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转自本人知乎:好奇心的猫】
孤独和空虚是伴随人一生的病症,但并非绝症,有治。
我研究过很多自诩有趣的人的生活,并非朋友多不胜数,而是心态生龙活虎。
有个朋友刚经历完大考,备考期间就好像与世隔绝似的,再没有与我们联系。再见面的时候胖了两圈,原本光滑的脸上也长满了痘。之前是个逗逼,最后活脱脱感觉被压力折磨成了胖版林妹妹。
最惨的还是后遗症。每个人追完剧都容易空虚,更何况我这个朋友是处在一场战争厮杀之后等待宣布胜败的时间里。每次约她出来,都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浪费百兆流量和万千口水,最后出门她还一脸生无可恋的样子。之前的她就是一匹脱缰的野马,实在反差太大,让我是很担心她。
她的这种空虚寂寞、情绪低落的状态表现的太明显。我说看动漫吧,她say no。我说你喜欢跳舞就去跳啊,她说长胖太多跳不动了。我说那你找点什么做吧,她说做什么都没有意思,又不能让我们增长经历,找到好工作或者考上研。我实在无言以对。
过年期间我叫她出来放礼花。没错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跑到她家楼下她才出门,没洗头带了个帽子穿了个黑色羽绒服,炮仗噼里啪啦的,我也看不清楚她的表情,只记得她说了一句,好吵啊。我当时就感觉她无救了,回家就发微信问她,又不是失恋了,根本什么都没有发生,你为什么把自己搞成这个样子。她反问我,虽然没有失恋,但这感觉就像没有什么可以让你去喜欢了,难道你觉得不空虚吗?我说,我空虚时因为我什么都没有做。她回了我一句好有道理,然后没有再说话。
故事结局大反转。第二天她突然洗了头,擦了BB霜,精神焕发地找我出门去健身,我却刚好因为家里有亲戚而不能出门。但惊讶的是,她一个人竟然也去了。微博上PO了图还发了文章,并且艾特了我。
文章内容如下:
又是宅了一天的日子,什么也不想做,什么也不想多说。那种空虚感让人分分钟都想要切腹自尽。微信问猫,她说她觉得空虚,只是因为自己什么都没有做。一瞬间恍然大悟再加感同身受,于是死撑起床捣鼓了2个小时的CAD,感觉好多了。又看了三部电影,虽然看完的那一瞬间还是感觉没有什么卵用。最后在某某某日报看到了范湉湉的采访。她说她觉得自己已经是个比较有趣的人了。她想了解的东西太多了,她也觉得追求有趣是追求不完的。我再一次恍然大悟。
犹如醍醐灌顶,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空虚大概可能是来源于自己那该死的功利心和拖延症。当我们明确了自己最终的目的时候,就急于去寻找一条路,去想一个完全之策,去寻求一个完美的计划。所以半路杀出来的兴趣会引起我们的三思和犹豫:这个东西值不值得?需要投入多少?有能收回多少回报?
就比如我的最终目的是成为一名出色的设计师,所以只能每天画图了吗?我的最终目的是考出优异的成绩,所以我每天就只能去看书了吗?我大概还是可以去抽空健身跳舞的吧?如果我的最终目的是成为一名哲学教授,那当我达到最终目的后,就不能再按照自己当时的情绪写几篇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狗血鸡汤故事吗?
就算我没有找到最终目的。这一天里有24小时,也就是1440分钟,等于86400秒。每秒,我们人类神奇的大脑,活跃的思维,都会创造出千百万个IDEA。所以又怎么能浪费呢。我想要去跳舞,就马上去报个班,我想认识朋友就马上下个社交软件,我想自己烹饪一个料理,就马上起身去超市。当开始学会自我愉悦,并且不以一个结束作为真正的终结的时候,又怎么会空虚呢?
最后,再回头来看,大概是我搞错了自己的最终目的吧。最终的目的不是功成名就,孤独一生。而是哪怕孤独,也依然生龙活虎。
我的朋友的的心态变化,大概就是一个帮助大家从孤独无聊、空虚寂寞、情绪低落改变过来,治疗孤独空虚病症的好案列。
不要抗拒和害怕孤独和空虚这种病症,记住只要活着,那就有得治。当开始学会自我愉悦,并且不以一个结束作为真正的终结的时候,那病症就没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