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理论

作者: 云朵晓夕 | 来源:发表于2022-05-25 22:29 被阅读0次

    有人在网上买了一盒小龙虾球,想着直接放微波炉里加热后就可以吃了,朋友告诉他,这是“啤酒麻辣龙虾球”,需要买一瓶啤酒,把龙虾球翻炒均匀后倒上啤酒一起炒,味道才会好吃。

    于是他就照做了,炒出来的龙虾,真的鲜美无比,很奇怪,难道真是因为这一瓶啤酒让龙虾的味道变的不一样了吗?其实这里面蕴含了一个经济学理论,“鸡蛋理论”。

    20世纪50年代,美国一个食品厂推出了一款蛋糕粉,但是销量一直不佳,后来食品厂请了一位心理学家来帮忙分析和出谋划策,心理学家在查看了配方表和研究了用户的心理习惯后,得出了结论:蛋糕粉的配方太齐全了,导致家庭主妇们失去了亲手做蛋糕的那种感觉。于是他建议拿掉里面的一个配方,鸡蛋,让用户自己去购买,从而产生参与感。食品厂照做后,蛋糕粉的销量真的就提升了!

    后来,又有人在“鸡蛋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70/30法则,也就是如果你用70%的成品和30%的个人添加物,你就能以最少的劳动,做出不同于工业化食品的个性化美食。

    其实,鸡蛋理论,源于用户的心理特征:我们对一件物品,如果投入了自己的时间精力,倾注了自己的情感之后,就会对此产生依恋,会有参与和成就感。付出的努力越多,这件物品在你心中的价值就会越高。

  就像宜家,很多都是半成品,人们热衷于购买这些半成品的家具,回家自己组装,并乐在其中,这种现象被人称为“宜家效应”。

    所以要提升一件物品的价值,就要让用户有参与感,有30%的工作,让用户自己做,这样这件物品在他心中就会产生光芒,拥有价值!

                      ----《读者》2022.5.26

相关文章

  • 鸡蛋理论

    我们对于一个物品付出的劳动或者情感越多,就越容易高估该物品的价值。 我们对某一事物付出的努力不仅给事物本身带来了变...

  • 鸡蛋理论

    70%/30%法则

  • 鸡蛋理论

  • 鸡蛋理论

  • 鸡蛋理论

    当人们为一件物品付出的越多,就越容易高估该物品的价值。 所以大家都觉得自己参与制做的蛋糕和披萨饼最好吃。商家发现了...

  • 鸡蛋理论

    被动接受外力改变的叫食物,从体验到思想到内心,然后努力改变环境的叫生命。

  • 鸡蛋理论

    同样的蛋糕,一个是现成的,另一个则需要你自己用奶油挤出小图案来,那么你是不是会觉得自己参与制作的蛋糕更加好吃呢? ...

  • 鸡蛋理论

    鸡蛋理论——为什么妈妈都觉得自己的娃最好看? 鸡蛋理论,又称为宜家效应:对一个物品付出劳动越多,对其产生依恋越深,...

  • 鸡蛋理论

    上世纪50年代,某家食品公司发现,他们的蛋糕粉一直卖不好。研发人员对配方不停改进,用户就是不买帐。这问题难倒了食品...

  • 鸡蛋理论

    鸡蛋理论,或者宜家效应,是指人们的一种行为特征,对投入越多的劳动或者情感的物品,就越容易高估它的价值。 运用这套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鸡蛋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tbp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