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第一个小时看见同事打游戏就想走人,毕业3年竟连换7个雇主,被领导一句话气得转身写辞职信……在网络报道中,当下处于职场最年轻阵营的95后群体,频频出现“秒辞”现象。相较于职场前辈,他们似乎态度更“刚”,行动更“敢”,效率更猛,一言不合就跳槽。
心理学家这样解读“秒辞”。
“关于95后‘秒辞’,我觉得行动是以秒计算的,但辞职的念头不是在一秒内产生的。”日前,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博士汪冰结合心理学研究和现实案例,分析了95后“秒辞”行为的成因和特征。
汪冰指出,“秒辞”的心理临界点,通常出现在没有办法说服自己再忍耐、得失的平衡被打破,感到“不值得”的状态中。“归根到底就是快乐和痛苦、得到和失去、获得和付出的对比已经严重超过了我们心理容忍限度的时候,那我们可能就会辞职。”
哪几类性格特质的人容易作出“秒辞”的决定?
第一种是“冲动型”。该类型的人不太考虑后果,“念头和行动之间的距离比较短”,易出现一个“情绪绑架”的行为。“情绪绑架的意思就是,你的理性已经被情绪的洪水淹没了。容易被情绪绑架的人,感到愤怒、痛苦、不适的时候可能会选择作出一些重大的抉择,比如辞职”。
第二种是“对舒适区固执”型。这类人“对职业抱有自己的期待,觉得这个世界应该是适应我的”,比如会固执觉得别家老板很好,自己的老板不够好。这类人“归因偏外在”,喜欢“甩锅”,责怪他人,而免除自己的责任。
第三种则是“理性型”。看起来似乎是“秒辞”,但实则已经经过长时间的计划和思考。“这种人就像高压锅一样在蒸煮,直到有一天,这个气压突破了临界点,他可能会爆发。这样的‘秒辞’,其实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秒辞”分消极和积极两类。消极的“秒辞”者,到哪儿都不开心,永远在挑剔雇主;积极的“秒辞”者,始终有规划,知道自己能为雇主提供什么。
真正基于理性思考的95后“秒辞”,深究其原因,背后是这一代年轻人相较于父辈的观念差异。汪冰指出,95后的父母那一代对待工作的观念,往往是“从来没有觉得工作应该是件快乐的事儿”。
“但是现在孩子们认为,快乐是任何事情的标准,爱情应该快乐,工作应该快乐——这就意味着对痛苦的忍耐度在下降,有钱难买我乐意。当我们把快乐的主观感受作为一个职业的标准时,对职业一定是比以前更挑剔了。”
如今在很多95后眼里,即使自己很擅长做某份工作,但若工作不能再为他们提供热情和快乐,他们干得再好,也无法产生持续的成功感。
两次“秒辞”后,理想的工作出现在第三扇门后面
徐宇是北京一所重点大学传播学系学生,毕业至今半年时间,已辞职两次。
他毕业后入职的第一家公司,是从大三起就一直实习的地方。在这家创业型投资公司做内容产品,一年半的实习,徐宇都感觉一切皆好,然而毕业季签约转正后仅仅一个月,他就决定辞职了。徐宇说,虽然实习期不短,但就是正式工作后的第一个月让他发现,这家公司待不住了。辞职的导火索是徐宇所在公司被其他企业合并,内部人际关系变得很奇怪,领导和同事们都在争名夺利,徐宇感觉没办法做自己想做的内容。
很快,徐宇去第二家公司报到。相较于在前东家的“一个月‘秒辞’”,这次更迅速——徐宇只在那上班一个星期就撤了。“我去上班的第一天第一小时,我就受不了想走了!原因是我看到同事们白天打游戏,到了正常下班时间了才开始拼命干活儿,于是晚上不得不留下来加班。我这个人很重视效率,而同事白天浪费时间,深夜无意义地加班让我非常不舒服。”
徐宇经历两次“秒辞”后,一份颇为理想的工作出现在第三扇门的后面。“第三家公司,我暂时不想换了,找到了我想找的东西。我每天早上起来特别想上班,甚至想加班,一直在学。”
在徐宇眼中,只有看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秒辞”这件事才是积极的。他相信自己的职业目前是无法替代的,希望接下来能平衡好生活和工作,每天保持活力和少年感,不停汲取新的知识养分。
“最好”不是别人口中的好,而是适合自己的那一种
95后王森,最近一次和在千里之外老家的妈妈通电话时,妈妈兴奋地告诉他:“一个老是炫耀自家女儿能力强的同事,听说你现在就职的公司名称之后,惊讶地眼珠子瞪得很大,说你的工作居然这么好,多少名牌大学硕士都挤不进去呢!”
