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育儿常见问题根源

作者: 上善若水4 | 来源:发表于2018-02-25 12:24 被阅读6次

【家庭教育爱分享】

当我们从小就没有被父母耐心对待,投射了太多的焦虑,就容易对自己的孩子没有耐心,把这种焦虑不安和担忧恐惧传向孩子。

      每个孩子都会延续父母内在匮乏的那个部份,因为父母内在匮乏的那个部分就是他无法给到孩子完整的那个部分,他会自然的这样延续下去,所以其实真正的亲子教育焦点并不是如何教育孩子,而是父母如何成长如何完善自我。

      每一个父母都没有办法把孩子带到一个自己都不曾到达的生命高度,所以,父母的高度在哪里,你才能把孩子带到哪里。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父母都是为了更好教育孩子而去学习成长,他们不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学习成长,而是为了更好的去教育孩子,所以他们学习成长的动机是为了改变孩子,而不是改变自己,这就是问题所在。

      而当父母的动机是为了改变孩子而去学习的时候,他就会把学到的东西变成一种说教和理论去传导,那么孩子是不接收的,当他把学到的东西自己活出来,那么孩子会在他成长的状态里面自然跟着发生变化,说教是最没有效用的教育     

   

      所以,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成长自己,把学到的东西用到自己的身上,成为活的教导,你想孩子成为什么样子,你就活出那个样子!

相关文章

  • 家长课堂-育儿常见问题根源

    【家庭教育爱分享】 当我们从小就没有被父母耐心对待,投射了太多的焦虑,就容易对自己的孩子没有耐心,把这种焦虑不安和...

  • 2018-11-25青春期孩子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今天参加叶欣老师家长课堂学习的主题是《青春期孩子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青春期孩子的常见问题表现为六个方面: 一、...

  • 育儿:家长先要进课堂

    列子太学幸福人生《教育彩云片片》系列 第09篇 孩子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模仿(或反模仿),孩子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模...

  • 幼儿成长揭秘

    书名:《幼儿成长揭秘》 作者:王普华 阅读感悟: 这是一本为幼儿教师及家长提供幼儿常见问题的育儿策略。是一本入门级...

  •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最近看了几期《超级育儿师》,我发现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问题的孩子,其实根源还是出在家长身上。 一、沉迷于游戏...

  • 孩子在学习中缺乏自信怎么办?

    今天听了陈默老师的育儿课程,收获很大,明白很多问题根源还是在家长。所以面对一些问题我们和孩子一起调整。 孩子缺乏自...

  • 朱老师第568天早安问候

    欢迎来到博星教育108将讲师朱老师课堂,这里是朱老师第568条早安问候。 家长对孩子心理控制的根源是什么? ...

  • 当学生

    2017-3-13晴 今天我是一名学生,再次走入正面管教家长课堂,与家长同学们一起学习、探讨育儿经,有种回到家的感...

  • 育儿课堂

    几周前我在网上看了张怡筠老师的幼儿情商微课堂,对于幼儿成长期间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张怡筠老师给出非常好的解决...

  • 育儿课堂

    几周前我在网上看了张怡筠老师的幼儿情商微课堂,对于幼儿成长期间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张怡筠老师给出非常好的解决...

网友评论

  • 上善若水4:下列书目,是近12年来,对我个人成长,起到“树根作用”的一些内容,仅供参考。
     
    身心灵经典入门基础课程:
    儒家:
    书: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  或《细讲弟子规》(更适合有孩子的家长或老师)
    音频,视频:(网上有他讲座同名的四十集的视频和音频)
    (附加: 《大学》《中庸》)
     
    道家:
    书: 《改过修善 惜福集福》是净空法师讲的'太上感应篇'讲记 ,或
    《改造命运 心想事成》是净空法师讲的'了凡四训'讲记
     
    和两本书配套音频,视频: (网上可以找"净空讲了凡四训" 或"净空讲太上感应篇")
     
    佛家:
    书: (初级)《净空法师说佛-认识佛教》/《认识佛教》净空法师;
    (中级)《十善业道经》 净空法师;
    (高级) 净空法师《无量寿经》
     
    (网上免费听视频或音频: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净空法师讲;
     "十善业道经";
    "认识佛教-幸福美满的人生" )
     
    张德芬:
    书: <遇见未知的自己>(初阶) ;  
    <活出全新的自己>(中阶);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高阶
    西方:
    <秘密>; <告别娑婆>; <你值得过更好的生活> )
  • 86667448ecee:缺失的东西如何补回来是我一直思考的!
    上善若水4:@春雨jtjy
    (个人成长)共性问题:
    1. 问:为何我们每天看到手机上无数信息,但是我们常常“看时“热血沸腾”,“深以为然”;但是, 转身就忘记,“雁过无痕”?对我们身心的成长,作用很小?
     
     
    答: 因为我们在手机上,各种媒体上看到,听到的往往是碎片化的信息。它们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散落在不同枝杈或不同树梢末端散落的不同的片片树叶。
    很多媒体信息本身的价值,就很有待商榷;
    而且退一步说,即使它们本身有足够的价值,
    但是不同信息彼此之间的联系往往不足够强大到改变我们几十年日积月累的“积习”(=固有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或者观点,看法)。
    更糟的是,这些信息不但彼此之间,不能形成完善的知识或价值体系;
    而且,很多信息彼此还互相冲突,这就进一步削弱了这些我们每天看到听到的各种碎片信息的价值。
     
    解决方法:
    1.看媒体或者手机信息,要有选择,最好考虑锁定1-3个适合自己成长的“专题学习群”,“公众号”,或者“有声书”之类;
    2.或者干脆读书。遵循“少而精”和“此未终,彼勿起”的两个原则。一个特定时间段之内(一周,或者一个月之内),最好只读一本书。
    体验:“涵咏工夫兴味长”。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这样读书,切忌“贪多嚼不烂”。
    (或可考虑参加或者自己组织个“读书会”,互相督促。)
    3.读书或者选择学习内容,尽量读经典,因为它们更有系统性,更基础。
    如果把所有的人类知识或者书籍比成一棵大树,这些经典就是这棵大树的各条树根,往往具有“自动生长的力量”。可以开启我们内在的智慧和力量,引导我们“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我们自然而然地更有智慧和能力化解生活中不断遇到的“烦恼,不如意”,使这些“烦恼”,成为滋养我们生命的“菩提”,“养分”。

本文标题:家长课堂-育儿常见问题根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tqr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