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平台写的推文。TED talk观后感。
TED talk 链接:http://www.ted.com/talks/esther_perel_rethinking_infidelity_a_talk_for_anyone_who_has_ever_loved
Esther Perel被公认为是对个人和职业关系以及人类互动背后的复杂科学最有见地的声音之一,著有Mating in Captivity: Unlocking Erotic Intelligence。Esther是一名心理治疗师,著名的演讲者和500强公司的顾问。她的TED talk在第一年达到近500万观众。她在世界各地为人们在关系健康和沟通,团队建设,erotic intelligence,夫妻和家庭身份,工作生活平衡和合作关系方面的问题服务。除了在纽约市的30年实践治疗经验外,她还为纽约大学医学中心精神病学家庭研究部门和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国际创伤研究计划工作。
对Esther演讲内容的引用来自TED官方网站。
Esther的ted演讲已经是15年的事了,经过了那么多八卦轰炸,现在我们回头看看她所说的,再去翻翻几十年来关于婚姻和爱情的著作,不得不承认,Esther是对的:
婚外情 、婚姻、对婚外情的反对是一起诞生并一直共存的。

首先,我们有一个关键问题:如何定义婚外情?
显然,在女人出轨仍然要被处死的国家和在同性恋可以结婚的国家,出轨的定义是不同的;一百年前与今天相比,出轨的定义也是不同的。
人类行为的底线是法律,但法律仍然无法阻挡不同阶级或不同个体对婚外情有不同的解释。
Esther认为的婚外情有这样三个要素:“首先是遮遮掩掩的关系, 这是婚外情的核心; 二是拥有某种程度上的感情联系; 三是性幻想。 性吸引是这里的关键词, 对于性高潮而言,即便是想象出来的亲吻, 也和数小时的翻云覆雨, 拥有同样的魔力。 如马塞尔·普鲁斯特所言, “我们的爱源自想象,而非源自对方。”
如此定义的婚外情有三大“罪状”: 我们浪漫地认为,会有那么一个人, 能满足我们所有的需求: 是我最棒的情人,最好的朋友, 最好的父母,最信任的知己, 是情感伴侣,又志趣相投。 而我自己则符合上述所有条件: 我万里挑一,我独一无二, 我不可或缺,我无法取代, 我就是the chosen one。 但婚外情告诉我,并不是那么回事。 这是一种终极背叛。 出轨粉碎了我们对爱情的憧憬。 如果回顾历史, 婚外情从来都是充满痛苦的, 而在今天更是有过之而不及, 因为它威胁了我们的自我意识。
坦白说,这比我的想法更严苛。但我非常同意她的最后一句话,被欺骗的痛苦在于它伤害了我们的自尊和自我认同感。

曾经我们以为,避免婚外情有两个方法:维持完美婚姻,或离婚。
然而,Esther在她的工作经验中发现, “有些东西, 即使在完美的婚姻中, 也无法找到。如果幸福的人也出轨,这又是怎么回事?”
事实上,Esther接触和研究过的绝大多数人, 并不全都是积习难改的好色之徒。 从观念上,他们通常赞同一夫一妻制, 至少对自己的另一半是如此。 但他们往往处于一种矛盾之中, 就是观念和做法不一样。
冒着失去一切的风险,他们在追寻什么?
让我们来听听Esher那些有过婚外情的病人都怎么说:
“找回了从未有过的青春。”
“觉得自己活着。”
“对于伤害另一半怀有愧疚, 但对于出轨行为本身并无悔意。”
他们在婚姻中感到自我的一部分失去了,曾经能感受到的情感如今不在了,通过背叛,他们表达出对“寻求情感联系、寻找另一个自己”的渴望。
那么,“是不是在开放的关系中婚外情就不会发生了?”
显然不是。
即使我们可以拥有其它伴侣,我们仍然有被禁止的事,禁令往往让我们以为看到了自己真正的渴望。
遭遇生离死别可能让我们觉得,如果明天意外降临在我身上,我这一生尝试的足够了吗?就这样了吗?
长久波澜不惊的生活也可能让我们觉得,还要这样继续下去几十年吗?
婚姻只是种种人生困境的一个缩影,婚外情也只是背叛婚姻的方式之一。Esther告诉过她的许多病人,如果他们能将自己投入婚外情的勇气、想象力和热情,拿出十分之一给自己的婚姻, 也许他们就不用来找她了。
一切有关人性的困局中,逃避永远不是真正的出口。
Esther帮助她的很多病人走出了婚外情带来的伤痛,不管他们是否选择继续这段婚姻,都可以重新找回爱与快乐。
但在她谈到这些建议时,我的感觉是,如果在结婚前就有人告诉他们该多好。
事实上,真的没有吗?
就像陪伴过绝症病人才意识到要珍惜生活,人们通常把婚姻的结束也想得和死亡一般遥不可及。然而,现代社会比起身份认同,正在不断向契约认同转变。婚姻的本质就是契约,人们不再认为“你是我丈夫/妻子,那么一切都理所当然”。
Facebook的CFO,Lean in创始人Sherly Sandberg在她丈夫Dave去世后说过,“如果知道十一年后我会失去他,我仍然会走过那条教堂的长廊”。
知道生命会结束,我们才努力生活。
意识到契约可以终止,才会努力经营。

如果有一天某人握着你的手对你说,“我爱你直到契约终止,你愿意和我一起努力,履行这份契约直到永远吗?”
你愿意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