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这一句词可谓俊极雅极,字里行间都透出一股轻柔淡雅的意韵来,一如江南春水,晴空流云。而《英雄》一剧的视觉效果,也一如这句词给人的感觉一般,柔美、宁静、祥和,在极有诗意的电影设计中讲述了庙堂与江湖、天下与个人之间的交缠纠葛。然而,它的题材却是武侠。全剧画面固然诗意盎然,动作也确实轻灵曼妙,处处透出中国古典美学的浪漫色彩。但是,正因为它俊极雅极,武侠的刀光剑影、豪壮热烈一下子消失殆尽,剩下的只是一味的浪漫和诗意。

无名与长空,与飞雪的决斗,如月向飞雪的复仇,其间的打斗与其说是刀光剑影,倒不如说是刀飞剑舞,重美感而轻招式,生死相搏时的激烈、热血、肃杀为舞蹈的华美、飘逸、灵动所取代。这固然是将普通的江湖决斗上升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境界,但刻画太过,适得其反!

至于其他方面,服饰、建筑、环境等等都无不追求一种典雅飘然的美感,这当然是好的,这样的追求使得整部电影的视觉效果达到一种似真似幻的诗化效果。但正如前面所说,当导演过度地去追求诗意时,反而有种矫揉造作之态了,正如荼蘼之花一般,纵然华美,却终究是透着几分颓丧与无力。这也正是《英雄》不如《东邪西毒》的地方。

《东邪西毒》的取景极佳,茫茫大漠总给人以苍茫之感,但那种风沙萧萧、孤人孤马的情形却又不失浪漫的美感。剧中打斗场面激烈,一招一式,扣人心弦,绝不拖泥带水;而刻画人物情感又是极为细腻,欧阳夫人轻衣小扇,倦坐窗边的身影;漫天风沙中盲武士随意飘飞的衣袂;欧阳锋在罗帏翻动时的喃喃自语……都透着一种苍凉的诗意,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沧桑仿佛同周围的环境融成一体。没有特意的渲染,没有过度的追求,整个意境的营造如同羚羊挂角不露痕迹。


倘若要用诗来形容,我想较为合适的应该是李颀的《古意》: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当然,我并不是说《东邪西毒》的主题和这首诗有何相同之处,而是它们给人的感觉有所相同:有壮烈,也有柔美,有刀光剑影,也有情缘纠葛。有刚有柔,刚柔相济!就是在这种刚(杀人莫敢前)柔(三军泪如雨)并行的情况下,《古意》才成功塑造出奋勇杀敌却又不舍故乡的战士形象;而《东邪西毒》也才能将武侠的壮烈同人们细腻的情感、古典美学的浪漫结合在一起,达到一种美感与情节的平衡。

不过,《英雄》也终究不同于《东邪西毒》,它归根究底还是一部情怀之作。既然是为情怀而做,那么,不论它是如何过分地表现中国古典美学和家国大义,那都无可厚非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