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百家号, ID:一万的碎碎念,文责自负。
认识篱秋是在某平台举办的写作培训班里,一来二去也就渐渐熟悉起来。随着深入了解,我才惊觉篱秋竟然是我们中间隐藏的大佬。
篱秋本名王祝平,是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她的作品曾获第八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金奖等殊荣,还入选过《中外诗歌散文精品集》、《全国文学精品选》等书刊。
虽然经常在她面前自惭形秽,但篱秋从不在我们面前以前辈达人自居,而是对谁都温温柔柔,说话做事都非常谦和,经常让我忘记她的达人身份。

去年秋天的某一日,忽然收到她出书的消息,除了为她高兴以外,也甚为骄傲:我也有个作家朋友呢!
很快地,我便收到了她寄来的厚厚的两本书——《竹篱扣暖》和《陌上秋吟》。
书分两册,书名暗合她的笔名。《竹篱扣暖》书面以粉墙黛瓦的江南水乡为背景,前方饰以一丛火红的枫叶,书名和作者名则镶嵌在一圈如古代雕窗一样的图案中。《陌上秋吟》则更加简单,在两座山峰之间的湖水中,袅袅婷婷地开着一朵莲花,濯清涟而不妖。整个画面极少装饰,大面积的留白,越发显出古朴典雅之美,如篱秋本人。
我对中国的古诗词有着发自心底的喜爱,而篱秋擅长作诗,什么“一弯弦月落帘钩,鼾声不知愁。”、“花随四时意,文尚五柳彰。”等佳句简直是信手拈来。在过往的岁月中,篱秋的诗句惊艳了我的平淡时光。

《陌上秋吟》里收集了她数十年来的诗作。分成上下两篇,上篇篱秋曲以古诗词为主。又分为山水诗意、田园芳菲、四季歌行、此情依依四小辑。下篇玲珑记以新诗为主,又分为春夏秋冬四辑。
《竹篱扣暖》则是散文、杂文、故事、书评类的文章。篱秋擅诗,她的文章里也处处散发着诗意。像“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有些记忆会随着冬天的冰封而沉静下去,有些记忆却随着时光的沉静跳跃而来。”这些句子俯拾皆是。
篱秋的文字轻柔中透着坚韧,透露出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有一股独特的魅力,读她的文字,犹如置身于秋日午后的暖阳之下,所有疲惫都会随之消散。
一、浅浅笑
我们总抱怨日子平淡似水,在篱秋这里,再平凡的日子也被她过得活色生香,再纠结、再困难的情况也都可一笑置之。
在她的笔下,心怀农村梦的老兵买来的十只小鸭子,在放进水塘后放飞自我、状况百出,最后仅剩的几只,被别人圈养以后,竟对篱秋这个真正的鸭主人心生警惕,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自己精心伺候、眼看就要长成的鸭子,却被别人一网打尽。搁一般人,此时即使不与那偷儿吵一架,也要与始作俑者老兵呕上几天气,作者却只是对老兵的一厢情愿表示同情,一笑而过。

秋天的某个辛苦劳作的日子,因着发现了隐藏在桂花树苗间的肥硕荠菜而变得乐趣横生。篱秋“甩开”膀子一顿猛挖,她说这些充满喜气的荠菜让她“在锄草里受煎熬的心有了很大的慰藉。”
一天下来,足足挖了两大蛇皮袋,吃自然是吃不完的,她灵机一动,联系了市区的两个饭店,开着小轿车送野菜,估摸着也就篱秋一个了吧?难怪被老板揶揄她这是:“高射炮打蚊子”。篱秋也不恼,反而十分开心。
爬山途中,不小心跌了一个四仰八叉,像乌龟一样四脚朝天爬不起来,她也如实记录并勇敢自嘲。
“遇见善意的,还以微笑,遇见恶意的,对自己微笑。”不娇气、不矫情、心怀宽广的篱秋用她那浅浅的欢畅的笑,征服着读者的心。
二、轻轻爱
如果说她没心没肺,那就大错特错了,篱秋是一个极其重情之人,两本书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纪念逝去的父亲和丈夫的。
在她的笔下,老兵善良、豁达、幽默、有时候又有些傻气。篱秋说:如果自己掉水中,你可以来英雄救美,然后我装作不认识你,让你上头条!老兵却老老实实说:大家不都知道你是我的谁谁吗?从普陀回来的路上,他被上方掉下来的观音饼砸了,却笑得合不拢嘴:“好运来了挡也挡不住!”

