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85杨连山

作者: 瘦竹斋 | 来源:发表于2019-06-18 09:28 被阅读3次

十月十九日

我们对于眼前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往往选择性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是这些问题不存在,它明明就存在于当下,我们只是有意识地去淡化它,无视它。因为我们害怕关注它的后果,正是因为担忧关注问题的可怕后果,出于一种本能的自保,于是故意不去看到它。我们应该用一种平常心,从容理性的地去面对我们面临的问题,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正视它,解决它。从而使现世变得更加美好,更有诗意。我们必须用全部的生命热情,去发现现实中的诗意,而不是它黑暗的一面。当你只看到事物的一面时,就会给你的判断造成错误,这时你的判断是不全面的。我们只有看到事物的两面,才能认识到事物的全体和完整性。这正如你必须看到月亮的两面,才能认清它的面貌一样。

十月二十日

保持一个崭新的心智状态,对于我们的人生是极为重要的,它可以激活我们生命的潜力,让我们的生活在创新变革之中显现出诗意。

对于很多事情要经过后方能体悟。在找不到知心爱人的纠结中苦苦挣扎,不如实实在在的谈一场恋爱更有深切的体验。站在游泳池边高谈什么游泳秘籍,不如跳进游泳池里去扑腾一阵子更有效。

很多时候我们相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其实眼见的也未必就是实的,就是真的。事物更多的时候有很多虚假的表象,它会干扰我们对于事物的判断和结论。更不要说道听途说的东西了。它更不靠谱,更不能当真。我们只有实实在在的用心去觉知,去体察,才能获得对事物的初步认识。

十月二十一日

当我们年纪愈大,我们更要必要忘掉一些记忆,清空头脑中的记忆,摆脱掉过去这个包袱。这样我们才能听进去别人说的话,我们的心在才有空间去容纳吸收别人的意见。当我们听到了别人的意见后,大脑会立刻从我们经历过的记忆、经验、教训之中去分析提炼出我们自己的答案。

空寂是当我们聆听后与产生反应之间的一段间隔,这种间隔可以缓冲我们立即对事物作出的反应,它是冷却剂。我们从这种空寂中会产生一种奇妙的理解力,使我们对面临的事物产生一种清明的感觉。在这种感觉中,我们对于事物的生疏感消失了,代之而来的是对事物的亲近感和似曾相识的亲和力。

相关文章

  • 知了85杨连山

    十月十九日 我们对于眼前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往往选择性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是这些问题不存在,它明明就存在于当...

  • 知了21,杨连山

    三月十一日 一个人受学识、才情、认知、能力、天赋的制约,对人生中所遇到的一切都会感到困惑,这种困惑犹如蚕身上的蚕丝...

  • 知了19 杨连山

    知了19 二月二十八日 人们时时想摆脱心理上负面因素的影响,不愿意让它们左右、支配自己的情感、精神。但是,,我们能...

  • 知了88 杨连山

    十月二十八日 我们不能在已知的圈圈里打转转,应该有所突破,进入到未知里面。只有在未知里才能有新的发现。人们就是在一...

  • 知了90杨连山

    十一月三日 你日思夜想成为足球明星、歌手、诗人、畅销书作家、画家等等,无非是这些职业的光环吸引着你,无非是这些职业...

  • 知了91杨连山

    十一月六日 我们不仅要生活着,而且还要生活的更好。这种更好的生活,不仅仅指物质方面的生活,而且还包括精神方面的活动...

  • 知了82杨连山

    十月十日 丰富的经验全是对过去的总结,它是建立在时间基础之上的记忆,是对已经过去了的事情进行总结而得出的结论。没...

  • 知了83 杨连山

    十月十三日 当我们的面前出现某一事物时,你的内心会受到极大的震撼,所以事物对我们的影响是至大至巨的。这种巨大的影响...

  • 知了84 杨连山

    十月十六日 头脑的运行有多种方式,一种是老旧的方式,一种是清明的方式。老旧的方式运用老旧的观念去进行动物式的受各种...

  • 知了87杨连山

    十月二十五日 思想意识上的突变犹如现实中的革命与战争带来的突变一样,它是急骤的狂风暴雨的,它不可能是和风细雨的,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了85杨连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rx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