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菊黄蟹肥慢持螯(《中国吃》系列)

菊黄蟹肥慢持螯(《中国吃》系列)

作者: 半夏斋樊剑勇 | 来源:发表于2019-11-24 02:08 被阅读0次

俗语有云: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

中秋甫过,溽暑顿消,东篱菊绽,良田稷熟。而湖河港汊间晨昏旦夕郭索阵阵,正是一年中席上珍馐清水大闸蟹黄满膏肥之时。清人李渔谓农历九月、十月为“蟹秋”,每岁之初便储钱以待,自呼其钱为“买命钱”。鲜食以外,“又命家人涤瓮酿酒,以备糟之醉之之用。”其溢美之辞曰:“世间好物,利在孤行。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至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闲情偶寄.颐养部.蟹》)

蟹之味美,人咸喜之,无间男女老幼、地北天南,举凡通海江川水域襟抱处皆有所产,皆有所食。这里指的是区别于海蟹的淡水蟹,学名“中华绒螯蟹”,有“生殖洄游”的习性,每年入冬后,成年螃蟹顺江流而下,去到浅海交配产卵,来年开春,孵化的幼蟹又由入海口溯流而上,去到江河湖泊生长育肥。

“淞南好,托业土风安。春捕渔船捞虱蟹,冬塘柴荡猎猪獾,有水不须山。”杨光辅这首《淞南乐府》里提到了“虱蟹”,其自注云:“虱蟹,类望潮,随潮信为盛衰。春初一网数千,清明即绝。味极鲜美,然一杯羹戕千百命矣。”按王韬《瀛壖杂志》:“虱蟹较蟛蜞更小,每年二三月间随海潮而至。”又李维清《上海乡土志》:“鳞蚧之属有虱蟹,捣汁和蛋为衣,春深既无。”又《上海县志》云:“黄浦江闵行以东至王家渡十八里一段,清明前后数天出虱蟹,闸港至杜行六里段尤盛,一时满江滩虱蟹……每临清明大多农家自制蟹腐皮。闸港、鲁汇、杜行、陈行、塘口、三林等集镇有售。”引文中的“蟛蜞”是淡水产小型蟹类,大不过拇指,学名相手蟹,沪邑人用酒糟之醉之以食;而“虱蟹”则是中华绒螯蟹的虱状幼体,渔人捕得以做羹汤或捣汁和蛋制成蟹腐皮。

    “蟹解壳,故曰蟹。” (宋.陆佃《埤雅》),其生长过程大约要经历18次蜕壳。《说文解字》里说:“蟹有二螯,八足,旁行”故而俗称“螃蟹”。别名颇多,如拟行走之声而名“郭索”(西汉.杨雄《太玄.锐》:蟹之郭索,后引黄泉。),因其仄行有甲而称“横行介士”(北宋.傅肱《蟹谱》:出师下寨之际,忽见蟹,则当呼为横行介士,权以安众。),惜其无肠而称“无肠公子”(东晋.葛洪《抱朴子》:山中……称无肠公子者,蟹也。),羡其有黄而称“内黄侯”、“含黄伯”(北宋.陶穀《清异录》:卢绛从弟纯以蟹肉为一品膏,尝曰:“四方之味,当许含黄伯为第一。”)等。

