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解析《 题西林壁 》

解析《 题西林壁 》

作者: 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19-03-14 18:22 被阅读0次
    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一、学习重点:

    赏析品读这首含有警句的哲理诗,领会诗歌意境,弄懂诗意,感悟、积累并运用诗作中奇思妙发的两句至理名言,明白它蕴含为人处事的哲理,发展良好的思维能力。

    二、学习内容:

                  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三、诗词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不同的方向看庐山,它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貌。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啊。

    四、词语注释

    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2.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3.侧:侧面。

    4.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5.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6.缘:因为;由于。

    五、专家解读如果说宋朝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其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

    《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诗人首先很真实的写游山所见,展示庐山的丘壑纵横、峰峦起伏之多变的瑰丽险峻的姿态,接着顺势进行借景说理:如果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就会各不相同。

      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即大家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此这首诗的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堪称是奇思妙发,使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无穷、驰骋想象的空间。

        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的理性认识,也可以延伸到观察世上的万事万物,也是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人因为所处的地位、眼界、格局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也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所以,《题西林壁》不仅能让人欣赏到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用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诗使人百读不厌。这也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作哲理、警句的原因。

    六、知识拓展苏轼这个妇孺皆知的名字,号东坡居士,后人习惯称其为苏东坡。苏轼出身于北宋一个富有文学气氛的封建知识分子家庭中。苏轼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都是知名之士。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自幼聪颖过人,到成年后,博通经史百家之学,看待事物有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旷达态度,他的这种处世哲学,成为他身处逆境时自我排遣的精神支柱,也深深地渗透到他的文学作品中。 苏轼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千古奇才,他不仅博学多识,才气横溢,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领域都有极高造诣,而且他把文学当成自己真正的生命。他的作品是那个时代的反映,是他生活和思想的体现,也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析《 题西林壁 》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twc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