父亲是传统的中国式父亲,勤劳、敦厚、寡言,曾一度让篱秋以为有些重男轻女的他是不喜欢自己的。然而父亲却自制了一件四处漏水的笨重的“摸鱼衣”,保证篱秋最喜欢吃的“小鱼冻豆”从不断货。知道女儿最爱吃芦稷,即使他已病入膏肓,也不忘砍一捆甜甜的芦稷留待女儿来时品尝。
其中“我带着向来大男子主义而如今又无比听话的父亲四处寻医问药。”一句,让我想起我的母亲,不禁潸然泪下。曾经像母鸡一样保护过我的母亲,生病后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我带着她去看病时,她也是紧紧的牵着我的手,就像一个茫然无措的孩子。
篱秋对两位逝去的亲人思念有加,写下一篇篇的诗文。丈夫阴生,她写道:“无眠夜、且对笺轻。”清明时,她敬父三杯酒:“疾苦辗转终成憾,为女报恩无果抱恨成殇。”一句句,一行行,用情至深,催人泪下。
三、暖暖行
然篱秋并非全然是只会伤春悲秋的小女子,你能想象一个生活在没有山的城市的女子,却爱上了徒步登山,还加入了乐徒户外俱乐部吗?
近年来,篱秋随着乐徒户外走遍了全国各地,近的有镇江高骊山;安徽的齐云山、九华山;浙江的天台山、划岩山,莫干山,大奇山;远的像江西武功山、九寨沟、香格里拉的香巴拉都被她一一征服。
除了座座高山,她还去了很多古镇,婺源、周庄、乌镇、西塘、屯溪都留下了她的足迹。什么天目湖;蒙古的太阳、月亮湖、七星湖、公主湖;高原上的措卡湖、新路湖;趵突泉,日月潭都曾映照过她的笑颜。

沿途吃过的各色美食,也在她的笔下变得让人垂涎欲滴。山城的火锅、黄龙溪的长寿面、镇江的肴肉、石港的窨糕……一路读来,竟产生了一种肚子饿了,想马上去吃点东西的饥饿感。
不过她也不是一味的歌颂、美化。面对着破败的余西古镇,篱秋由刚开始的愕然,到后来的唏嘘怅惘,不禁发出“我们在不停的挖掘历史,却又在汹涌的时代大潮里荒废了历史,我们在不断的创新着文明,会不会又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曾经的文明?”的感慨和拷问。
我觉得,她这一问恰恰是值得我敬佩之处。文人如果仅仅会歌功颂德,那岂不是沦为媚俗的文痞?唯有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并勇于以文字为载体,真诚地抒发内心见解的人,方能配得上真正文人的称号。
虽然她一再自称“新驴”、“菜鸟”,但她那不畏艰险并乐在其中的精神,早已使她成了一个巾帼。
写在最后
也许因为地理位置相近、年龄也接近的缘故,她的文章里有很多我熟悉的场景。比如她小时候看过的长江大桥、经常被她提及的秦淮河;还有奶奶说:“身上湿乎了。”;妈妈骑的二八大杠、家中使用的爬爬凳、父亲用芦稷扎的笤帚和锅刷;甚至她喜欢吃的芦稷,我小时候也喜欢吃,芦稷的甜恐怕也只有我们这个年纪,地理位置如此近的人才能理解的吧。

篱秋笔下的诗句清丽婉约又不失意趣,文章天成又充满灵性。每一句话都仿佛经过精心雕琢,却又显得那么自然流畅,不带丝毫造作。她的情感细腻、意境悠远,让人读来回味无穷。
如果你刚好有空,或者觉着有些累,那就打开篱秋的《竹篱扣暖》和《陌上秋吟》吧,随着她轻柔的笔触,走进她的情感世界,感受她的淡定与从容,相信你一定可以从中找到内心的安宁。
PS:这是一篇欠了很久的书评。
在所有熟悉的朋友中,我是最早收到这两本书的,可是我可能是最迟写出书评的,原因有四:
一来收到书后不久,我母亲离世了,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处于本悲痛之中不可自拔,实在提不起精神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第二,因着我是一个懒人,越是拖得久了,就越发提不起笔来。
第三却是有点近乡情怯的感觉,因为大家都写出超级棒的书评,让我更加的惶恐:拖着已经是很惭愧的事情了,如果还胡乱交差,岂不是更让人汗颜?

第四,因为作者篱秋实在太温柔了!当初我们誓言旦旦地说要写书评,结果我却一拖再拖,她却没有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催过我一下!以至于我更加的惫懒起来。(好像有些厚脸皮,嘿嘿~)
但欠人的终究要还,连我家女儿都不断出声提醒我:“你欠着人家的书评写了吗?”这不,趁着新春佳节,郑重其事地拜读了篱秋的《竹篱扣暖》和《陌上秋吟》。
一路读来,有时歌;有时笑;有时心有戚戚;有时又拍案叫绝,感谢篱秋给我带来这么充实的一个春节假期,特此奉上这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却出自真情实感的书评一篇,望笑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