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和您分享的是一道非常别致的点心——萨其马。
萨其马是我家比较爱吃的甜点之一,关于萨其马名字的由来,我特意去查了一下百度。
萨其马最初的用途可并不是给人吃的,而是满族人在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福陵、清太宗皇太极的昭陵以及清朝远祖的永陵每年大祭、小祭和皇帝东巡致祭的时候必备的祭品。关于萨其马名字由来这个问题,民间传说中一直有各种演绎,但都似是而非。萨其马确实是满语,和“比萨”、“培根”类似,是个音译词。因为其制作工艺最后一道工序是把做成大厚片儿的半成品切成小方块儿再码放起来。而在满语里“切”的发音是“萨其非”、“码放”的发音是“马拉木壁”,把这两个词各取一部分拼在一起,就成了“萨其马”。这道点心本来有汉语名,叫糖缠,或者叫“油炸条甜饽饽”。或许是因为没有“萨其马”叫起来俏皮动听,而没能留存下来。
关于萨其马的做法,我在网上查找到王世襄先生有一段经典的论述:“据启功先生讲:《清文鉴》里就记载了萨其马,释为‘狗奶子糖蘸’。萨其马用鸡蛋、油脂和面,细切后油炸,再用饴糖、蜂蜜搅拌沁透,故曰‘糖蘸’。唯于狗奶子则殊费解。如果真是狗奶,需养多少条狗才够用!原来东北有一种野生浆果,以形似狗奶子得名,最初即用它做萨其马的果料。入关以后,逐渐被葡萄干、山楂糕、青梅、瓜子仁等所取代,而狗奶子也鲜为人知了”。“狗奶子”到底是什么?很多年来没有定论。近些年有人考证应该是蓝靛果忍冬,通常就叫蓝靛果。
发源于北方少数民族额萨其马,但在粤港地区广为流行。
现在超市中的萨其马,多为粤港口味,萨其马偏白,偏松,口味清,感觉有点像爆米花。而传统北京的萨其马是红的,瓷实,口味重。过去还有萨其马的升级版“芙蓉糕”。萨其马在广东及港澳地区的流行,是因为港澳盛行赌马,某次某人赌马前吃了萨其马,结果赌赢,觉得萨其马的“马”与赌马的“马”谐音,预示好运,于是之后每次赌马前必吃萨其马,流传开来,遂成风俗。所以来自北方的萨其马也跨国中国辽阔的版图,在粤港澳地区流行起来。
在新年里送上一份萨其马,让幸福拿你来当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