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六日
我们不仅要生活着,而且还要生活的更好。这种更好的生活,不仅仅指物质方面的生活,而且还包括精神方面的活动。重要的是我们向更高层次享受的追求中,会遇到很多阻碍。于是,很多人就误认为在社会模式里进行反叛就是革命,就会带来更美好的物质、精神生活。如果仅仅是社会模式的反叛,那还不是真正的革命,它只是一种改良的行为。任何形式的改良,只要不超出社会模式,就不可能带来真正的彻底的革命。只有超出社会模式之外、从内心里进行思想意识、精神方面的反叛,才是真正的革命。
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纠纷、争斗、纠结等等形式的冲突,表面上都冠以堂皇的理由。其实还是犯罪的模式,是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犯罪,它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恶劣的、摧毁性的,它带来了动荡、贫困、难民潮。190621
十一月七日
犯罪模式的反叛,看起来很像离经叛道的崭新革命,它根本不是一种革命行为。它只是我们滞后的陈旧的教育机制带来的恶果。我们的教育从小教给学生如何不诚信,如何欺诈,如何投机取巧,如何急功近利的追逐虚妄的东西,如何在道德人格上亏污。这与正确的教育目的背道而驰,南辕北辙。我们的教育应该训练年轻人,如何改造社会而不是适应社会,如何对黑暗的落后的现实进行革命,而不是如何妥协投降,这种妥协简直就是助纣为虐。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创新性的精神,而不是培训学生如何诈骗、赚钱,向上爬。
如果能厘清内心的困惑,内心清明了,就能找到人生的终极意义。
十一月八日
怎样才能做到毫无野心地快乐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就要袪邪气,养正气,使你的内心处于一种清明安详的平静状态。内心没有贪欲的纠缠了,会可以无为地生活着。不管你所处的集体环境是什么,可以是大隐隐于朝,也可以是小隐隐于野。而古人的隐居,并不是无所追求的真正意义上的隐居。他们是以隐居作为一种招揽的形式和工具,是引人注目的炒作和作秀,希望籍此引起朝野的关照。通过隐居这个形式提升自己的身价,扩大自己的名声,然后卖于帝王家时售个好价钱。
凡事都有正反两面性,人们应该学会辩证的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还要看到事物的反面。在追逐成就欲的时候,成就欲得以实现之后,就能带来更多的物质上的利益。但是它也会带来巨大的心灵伤痛。在追逐成就时要头悬梁锥刺股地苦读,要不管不顾地向上爬,要坑蒙拐骗地成为百万富翁。在这个过程之中,要忍受道德品质丧失带来的苦痛,诚信沦陷的折磨,拼杀中的孤独和疲惫产生的失落。当你真的满足了成就欲,成为百万富翁时,你已经穷的只剩钱了。
十一月九日
美国盲人作家海伦·凯勒有一篇很有名气的文章叫假如我能有三天光明,文中表达了在三天光明中所要实现的愿望。其实就是实现了这些愿望,三天之后呢,我们的生命还要在黑暗之中延伸,或者在黑暗之中找到新的光明。找到了会如何,找不到又会如何呢?如果有一小时可活的时间,我们会嫌太短而什么也来不及做;或者刚刚够用,干了自己想干的事;或者嫌其太长而白白虚掷。
在一小时可活的时间段里怎样科学筹划,合理安排好外在的所有事宜,完成遗嘱,通知亲人来到床前一一告别?那么在一小时可活的时间里,又怎样安妥我们内心的灵魂和精神呢?也许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什么也不干;静静地等待生命另一种形式转换过程的到来;静静地迎接死神的光临;静静地与黑白无常相遇,随他们而去。 190923上午红香圃
鲁迅在死一文中决绝地宣告一个都不宽恕。他不打算宽恕别人,也不奢望别人原谅宽恕自己,平生所为,无愧天地,无愧于心,干了就干了,没有什么可后悔的,没有什么可原谅宽恕的。既然是出于公义,光明磊落地敌对,明枪明刀地拼杀了,就不怕敌手的报复。既然得罪了什么人,就必有得罪的理由,何必再去原谅宽恕呢?战士就是在枪林弹雨的冲锋陷阵中,实现自己生命的终极意义的。他哪有时间瞻前顾后,犹豫迟疑呢?