见妈妈这么快乐,王森很欣慰,内心又有点酸涩:妈妈还不知道吧,这是他的第七份工作了。毕业3年,“秒辞”6次。摔了6个跟头,才终于得到幸运。王森的“秒辞”,是在“被别人坑”与“坑自己”的循环中打滚。
王森本科毕业于某普通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毕业求职时他的目标志向,比同班同学远大很多:打算闯荡北京的游戏公司,虽然实习经验很有限。在经历了6次辞职后之后,王森决定从“地下室”一步步往上爬。王森在新公司度过了约一年半的“稳定期”,快速吞食了大量关于产品运营的技能。王森对待事业规划的视角也渐渐开阔起来,眼睛不仅盯着格子间那么一点狭窄的世界。王森加入十几个行业交流微信群,下班回去就刷一刷群聊消息,向同行前辈请教,拼命补课。
在此期间,王森的领导提示他:“不一定非要在游戏公司的产品运营这条路上硬撑,你的产品思维并不算出众,但文案撰写水平相当不错,而且口才了得,不妨去尝试一下公关的职业选项。”后来,王森换了一个和游戏毫不相关的公关公司,平台知名度挺大,王森意外“解锁”了新天地。开始顺风顺水,一年下来升职加薪速度极快。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回望这条“波澜壮阔”的“秒辞”苦旅,王森感叹,原来,最初以为“非游戏公司不进”的理念是多么固执和幼稚。所谓的“最好”,不是别人口中的好,不是想象中的好,而是真正适合自己的那一种。
95后辞职的共同点:挑战不可能
结合95后徐宇和王森的案例,汪冰觉得,这两个年轻人虽然处境和跳槽经历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辞职不是出于简单的“不喜欢”,他们的辞职是在挑战不可能,挑战别人认为“既定的职业框架”。
案例中两个95后,大部分“秒辞”的动机是因为和自己梦想的远离。“这是我们衡量一份工作的方式:一个方式是外在标准,别人眼光中的我,别人给我的薪酬等;一个是内在的指标,如生命价值、意义、可能性”。
任何一场辞职,逃离不是最终目的,你要去哪里才是目的。
“他们这种‘秒辞’,是带有一个强烈、长久的目标和规划的。他们在经历‘不喜欢’的工作时,是个‘照镜子’的过程。”痛苦,或许在提示自己和这个工作不匹配。汪冰觉得,如果一个年轻人想要画出自己的事业地图,必然很长时间里要承受迷茫。“没有地图,但我们有指南针。”汪冰以案例中95后为例,他们敏感运用了“感受系统”,知道自己对理想职业的追求、对自我实现的要求——这就是很好的指南针。
除了拥有敏感的“感受系统”,年轻人还需要配备一个强大的“屏蔽干扰系统”。“你可能会看周围人,觉得我和你同时毕业了3年,你怎么都到了那个程度,我才到这儿?我要不要也去你的那个方向?”汪冰强调,所谓“做自己”,是一定要支付焦虑的代价的。“做自己”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许意味着更困难,未必会成功。
95后这一代年轻人越来越重视自我“感受系统”,且强调要将兴趣和职业结合在一起,”“秒辞”就颇像是一场不断对抗迷茫的旅程。“在初入职场的10年内,你需要不停地寻找。但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探险家,你不会惧怕迷茫,你应该拥抱迷茫,探索未知的新大陆”。
汪冰觉得这于95后而言未必是坏事,所谓一下子就能看清楚的路,那一定不是你的,而是别人走过的路。你的人生道路应是独一无二的。汪冰感觉到,职场环境已经在慢慢为这一代爱拥抱改变的年轻人而改变了。“当大多数人都抱着这样心态,成为一个潮流,那社会会因为年轻人的要求而变革”。
当年轻人都去选择他们真正热爱的岗位,焕发热情和积极性,这对社会来讲是把零件放在了适合的位置,方能发挥最大的效率,人尽其才。“缺乏流动性的社会,所有人都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社会效率是下降的,质量和幸福感也会下降。”
年轻人的“秒辞”现象,给企业的管理者带来更大挑战。“不管是企业想留住人,还是人想留在企业,企业都要去研究如何能够搞定他们的心,他们最在意什么?”
