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追风筝的人》: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追风筝的人》: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作者: 桂花儿香 | 来源:发表于2020-04-22 12:24 被阅读0次

    “为你,千千万万启启启遍”一本关于救赎的书

    觊觎这本书很久了,每次拿起、放下,再拿起、再放下,很多次了,都没有阅读的欲望和勇气。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的时候,它的名字深深的吸引着我。“追风筝的人”?那该是怎样的一本书呢?它有着怎样的故事与灵魂?不管怎样,但我相信它应该有一种深深吸引我的东西,确切的说应该是一种情结。

    自首次听到书名的时候,我一直被它深深的牵引着。看过的朋友也说过,这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但每每拿起书本的时候,看着它的序及简介,却仍没有看下去的勇气。

    那种潮湿地压抑、悲凄的情节,让人忘而止步得不愿涉足。

    “阿富汗”一个被暴戾、战争、侵略、死亡之气包围的国度,它的被侵略、伤害让人难过到窒息。

    很感谢我的国家,万万分的庆幸着自已能成长在这样一个安定、和平的国家。这对于阿富汗的人民而言,那该是多大、多奢侈的幸福啊。

    战争,带给人类的痛苦,是没有人可以承受的。如同曾经日侵的中国。我不愿也不忍去涉足那种已知的、在心中被放大千千万万的悲凄场面。

    现在,如果让人再去忆起那种事实被呈现的伤痛场景,没有人能承受得了。所以,一直愿一睹真容的欲望被这种心伤的情结深深的压制着,苦苦的争扎、牵引着。

    儿时的教育,影院、课本,一遍又一遍的撞击着幼稚的心灵、直视着那种赤裸裸的血腥与残暴。为的是记住历史及惜福得来不易的生活,但似乎没人记得,呵护孩童童真的心灵生活。

    那时的教育是很直白化的,而我应该是不适应的。

    比起日侵历史,更感兴趣人类的起源;比起影院的那些血腥、残忍画面,更喜欢猫和老鼠、唐老鸭的幽默与可爱;比起课堂上的字字见血,更喜欢格林童话的神奇与浪漫。

    厌倦了那时的那些内容、那种方式。那时的自已是不愿学习的。最不喜欢看的就是枪战类的片子。这样的我,不爱国了吗?不是的,只是在那种年代,用着自已独有的方式、呵护着自已、挑选着自已喜爱的事物与生活而已。

    我想那时的自已如果早出生会,这种思想与行为,肯定早早的就被某帮给粉碎、隔离省查了吧?很庆幸,我出生在一个和平盛世的年代与国度里。

    每每学校组织看这类题材的电影,哦,那时有个不错的美名“教育片”。我总能找着各种理由逃脱。但总有不能如愿的时候,这种教育学习是必须的。而排排坐的人群中,最后排、最末位那是永远的专属。

    冰冷的凳子、心凉到谷底。翻江倒海的五内、头痛欲裂地总能狂吐一地,晕电影院,我想古今中外应只此我一人了。以致那些年都不敢涉足影院。当时的想法很简单,那里面没有我喜欢的东西,只有一个让孩童的我难受的感受。

    我从心里面惧怕它。更不用说完成那让人千方百计想要逃离的“观后感”了。我排斥,对于我而言,那是很残酷的。我逃离,这让喜欢文字的我,深深不愿提笔。

    民族的恨、侵略的痛、心里的伤,需要的是国人的继承?需要的是那个年代背景下产生的幼稚儿童的继承?原来人不能单单只能享有快乐,还必须继承痛苦。“国仇家恨”充分的被体现。

    归根结底,儿时的我是不爱学习的、是顽劣、判逆的。可我是崇尚和平的。

    可谁又能明白那时的我呢?如果不是看了这本书,我想我永远都不会剖析自已,永远都不会明白那时的自已了。如同书中的主人公般,在他救赎了自已童年犯下的错时,我也原谅了孩童时的自已。

    如同拉辛汗所说:“不要对自已太过严苛了”,看到这句话话时,我明白了多年来不快乐的根源,原谅、并最终救赎了自已…

    周日的早晨,终于鼓起勇气拿起了这书本《追风筝的人》。书的红色封页已经有些残旧和破损了。看来,喜爱它的读者已然“千千万万遍”了(引用书中的一句最感人肺腑的真诚之言)。可能于近段的情绪有关,我决定一睹它的真容,痛---到底有多痛?

