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香澜梦
小时候的年糕

小时候的年糕

作者: 榕树下zhou | 来源:发表于2023-01-18 23:11 被阅读0次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20期“年”专题活动,文责自负

    年糕,寓意一年比一年高,是广东人过年必不可少的食物。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的教程五彩纷呈,年糕的制作方法越来越简单,口味也越来越多样化了。但我最怀念的还是小时候,爸妈做的传统年糕,台湾人称之为古早味年糕。

    记忆中,每年的腊月二十四之前,家家户户都会将家里打扫干净,然后从二十五那天开始,就要着手准备做年糕了。

    做年糕有诸多禁忌,过去的祖祖辈辈认为,一个年糕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来年的运气。所以,做年糕的当天,大人们都不允许我们在旁边乱说一些不吉利的话。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们往往还会选出一个好的日子来做年糕。

    爸爸妈妈会找来黄历,用手指在上面点点画画,然后低声商量着,从二十五到二十九那几天,看哪一天的日子比较好,就选哪一天来制作年糕。

    比如说在黄历的宜字下面,列举可以做的事情越多,那一天的日子就是好的,像宜祭祀、嫁娶、出行、祈福等等。如果那一天,黄历上写着日值岁破、诸事不宜,那就万万不能在那天做年糕了。

    确定好日子之后,就要开始准备年糕的材料。传统的年糕,材料很简单,只需要糯米粉、蔗糖、花生油和水就可以了。

    但是,八十年代的农村,物质比较贫乏,没有现成的糯米粉卖,都是用自家种的糯米研磨成粉。

    那个时候,连电动磨粉的机器都没有,全靠人手用石磨一点一点地将糯米磨成粉。

    我记得,当时村里只有一个石磨,就在村子的中心位置,那里有一间闲置的小房子,房子的地板上就横躺着一个石磨。我们称它为磨坊,它是全村人的公共财产,大家过年过节都可以免费使用。

    这个石磨,其实又不是真正的石磨,它跟我在电视上看到的那种旋转式的石磨,有很大的区别。

    它是类似于小孩子玩的跷跷板,只不过这一块板是石头做成的,较重的那头是磨得光滑的大圆石头,下方是放糯米的容器,也是用石头打造成的。

    轻的那一边,是给大人用脚大力地踩上去,然后再松脚,重的那边就会稳稳地落下去,砸在糯米上。一上一下,如此重复无数次,糯米就变成粉了。

    糯米粉需要在制作年糕之前的一两天,就得准备好。妈妈一般都是晚上泡好糯米,第二天早上起来沥干水,就用箩筐装好,挑到磨坊去。

    因为只有一个石磨,所以往往都需要排队。大人们会趁机拉拉家常,小孩子们在旁边玩个跳飞机的游戏,时间倒也过得很快,而且一点也不无聊。

    磨好了粉,第二天就正式做年糕了。做年糕是一个体力活,所以往往都是全家出动。当然,不包括小孩子在内。

    早晨,天刚蒙蒙亮,妈妈就起床煮糖水了。糖和糯米粉的份量必须要按照比例来,所以都得称过才行。我记得那时候,爸妈说一斤糯米粉要配一斤糖,如今因为饮食习惯的改变,糖的份量已经减去很多了。

    爸爸先称了糖给妈妈拿去煮糖水,然后拿来一个有小圆桌般大的不锈钢盆,将称好的糯米粉,筛入盆中。筛粉这一步,主要是因为手工磨的粉,会留有颗粒,筛过之后,粉更细腻,做出来的年糕口感更滑。

    这时,糖水煮好了,妈妈便用一只大汤勺,一勺一勺地舀起冒着热气的糖水,缓缓地倒入糯米粉中。爸爸在一旁用筷子迅速地搅拌,直到可以揉成团。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了进来,照在糖水冒出来的热气上,分外的温暖。

    紧接着,爸爸用手使劲地揉搓面团,妈妈继续少量地加入糖水,两人的默契,配合得天衣无缝。一直到面团变成可以流动的面糊,这一步就算大功告成了。

    最后,妈妈拿出之前准备好的、直径有50厘米宽的竹制大圆蒸笼,铺上洗干净的新鲜香蕉叶。爸爸端起做好的年糕糊,倒入蒸笼里,再抹上一层花生油,放入锅中。大火蒸至少五个小时,一个成功的年糕就制作好了。

    蒸好的年糕,待到彻底凉了以后,妈妈会在上面放上大桔、红枣、蒜子、姜和红包等等寓意吉祥的东西,祈求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来年风调雨顺、大吉大利。

    后来,日子慢慢地好起来,镇上开了间磨粉店,里面是用机器磨粉的。店老板将一大桶糯米倒入磨缸里,不到10分钟,就全都变成粉了。

    妈妈再也不用费脚力去磨米,制作年糕似乎轻松了很多。

    再后来,妈妈说不用磨粉了,市场里有糯米粉卖,做一个年糕好像越来越容易了。

    如今,妈妈说村里很少有人自己做年糕了,大家都去买现成的年糕。

    我听了以后,有些失落,古早味,大概真的要一去不复返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时候的年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ubf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