汪冰相信,往后的职场中,企业对“秒辞”的年轻人会予以越来越高的包容程度——但前提在于,那些“秒辞”的年轻人,能清晰明确曾经每一段路途的收获,以及现今的职业诉求,让企业看到的你,不只是一个情绪冲动的“秒辞”者。
95后“秒辞”引发网友热议
大家辞职的原因五花八门,真是应了一句话:千万别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辞职的。
@詹一星不是张艺兴:为了公司的利益,我想到对手公司去卧底。
@人生就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我妈喊我回去相亲,我想了想,觉得结婚挺好的,所以辞职了。
@新新新:要回老家继承家业了,我家正好有个矿。
@我家星辰:我要去追求梦想,去看我的星辰大海了。
@露思宝贝:总是要加班,每周休一天,根本缓不过啊,据说要996,怕怕怕。
@元气少女:主管带着我们加了一个多月的班了,一分钱加班费都没有。总是谈企业文化,为什么不能谈钱呢。
@五魁首六六六:很简单,不想帮主管订盒饭,拿快递。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打杂的。
@反正我是坠胖的:来公司胖了20斤,决定回家减肥。
@起名字太难了:挤不上二号线,不干了。
对于“秒辞”的深层原因,网友这样解读
@反正要一起疯啊:许多公司将辞职原因归咎于95后不负责任、不能吃苦。其实,如果吃苦能够带来更好的报酬和更高的发展平台,年轻人是愿意吃苦的。但如果只是意味着接受公司剥削,那年轻人是不会愿意的。
@不想工作只想看电视剧:单身不辞,何时再辞?如果明确知道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与其在按部就班的职场里做一只温水青蛙,不如赶紧离开,找个与自身条件相匹配的中意单位。
也有网友表示95后“秒辞”的现象要从自身、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面来找原因。
@红玫瑰小姐姐:大学毕业生确有自己素质能力不足的地方,但一招聘就要求对工作多么熟练、多么能干也不现实。当然,一些大学生也确实是“高不成低不就”,就业挑肥拣瘦。但这恰恰需要学校、用人单位积极引导和培养,谁都有最开始的一步。
同时,还有不少网友认识到,95后的“秒辞”现象反映出年轻人的抗压能力较差,不利于良性职场环境的形成。
@不忽悠星人:不管是几几后,走上职场都存在着一个缓冲期,随性洒脱不是逃避压力的挡箭牌。
@要买放心肉:如果在职场中稍有不如意便随意辞职,那是不是在婚姻中,遇到一点小问题就去离婚?虽然是个人自由选择,但有时的确是年轻人的一时冲动占了上风。
@人生是一场苦行:最重要的原则性事项,应该在入职之前就考虑清楚,和公司协商好。年轻人就是容易闷头做事不考虑以后,那些过得比你好的人都是因为想得比你远。孩子,长点心吧。
(据中国青年报文章整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