    我愿意承受,并已做好准备。慢慢地、一字一句,认真的阅读着他的故事情节,不愿错过任何一个真实的灵魂。入眼的文字,片段般、一幅幅场景在脑中真实的体现。心---残忍的被撕扯着,疼已经麻木。

    眼泪一次又一次流下,拭干。心随着书中的情节,害怕、恐慌、痛苦、失去…跌宕起伏、沉到了谷底。近8小时的时间,时而笔直、时而俯膝,僵直的身躯酸痛的、来回换着姿势的坐着,疲劳的双眼却不愿从书中移开。缓慢地、一气呵成的看完了它的全部。

    后悔一本这么好的书,为何能弃它于搁置许久。“作者卡勒德·胡赛”用接近于自已的儿时经历著了这本书,成功的塑造故事的主人公:“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的情感故事”。

    上流社会的富家子阿米尔因为父亲对仆人哈桑的温情喜欢,自私的害怕不能得到父亲全部的爱,而一直戏弄着一起长大、似它为知已的仆人哈桑。

    因阿桑的不识字而戏弄它;因哈桑能指出它所念所写的故事破绽,害怕被超越而怒斥他;在亲眼目睹哈桑因为他被伤害后,没能像哈桑为他那样的挺身而出、懦弱的选择了逃离他。

    当他知道哈桑明知道这一切,却仍忠诚的守护着他:“为你,千千万万遍”,被哈桑的真诚感动着,但又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无法面对哈桑,最终用卑劣的计谋逼走了勇敢真诚的哈桑。

    为你,千千万万遍”梦魔一般伴随着他二十余载,直到近辞世故交的提醒:“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最终他踏上故土,鼓起勇气,努力的完成了自我成长的救赎。就如同风筝一般,带着长长的尾巴,在天空中自由的舞动着…

     “自私的嫉妒---温情的付出----懦弱的被叛---忠诚的守护---自责的痛苦----最终的救赎”。其实,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会是一种心灵的救赎。只是有人很早发现了,有人却一直不曾发现。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注扎着一个隐藏着的自已。或许涉及亲情、或许是友情、或许是爱情;又或许是其它不被涉足、不确定的情绪成份。

    在那黑暗、阴冷的地方不被触及、不被探索,深深的潜伏着、滋生着,越来越强大。只到有一天,大得我们自身都无法控制时,破竹而出,如同洪水猛兽般肆意挥舞着爪牙,迷失了自已。

    《追风筝的人》,总能清楚地分辩风的方向,而寻找到风筝落下的地方。正如哈桑清楚的知道自已的人生方向般。

    生活中的我们,有几人能分辩自已人生的方向?并最终能找到它呢?不确定布满了双眼、世俗蒙蔽了心智。人最终在那个自已作的网里面,苦苦寻觅、挣扎。这不得不让我想起了轮回。

    轮回之道:“他们认为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如不寻求“解脱”,就永远在“六道” (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 中生死相续,无有止息”。

    有时会想,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信轮回吗?那是不确定的。但这些想法为什么会从脑中闪过呢?冥冥之中,这是一种指引吗?是在指引着我要到达的地方吗?我想是,至少它指引了我看到了这本书,并从书中完成了童年的救赎。至少它让我了解了阿富汗,这个相传成吉思汗的后裔。

    种下的因,得下的果,不就是作萤自缚所使然?而唯物主义的视角:“是物质的循环过程,整个过程中能量守恒。自然宇宙中的万物,都是由物质的分解或组合所构成的”。这样的解释更让人释然。

    在我们抱怨生活给予我们太少的时候,我们努力了多少、付出了多少?失意的人觊觎得意的人,除了嫉妒剩下的就只有仇视么?能有几人在真诚的祝福着。

    而得意的人在除了喜悦于得到,又有几人会给予真诚的理解与帮助、感恩与惜福。时间,仍是不会停歇的等着我们,再多的抱怨无非就是我们浪费了时间,而得到了时间的惩罚而已。

    仍是那句话:“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而我的不快乐,如同拉辛汗所说对自已太过苛刻。

    在得不到和失去之间,如何除去痛苦、平衡心境。只有找到我们适合的那个方向,如同追风筝的人般,最终能找到它回归的地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追风筝的人》: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xu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