    巍巍华夏食蟹历史可谓悠久而漫长。远至先秦,便有用螃蟹制作的酱, 曰“蟹胥”,载《周礼.天官.庖人》:“……共祭祀之好羞。”郑注:“谓四时所为膳食。若荆州之鱼,青州之蟹胥。虽非常物,进之孝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载有“藏蟹法”,是用糖及姜末腌渍螃蟹以便久藏的方法;及隋代,“炀帝幸江都,吴中贡糟蟹、糖蟹。每进御则旋洁拭壳面,以金缕龙凤花云贴其上。”(《清异录.饮馔门》);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周密《武林旧事》、吴自牧《梦梁录》、傅肱《蟹谱》均载有“洗手蟹”,所谓“枨(即橙)醋洗手蟹”,是用生蟹加盐、梅、橙、椒、酒等调料快速腌渍的一种食品,“北人以蟹生析之,酤以盐梅,芼以椒橙,盥手毕,即可食。目为洗手蟹。”(《蟹谱》)。宋人吴氏《中馈录》则载有“蟹生”:“用生蟹剁碎,以麻油(或熬熟,冷)并草果、茴香、砂仁、花椒末、水姜、胡椒,俱为末,再加葱、盐、醋共十味,入蟹内拌匀,即时可食。”及“醉蟹”:“香油入酱油内,亦可久留不沙(按,指蟹黄沙、松散)。糟、醋、酒、酱各一碗,蟹多,加盐一碟。又法:用酒七碗、醋三碗、盐二碗,醉蟹亦妙。”南宋林洪《山家清供》载有“蟹酿橙”:“橙用黄熟而大者,截顶,剜去瓤,留少液,以蟹膏肉实其内,仍以带枝顶覆之,入小甑,用酒、醋、水蒸熟。用醋、盐供食。香而鲜,使人有新酒、菊花、香橙、螃蟹之兴。”元四家之首倪瓒所著《云林堂饮食制度集》载有“蟹鳖”及“蜜酿蝤蛑”两道菜式,其“蟹鳖”是由粉皮、蟹肉、鸡蛋或野鸭蛋液、蟹膏层层相叠后蒸熟而成,然后去粉皮,将上面的部分“切象眼块”,以菠菜衬底,蟹壳熬汁并加入姜汁、花椒汁勾以薄芡淋上食用。而“蜜酿蝤蛑”是将蝤蛑(即梭子蟹)煮熟,取螯、脚之肉剁小块,再排入蝤蛑壳中,浇上和蜜的鸡蛋液,铺脂油蒸熟乃成,食用时,用橙齑、醋蘸食。时下苏州名菜“雪花蟹斗”即由此演变而来。元.佚名撰《居家必用事类全集》载有“法蟹”之条目:“团脐大者十枚,洗净,控干。经宿。用盐二两半、麦黄末二两、曲末二两半、仰迭蟹在瓶中,以好酒二斤、物料倾入,蟹半月熟。用白芷末二钱,其黄易结广。”其“法”字犹言以官方规定的工艺标准来操作。明代宋诩《宋氏养生部》载有“玛瑙蟹”,是用蟹黄、蟹肉加乳饼蒸熟,再加烹蟹之原汁及姜、醋、酒、甘草、花椒、葱等调味,不仅色、形酷似玛瑙,香、鲜也非普通菜肴可及。《墨娥小录》载有“鏖糟蟹法”:“酒、醋、糟、酱各一碗,和匀,以活蟹纳其中。蟹若多入,少盐。”《明宫史》载有“蒸螃蟹”:“八月……至十五日……始造新酒,蟹始肥。凡宫眷内臣吃蟹,活洗净,用蒲包蒸熟,五六成群,攒坐共食,嬉嬉笑笑,自揭脐盖,细细用指甲挑剔,蘸醋蒜以佐酒。或剔蟹胸骨,八路完整如蝴蝶式者,以示巧焉。食毕,饮苏叶汤,用苏叶等件洗手,为盛会也。”清代大儒朱彝尊所撰《食宪鸿秘》载有“蟹顿(炖)蛋”:“凡蟹顿蛋,肉必沉下。须将零星肉和蛋顿半碗,再将大蟹肉、黄脂另和蛋盖面重顿为得法也。”晚清女烹饪名家曾懿《中馈录》载有“制醉蟹法”:“九十月间,霜蟹正肥。择团脐之大小合中者,洗净擦干。用花椒炒细盐,将脐扳开,实以椒盐;用麻皮周扎,贮坛内。坛底置皂角一段,加酒三成、酱油一成、醋半成,浸蟹于内;卤须齐蟹之最上层。每层加饴糖二匙、盐少许;俟盛满,再加饴糖;然后以胶泥紧闭坛口,半月后即入味矣。”入馔菜式以外,文人墨客也多有题咏,特别需要提及的有陆龟蒙的《蟹志》、文廷式的《瘗蟹铭》、傅肱的《蟹谱》、高似孙的《蟹略》和孙之騄的《蟹录》、《后蟹录》、《续蟹录》等。

