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看完了《给孩子立规矩》这本书,对“管教”两个字有了重新的认识。“管教”这两个字应该拆开成“管”和“教”来看。我们常犯的错误是管而不教,或者不管不教。
在我教六年级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不敢管教学生,六年级的学生又高又大,犯了错有时还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气哼哼的样子,联系社会上各种事,确实不敢也不知怎么管教。然而看到学生的表现,想到自己是一个老师,面对错误的行为就应该指出来,并教给学生怎么做。再面对学生的时候,又有了管教的勇气。
《给孩子立规矩》这本书里就指出,孩子需要管教,管教能带给孩子安全感,他需要知道界限在哪里。回顾对大孩子的教育,正印证了这本书里的观点,当我管孩子的时候,孩子流露出的确实是安心。但是带给孩子安全感的管教应该是正确的“管”和“教”。
书里指出,“管”是指孩子在做出不良行为的时候,要及时制止,比如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作为父母要紧紧抱住孩子,转换成老师的视角来看,除了紧紧抱住,老师还可以把孩子带离现场,使得不良行为得以中止。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隔离孩子,让他到指定的地方平静心情。所以“管”的目的是及时阻止,不要让不良行为继续下去。
“管”的后面是“教”,“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书里例举很多“教”的语言。比如面对霸凌者,要对他说:“没有人喜欢被欺负,我知道你想要交朋友,并且你想要他们和你一样,但如果你这么做的话他们是不会和你成为朋友的。我们试着来找一个和你相似的朋友,那样他也会反过来戏弄你。你们会在玩耍中学会如何在不欺负对方的前提下交朋友,你会为自己感到骄傲的。”面对忤逆,可以说:“下次当你真的想要拿一些不属于你的东西是,你需要试着让自己停下来,并且回忆一下这次发生了什么。”
像这样的例子有非常多,涵盖了孩子问题的方方面面,总结起来看,当我们“教”孩子的时候,首先要接受并用语言表述你对孩子情绪的理解,再告诉他正确的处理方法,有时候也可以告诉他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当孩子不能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时,要让孩子接受后果。
行为的背后总有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