我们能在生命之火将息未息之时,彻底止息自己所有的心念活动吗?如果头脑清醒,总要思维的,那么就止息不了心念,照常感受身体感官的感觉。如果失去知觉,就像灯息光灭一样,什么都感觉不到了,那些生前放不下的权势金钱、功名利禄、雄心壮志、争强好胜等等,统统都抛到九霄之外了。
十一月十日
年龄仅仅是我们每个人一年年度过的时光总和吗?仅仅是岁数相加的总和吗?仅仅是骨骼的年轮,在我们身体上的呈现吗?年龄不是岁数,年龄不仅是年轮的相加,它还是我们心灵成长的过程,在年复一年的岁月历练过程中,我们的身体和心灵对外界事物的感受、经历、变化、发现的涅槃。它就以年龄这种外在的形式,呈现在你的精神世界里,就如一个个石块在心的湖面是溅起一串串小小是浪花和一圈圈涟漪。
身体的老化,折射的是你心灵和精神的老化。在生命的演化过程中,有容的心灵被无限的外部世界的种种经验、不幸、痛苦、欢乐充塞着,心灵和精神就会在功能衰竭中疲惫,于是久而久之,它就以老化来呈现了。
心灵如何保持年轻、纯真和清新呢?我们必须时时刻刻用新的能量,注入到心灵和精神的大湖之中去,用强大的能量清除其中的填充物,让心灵、精神空旷起来。
纯真跟真善美有关,跟年龄无关。一个年龄很小的少儿不一定在心里洋溢着真善美,而一个七老八十饱经世故的老人心里没有经验的残渣,那么他的心灵还是真善美的。
每一个人的心不可能无所经验。在岁月之中感受着我们感受的一切,重要的是把进入我们内心的负能量及时地清零。每天对心灵进行清零就像把底片曝光一样,让它不呈现任何影像。
具有真善美的心,时刻感受的都是事物的温度、阳光和美好。
十一月十一日
我们为何对社会很恐惧,到了忌讳谈论的程度,简直是谈恐惧色变?为什么不能坦然的明了地从容面对它呢?这原因全因为未知。人们对未知总是充满了好奇心、不安和不解。对未知的世界总是心存恐惧。正如儿童对于黑暗的恐惧一样。当你对社会有了一个全新的整体的了悟,明白了其中的内情,知道了它的哀愁与喜乐,知道了他的好处与坏处,知道了它的一切。那么恐惧也就消失了。
愈是恐惧就愈是逃避,避讳提到它,那么它就从你的世界中,你的眼前消失了吗?客观存在明摆在那儿,它并不因为你的避讳而消失。既然它是一个存在,你躲不过去,就只好迎面相接。当你历过人生梦幻之后,勇敢地张开双臂去拥抱恐惧吧。当你紧紧地与它相拥之后,你就不会感受到恐惧了,你的内心显得那么平静。
从内心里感觉死亡的一切,观察死亡的全过程。人才有可能彻底的面对死亡,知死才能知生。死亡是一个人生命的尽头吗?不,它只是生命形式改变与转换的节点,是结束也是开始,并不是人生的必然结局和规律。生活不是每天的行为方式,不构成生活的真谛。假如你每一天都能在感悟中大死一番,在生与死的临界点上徘徊一番,当你在奈何桥上观望时,你就彻悟了一切。
十一月十二日
由于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和约束,我们的生活都是片面的、局部的、狭隘的,而不是全面的、整体的、宽广的。人们深陷在生活的鸡毛蒜皮之中,身不由己的、不由自主的转着生活的圆圈。在旋转中迷失了生活的本来意义,茫然的不知道如何去生活,也不能过完整的生活。因为不完整就体会不到生活的整体意义。于是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折磨、骚乱、困惑和冲突。因为对生活中的痛苦、灾难、忧伤充满了恐惧,那么对于一个人极为重要的生命的终结,也惯性地充满了恐惧。
疗治对死亡的恐惧,只能用生命的真善美之火去烤热死亡。具有真善美的人,内心里有着大寄托、大仁慈、大使命、大担当。用这些正能量,去抵消生活中的灾难、冲突、困惑的恐惧。这些恐惧消失了,对死亡也就无须恐惧了。因为死亡是生命无知无觉的新形式,既然无知无觉,死亡之后还会有恐惧感吗?
我们应该积极地探索死亡内核和本质,在死亡的底端,存在着对未知、痛苦、哀愁的恐惧。当你洞悉了这些导致恐惧的原因之后,就能够从中解脱出来,你的心灵和精神进入到了一个空的世界,万事万物皆空,由空入空,于是你至空空境界,达到了无空。连空都没有了,还有恐惧吗?
十一月十三日
我们不必刻意的去从自己感知到的恐惧中解脱出来。如果根本就没有陷入恐惧之中,就没有从中解脱出来的可能和理由了。正如没有得就不必担心害怕会失去些什么。得的愈多,对于失去的恐惧就愈多。光棍单身汉常常会说,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那么单身汉就不会恐惧自己不努力,就会让全家挨饿。诸如拥有了名望、权势、地位、金钱、嗜好等等,就会担惊受怕地忧虑它们失去后的灾难性后果。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拥有万贯家财的富人,因为害怕财富被人抢夺,就养了很多家丁来护院。穷文富武的富武就是:富了就要拥有武装,来保护自己的财产。
恐惧到底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是自我意识,还是外部环境?人的局限是很强大的,它限制了我们对于内心精神力量的想象力。 190923上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