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推文上热门(千万赞三)
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追风筝的人》

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追风筝的人》

作者: song在路上 | 来源:发表于2019-09-28 21:30 被阅读0次

喜欢一首歌,爱上一本书,钟情一个人,或许是因为我们看到了自己生活过的影子,投入过感情,便会被感动。

《追风筝的人》/《The Kite Runner》就是这样一本让我热泪盈眶的书,讲述着友谊,人性,救赎,罪恶和苦难。

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友谊

这是两个阿富汗少年一生的故事,一个少爷(阿米尔 )和一个仆人(哈桑),一个怯懦,一个勇敢;一个黑暗,一个阳光;一个背叛,一个忠诚。民族不同,两人虽然情同手足,形影不离,却又无法被社会接受,甚至阿米尔自己也不承认和尊重这个朋友。当哈桑为了阿米尔牺牲自己时,无法承受这份恩情的阿米尔开始逃避甚至怨恨他,并设计赶走了这个最忠实的朋友。

互相陪伴的童年结束了,残酷的战争来了。阿米尔随父亲离开了阿富汗去了美国。哈桑却仍把阿米尔当成自己最好的朋友,并在守护着曾经生活的家时,被残暴地杀害,留下了一个孤儿(索拉博)。

罪行导致善行,才是真的赎罪。”重回战乱的阿米尔,以差点失去生命的代价,找到索拉博,救回哈桑的孤儿,开始赎罪之路。一切就像因果报应一样,阿米尔拼命讨好,索拉博却封锁内心。

为你,千千万万遍!”一开始,是追风筝的哈桑对阿米尔无怨无悔献身的爱;到最后,是追风筝的阿米尔对哈桑之子(索拉博)赎罪的爱。

我想我们都希望身边有一个为我们追风筝的人,奔跑中,转角处,他回头一笑,他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关于风筝

故事里,哈桑为阿米尔追的“风筝”是阿米尔渴望的父亲的另眼相看;阿米尔为索拉博追的“风筝”,是索拉博敞开的心扉。

我们,不管在人生哪个阶段,也许都会有执着想要追逐的事物,都是我们那时心中的“风筝”,我们奔跑着,为了得到心心念念的“它”,放弃了曾经所拥有的,选择了谎言和背叛。最后,得到了“风筝”,短暂的快乐被慢慢的淹没,自责和愧疚慢慢爬上来。

人生的轱辘就这样不断的碾过去,一圈又一圈,总有当时觉得“值得”的事,总有放不下的执念!

这就是活着。

当遇到人生的“风筝”时,不惜一切代价勇敢去追,是一种选择;衡量得失后放弃去追,也未尝不可。


关于救赎

作者是一个美籍阿富汗人,却把一个荡气回肠的阿富汗故事,讲得像是就发生在你我身边,那犯错后真实的愧疚感描写得就像是发生在自己身上。

“我很高兴终于有人识破我的真面目了,我装得太累了。”

我们都有做错的事,都有对不起的人。而在内心深处,我们又很难去面对真实的自己。我们擅长用自欺欺人的谎言,用自说自话的理由,来掩埋葬自己曾犯下的罪恶。

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

多年以后,当“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时,当你终于鼓足勇气去面对,去赎罪时,无奈,凡是犯下的罪也许只可忏悔,终究无法救赎!你的心将永远背负着被审判的十字架,无处安放,不可终日。


关于战争

这本书,讲述了阿米尔和哈桑30年的成长故事,也见证了30年阿富汗跌宕起伏的历史,在让我看到了昔日阿富汗的美好富足安宁时光后,又让我看到了后来战争带来的满目疮痍,千疮百孔。

国家分裂,民族屠杀,战火不断,民不聊生。

“在阿富汗,有很多儿童却没有童年。”

“废墟和乞丐,触目皆是这种景象。”

“几乎见不到有任何成年男子在他们身边——战争把父亲变成阿富汗的稀缺物品。”

我们并非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只是有幸生活在和平的中国。

愿没有战争炮火,愿世界和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追风筝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jsby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