民国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乃美食大家,分蟹为六等:湖蟹一、江蟹二、河蟹三、溪蟹四、沟蟹五、海蟹六。前三等即我们今天所说的“清水大闸蟹”,何谓之“闸蟹”呢?包笑天的解释是:“闸字不错,凡捕蟹者,他们在港湾间,必设一闸,以竹编成,夜来隔闸,置一灯火,蟹见火光,即爬上竹闸,在闸上一一捕之,甚为便捷,之是闸蟹之名所由为了。”

具体而微,蟹中魁首,当属阳澄湖大闸蟹。阳澄湖又称阳城湖、杨城湖、洋澄湖,1930年施兆麟《相城小志》称:“阳澄湖,或作洋澄湖”是如今这一地名的最早出处。春秋时期吴王阖闾欲于此处建都城,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相城因此得名。伍子胥断定这里将会陷落,果然千年以后,陆沉成湖。它介于太湖与长江之间,距离苏州市区仅3公里,上海市60公里,系距离长江口最近的一处天然湖泊,方圆120平方公里,湖底平坦,平均水深不足3米,水质良好、饵料丰沛。据清人沈藻采《元和唯亭志》载:“出阳城湖者最大,壳青、脚红,名金爪蟹,重斤许,味最腴。”章太炎夫人汤国犁女士曾有诗云:“不是阳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苏州。”

其次是太湖大闸蟹。清人金友理《太湖备考》载:“(蟹)出太湖者,大而色黄、壳坚,胜于他产,冬日益肥美,谓之十月雄。”

其次是洪泽湖大闸蟹。宋代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寄文刚求蟹》诗云:“遥知洪泽蟹,已经九月霜。匡实黄金重,螯肥白玉香。尘埃离故国,诗酒寄他乡。若乏西来使,何缘致洛阳。”

再有安徽当涂丹阳湖畔釜山所产的“花津蟹”。古丹大泽包括丹阳湖、石臼湖、固城湖、南漪湖及周边洼地,水域近350万亩。据民国二十三年《安徽通志稿.物产考》载:“蟹,皖地处处有之,而当涂花津湖小釜山产者,视阳澄湖尤佳,金甲红毛,重可十二两(旧制每斤十六两)。”清代曾是贡品。李白游历宣城品鉴后曾有题咏:“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月下独酌》)

其他如安徽五河县蛇湖螃蟹、江苏高淳固城湖大闸蟹、扬州宝应湖大闸蟹等均各有所长、品质上乘。而出自白洋淀东淀的河蟹,因集散于天津卫胜芳村,统称“胜芳蟹”,却是北方大闸蟹的代表。平津人吃蟹讲究七尖八团,不同于江南人的九团十尖,不知是否地域之别有如橘枳之分?

旧都北平吃蟹首推前门肉市开业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的正阳楼,每天从胜芳村运来的大闸蟹均由他家先行挑选,然后才开秤应市,故而只只个大体肥,据说是乾隆爷微服私访后恩准而由内务府传的上谕。先用水缸蓄养两天,清水吐污、蛋清催肥,然后大笼蒸出,论斤销售,吃时蘸食生姜米醋,且有黄杨木制的木槌、木垫工具,替代手牙之役,甚是便利。其实食蟹工具旧有“蟹八件”之说,包括小方桌、圆腰锤、长柄斧、圆头剪、镊子、钎子、小匙,分别有垫、敲、劈、叉、剪、夹、剔、舀等功能。多为铜铸,也有银制的。据说发明于明代,曾经是苏州女子出阁的嫁妆。西观音寺西口的雪香斋则是一家小铺子,小笼蒸制,论只售卖,现吃现拿,故而都是热的。也有砧板、榔头等木质小工具,因为店主是绍兴人,有上好的花雕酒烫热了配着喝,别是一种情调。餐后有干菊花用来搓手抹嘴、洗手擦脸,去除腥味。若是去上海品大闸蟹,那就一定是福州路的王宝和了。这家创建于乾隆九年(1744年)的酒家享有“蟹大王、酒祖宗”的盛誉,其自酿黄酒质醇味美,应市的阳澄湖大闸蟹除清蒸以外,尚有“芙蓉蟹粉”、“翡翠虾蟹”、“流黄蟹斗”、“阳澄蟹卷”等多道蟹菜。

