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三朝为官之道之二【461】2023-9-19
曾氏是如何做到官场得意不断升迁的?
二是曾国藩文学造诣自始至终不断攀高。曾国藩除了中进士之前的勤学苦读,进了翰林院仍然潜心修学,且日日不断,终成一代文坛领袖。这跟现代很多学生高考完后,撕掉书本彻底放松,甚至进了大学之后,荒废学业,打游戏睡懒觉,再也读不进书。而曾国藩进京为官后,并没有荒废学业,而是主动自觉投身于新的学习当中去了。他给自己制定了很多日课,其中包括后来最出名的是“日课十二条”。1843、1848年。32岁和37岁曾国藩的努力没有白费,两次皆因其平日的扎实学习,而在翰詹大考中获得了均在前十的好成绩,道光帝一次龙颜大悦就提了他四级,给他的前途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高度,同时为他在京官同僚中的口碑留下皇帝红人这个认知。
曾国藩的勤学勤思,并不拘泥,他擅长制联,所以把为他人写对联甚至挽联作为功课在做,久而久之在京赢得了一个外号“包写挽联曾国藩,包送灵柩江忠源。”现在存世的曾国藩对联量并不少,且几乎均为精品,可见其件件作品认真程度。曾国藩平日所作诗经、文章就是奔着钻研去的,这样反复锤炼已达炉火纯青之位,在八本家训里这样写道:“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文本”,细化的认真劲儿为其所创的湘乡派继承发展又超越了桐城派。曾国藩从传统的义理词章增加了新时代下的“经济”,对于后世影响巨大。湘乡派的主要特性包括敢死精神、民风彪悍、勇于人先,甚至之后被湖湘百姓通俗改成了“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
咸丰二年,曾国藩因母丧回家守孝,四十一的他已经接过老师唐鉴的理学旗帜,成为京都最知名的文学巨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