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4

作者: 温暖菌Sunny | 来源:发表于2018-11-14 23:52 被阅读9次

    大家好,今天我将跟大家来拆解《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的第一章。

    本书第一章节给我们讲解了什么是情感引导,并指出家长与孩子相处时的几个误区。

    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类型的家长分别是控制型和放任型。所谓控制型家长就是通过吼叫、责骂甚至是威胁和恐吓来控制孩子去做某事或者不做某事。而放任型家长则通过对孩子任何行为都放任不管,哪怕自己的确不喜欢或者不正确的一些行为。

    这两种类型的家长都可能会导致孩子无法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也很难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情感引导法是基于对孩子的感受的理解和共情基础上的。那么究竟怎么来做呢?我们来一起看看。

                                                                                      01

                                                              不要把孩子仅仅当孩子来对待

    作为家长,我们理所应当地担任起家长的责任的同时,也常常一不小心就变得有些“大家长主义”。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在刚吃完饭一小时后说肚子饿,有没有这么说过:“怎么可能肚子饿,明明才刚吃过饭呀”;在孩子轻轻摔倒在软垫子上而哭泣时说:“怎么会疼呢?这个垫子明明是软的呀!

    那么,如果是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一个成人身上,我们又会怎么说呢?比如如果是你已经成年妹妹在饭后一小时告诉你,她肚子饿了,那你肯定不会怀疑她觉得肚子饿了这个事实,对吧?

    所以说,我们有时候会不自觉地因为孩子还小,所以低估,轻视他们的感受,用我们自己的猜测判定他们说的可能不是真的。

    也许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试着在孩子跟你说自己的感受时,先不去怀疑他们的感受而是先思考一下“如果这是我的成人朋友,我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02

                                                              我理解你,并愿意跟你一起努力

    那么,如果孩子不听话怎么办?比如妈妈正在跟客人聊天,可是孩子跑来跑去还大喊大叫,总不能仍由着他们吧?

    我自己就有类似的一些经历。今天晚上课间休息时,孩子们又开始疯跑了起来,一边跑还一边扔沙发垫子,不仅把垫子弄脏,而且也很危险,孩子们尖叫的声音很可能吵到邻居。以往我的方式就是对孩子们怒吼:“不要再追逐打闹啦!再追就要扣除今天的帖子了!”这样的确可以起到暂时性的效果,但是不一会儿孩子们就又闹了起来。

    以上的方式就是典型的威胁的方式了,很明显,这个方法并不奏效,反而让我心情变得很糟糕。

    今天晚上,我看孩子们很喜欢扔垫子,于是主动问他们的游戏怎么玩的。我说:“看起来这个沙发垫子的游戏挺好玩的,但是,这样跑有点儿危险,而且垫子会弄得很脏,要不我们这样玩?”简单地示范了新游戏规则后,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而我再也不需要担忧孩子们在追逐过程中受伤了。

    类似的一些例子书中提到很多,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做出某些“不乖巧”行为时,我们要尝试去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在这个基础上来跟孩子共同寻找解决的方法。

    “亲爱的宝贝,这样的确很好玩,可是这也会给我带来一些麻烦,能不能帮助我一下,一起来看看有什么解决方法呢?”

                                                                                        03

                                                                               尊重孩子的天性

    每个孩子天生性格就会有一些差距,有些孩子比较活泼好动而有些孩子比较害羞慢热,这并没有好坏之分,我们要去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性格。

    在我的课堂中曾经出现很多慢热的孩子,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对双胞胎宝贝刚来到我的课堂时的情景。那天我上了30分钟课,孩子还是未曾开口说过一句话,双手紧紧地拽住他们妈妈的衣服。

    当时随行的奶奶在课堂中不断地催促孩子,配合老师上课,开口跟读,但是这不仅不见效,而且让孩子更加抗拒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中了。

    后面在我跟家长沟通后,在第四次上课时,孩子才慢慢适应了课堂,并且学习状态渐入佳境。当然,这算是一个相对比较典型的案例。但是对于慢热型孩子,比起催促,我们更应该给予他们时间去适应。

    同样的道理,活泼好动的孩子可能的确比较闹腾,但是要知道,活泼好动很可能就是他的优点,我们可以跟孩子适当沟通的同时也适当地让他们去闹腾。

    最后,以本书第一章最后地一段话来结束:

    当你管教孩子的时候,请自问:

    “我有没有否定、忽视或者轻视孩子地感受?”

    “有没有用打击孩子的方式去惩罚或者教训他们”

    “有没有用消极的办法去驱动他们?”

    如果你的任何一个回答是肯定的话,请修改你的策略并思考代替方案,让孩子也分享一些掌控权。

    实践运用:

    请思考一下,在未来日子里,孩子做出令你不满意的行为,你会如何使用今天的内容来处理呢?请尝试一下提前写下来并加以执行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11-1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txe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