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见识”的10天
001 关于《见识》
本书的内容的核心内容是围绕个人精进,提供看待人生、职场和商业认知的视角和方法论。尤其是指出常见却被普通人容易忽略的地方和误区,这些内容感觉特别有启发。
作者说,正确看待“命”和“运”是改变命运的前提。对于人生,幸福是目的,成功是手段。
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比如作者喜欢音乐,不会为了工作放弃休假,为了写书,敢于放弃谷歌的高收入,赞扬作诗的性格等,都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言行一致。这种一以贯之的例子使得书中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002 共读的初心
得知共读营选定的书籍是《见识》,我觉得这大概是天意了,注定不让我对这本书始乱终弃,半途而废。
两个月前得到《见识》,一段时间内连读了前三章,做了点笔记,然后就心满意足地搁浅了阅读兴趣,丢荒养草。
这种随性阅读的感觉真美好,不过也导致一个问题:我几乎从来没有完整地读完一本书。
虽说读书不必读完,但现在发现,长期以来养成的阅读习惯,其实让我吃了大亏。
记得有个故事说,一个人无意中发现传说点石成金的奇石就在黑海边的石头滩上。
经过锲而不舍地多年努力,最后他终于找到了奇石,但只过下手瘾又丢了。
为什么呢?原来他知道奇石跟普通石头唯一区别是入手温热,为了辨别石头和避免重复劳动,他寻找的办法是捡起一块石头检验一下就往海里扔。
多年以后,当他终于捡起一块温热的石头时,惊喜万分还来不及反应,已经在习惯驱使下把石头扔向大海。
长久以来,我的阅读习惯其实就是捡起一块又一块的石头,但是只过了一下手瘾,就往大海里扔了。几乎没有对一块石头细细的把玩,欣赏一下石头的纹理和质地,以及光泽和重量,以及听听对这块石头鉴赏。
我想共读营就是这样一个好机会,这也是我加入共读营的初心。
003 打卡的过程
有了上一次精读营的经验,对完成这次共读营的打卡,我一开始信心满满。我的设想是:首先,我会在打卡的前一天晚上先对文章做一个粗读,提炼出感兴趣的,需要进一步思考的要点,记录下来。接着,经过一夜的沉淀,在第二天早上进行初稿的写作,然后就是不断地修改,最后在中午12点前完成打卡。
相当完美的设想,既符合大脑规律又经过上次精读营的检验,应该说是很管用的。结果证明设想只是设想,共读的这10天里,我几乎没有12点前完成过。
不过,虽然没有按时完成过,甚至最后几次打卡都有踩点的风险,毕竟还是顺利完成了。
究其原因,在于设定的打卡时间点还是发挥了作用。设置提前的时间点,实际上是对抗拖延的手段,让我有更多的时间,更加从容的进行修改。
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效果还不错。这次共读营里,我的文章得了两次最佳和一次优秀,这算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里程碑了。
004 关于收获
一是践行的价值。
参加读书营之前,关于读书方法的书课程,我已经看过很多,也听过很多,但是从来没有真正地持续地实行过。
这一次借着共读营的机会,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把这些方法真正地用了起来。比如《好好学习》里提到的以慢为快,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等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践行,我真切的感受到这句话的含义。
践行的魅力和收获,只有实行过的人才能体会得到,也更深地体会到了,为什么猫叔一再强调践行的价值,很多老铁们也不厌其烦的强调积极践行的重要。当知识对自己的认知、行动真正产生改变时,那种喜悦就像学会游泳后第一次游了一个来回,学会骑自行车后第一次上学放学,是深刻而难忘的。
二是写作的魅力。
说实在,虽然知道写作是个人精进的必备技能,但其实我对一直提不起太大的兴趣。这次共读营让我真正体会发现写作价值,那就是它可以是一项娱乐。
这次共读营的第一次打卡得到优秀,意外之余那就真叫心花怒放。要知道,上次主题营虽然最后也得了优秀,不过那是最后一天,总感觉是不是有点照顾性质。这次迎来开门红,意味着自己的成果受到肯定的,仿佛是才是真正的确认。
后来,我感觉一发不可收拾了。看到满满小半屏的点赞,以及老铁们的评论和反馈,尤其是当老铁们说到自己受到什么启发,得到什么感想之类的,觉得自己的内容对别人有所触动,有所影响,感觉特别愉悦和满足。
每天打完卡之后,我总是带着看世界杯下注的心打开打卡软件,每当打卡天数旁边出现红色小点点,就感觉像进球了一样开心。
三是老铁的链接。
这次共读营的主题就是要看看一群人对同一本书,有怎样不同观点,新的视角和链接的经验。
本着这样的想法,打完卡之后我会去看看老铁的文章,给予点赞点评。虽然做的不多,但通过这样的方式,我跟原来一些接触过的老铁有了更深一层的链接。
钱钟书说,借书是一个很好的交朋友的方法,因为一借一还带来两次接触机会。点评同一本书既能收获看待同一章内容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关注点,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以及启发之外,还能衍生更多的读书经验交流、相互点评,这其实就是一个链接老铁的好方式。
一句话,读《见识》涨见识,不虚此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