?”等情形发生。
不用多种语言就无法沟通,说明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知功能在退化。我们也要引以为戒。
日本人也“无法理解的人”在增加
不仅仅是国际文化上的差距,最近社会上缺乏对于伴侣关系而言很重要的“同理心”的人好像在增加。
所谓同理心,就是关心对方所关心、想法、感情和所处的状况。缺乏同理心能力的人,只关心自己,对他人淡薄,缺乏观察对方希望自己在那个场合做出什么举动的感性能力。
2016年播出后引发热议的电视剧《逃避虽可耻但有用》的男主角就是缺乏同理心能力的男性。
面对这样的男性,即使有“既然我表现出有兴趣的样子,释出好意,你是不是也该说些什么了?”的期待,但他还是不动如山,因为你“什么都没说出口”。
阿德勒认为,同理是“用他人的眼睛看,用他人的耳朵听,用他人的心灵去感受”,是和共同体感觉分不开的。
换句话说,没有同理心的人可以说是“缺乏共同体感觉的人”。
所谓共同体感觉,是对共同体(例如家庭、同伴、社群的聚会等)的归属感、同理心、信赖感、贡献感的总称感觉或感情的统称,在阿德勒心理学中,被认为是精神健康的晴雨表。
没有同理心会让相处变得冷漠,交流无从下手。久而久之,人与人的距离会因心与心的难以理解而增大。此种相处状态的人鉴于自闭症与内向型之间,虽不是自闭症但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