自己食蟹历史也总有四十年了,却始终秉承独食的习惯,这白玉黄金一丝一粒不容浪费,既然在意吃相,恣意则不免露怯,其结果常常是席面上缄口不食,或者用餐巾纸裹回隔水复蒸。窃以为吃蟹最便当的方法是隔水蒸熟蘸食生姜白糖米醋。入水煮则鲜味顿失,足不可取。蒸熟后拆蟹粉以母鸡油或猪板油烹炒,做成“蟹粉馄钝”、“蟹粉小笼”、“蟹粉狮子头”等小吃、蟹菜味道绝美,只是耗费人工,自己也难得一做,除非个别好友请托,偶尔为之,也不免有示巧炫技之嫌。母系家族虽属沪邑宁波籍人,可这“醉蟹”的衣钵却未能传承于我。倒是小雪甫过,一个人青灯就案,像极了一只翁中醉蟹,煞是凄怆,不免想起了陆游的《冬日》诗来:幸是元无了事痴,偷闲聊复学儿嬉。午窗弄笔临唐帖,夜几研朱勘楚词。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犹蟹有堪持。旧交乖隔音尘断,安得歌呼共一卮。

(原创作品:樊剑勇2019年11月24日写于半夏斋。)

(重要声明:未经作者允许,谢绝转载!!!)

相关文章

  • 菊黄蟹肥慢持螯(《中国吃》系列)

    俗语有云: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 中秋甫过,溽暑顿消,东篱菊绽,良田稷熟。而湖河港汊间晨昏旦夕郭索阵阵,...

  • 家中作

    君来懿言情长短 持螯醉酒还他乡

  • 干杯!朋友

    黄酒属于细酌慢饮之酒,其下酒菜的最佳绝配当属大闸蟹,即古人所说的“持螯下酒”。如今正是品尝大闸蟹的季节,也是我...

  • 慢嚼螃蜞螯

    被管控在家里,外面的东西是吃不到了。越是这样越是要兜兜转,琢磨着这样那样的吃食。 这个时节,小龙虾是上市了,但是吃...

  • 戊戌重阳日,盐城老校长王老先生,又馈巨螯数匹。与妻对饮,因以遣怀

    樽前闹市任喧哗,佳节持螯对菊花。 人世何方非羁旅?惯于漂泊胜于家。

  • 秋分到,温酒煮蟹

    才秋分,秋风还未起,对蟹的思念就蠢蠢欲动了。 “九月圆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喝酒和吃蟹最配了。 秋天到,菊花...

  • 月夜独酌

    对影独坐暗思量 思绪悠悠飘九霄 欲把愁肠诉明月 把酒持螯复谈笑

  • 一一时至中秋,梭子蟹膏满黄肥,恰月朗风凉,正宜温酒持螯,泼醋擂姜。吃货涎口,借佳节之名大快朵颐也。打油记之。 万里...

  • 大闸蟹:持螯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若说有什么食物从味觉到气质都能代表江南的秋天,大闸蟹总要算一样候选。 林语堂说“但凡世上所有能吃的东西我们都吃。出...

  • 一生情

    漫漫人生路遥遥, 人说烦恼, 庸人自扰。 落落红尘路迢迢, 所谓深情, 暮暮朝朝。 人生如把酒持螯, 白驹过隙,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菊黄蟹肥慢持螯(《中国吃》系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wk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