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与分化相反,指陷入一种共生或寄生关系的泥潭中」
顺从、反叛、攻击和断绝关系都是「融合」的表现。
我们从婴儿开始就是和母亲是一种「融合」关系,但我们成长就是一个追求独立的过程。但是我们很难放弃「融合」,我们期待着有一个「融合」式的爱情,也就是说两者态度行为等是「一致」的或者在大多数方面是「一致」的。当发现伴侣和自己想法不一致时,就开始抱怨自己和伴侣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这种交流其实指的是“一致性”,他们在各自交流自己想要交流的东西而没有顾及双方的差异,期待着双方能够变得一致。
在高度「融合」的家庭里,成员内部之间的差异被忽略,这是成员主动去忽略的,为了保持表面的和平。但是!当子女达到青春期时,家中的各种“显规则”和“潜规则”都会受到挑战,孩子会特立独行,不再和父母保持一致。而父母会因此感到焦虑,以惩罚和控制的方法来应对,但是这种方式会让子女更加彻底的和父母断绝联系,逃离这个家庭。也就是说,一个家庭「融合」程度越高,子女感到威胁越大,双方的斗争会越来越激烈,处于青春期的子女会做出让父母勃然大怒的事以展示自己的“独立”。这种叛逆行为并不是真正的“独立”,他们只是为了反抗,处于青春期的少年没有学会独立思考,这样的叛逆只是自我毁灭。
这些家庭高度「融合」的子女,一边在反叛着父母,一边和自己的同龄人「融合」,他们依然会有很强的「融合」倾向,他们的基本目的就是反抗父母和其他权威,只是为了“反抗而反抗”。
「融合」状态下的家庭会养成「融合」的孩子,「分化」家庭同理。
可以想一下曾经学校里的所谓的校霸,他们是真的坏吗?我从来没有感受到他们真的是坏。( ̄_ ̄ )而且据我观察,好像每个人内心都梦想着自己能够去反叛,好像从社会的层次上来说,这个社会就要求着成员「融合」。
我画了下我理解的家庭的「分化」和「融合」状态。
「融合」状态下的家庭会避免特定话题,比如“这会让爸爸妈妈不高兴”,其实这是为了“自我保护”,因为爸爸妈妈不开心,我们也不开心。(:з」∠) 也会经常听到“都是因为你我才不开心!”
而「分化」家庭内,成员会对自己的感受、想法和行为负责,认识到每个人都是自身情感的缔造者。可以安然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我感到很生气”,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说“你让我很生气”。
书中写到(我感觉很有趣),一个「融合」家庭越和谐,就会有越多的敏感话题,各个成员就会越压抑,但是当出现冲突的时候,大家就会失控,好不委婉的指出对方的问题,并表示“就是因为你的问题才导致了我的问题!!”。
so…有问题不要压抑,说出自己的感受,正确的交流,这样家庭才能余变得「分化」。
另:我感觉家庭疗法里有个思想,我们不可能改变别人,只有先把注意力指向自己内部,去改变自己,那么别人就会改变。
接下来介绍了「功能过度者」和「功能不足者」,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一方看起来比另一方更负责,更有能力,甚至更健康。双方的关系。这个关系其实是一个共生的融合的关系,且在人际关系中必然存在。
负面影响:
在不健康的人际关系中,两者都偏爱这个关系。就比如说我曾经看到一个案例,讲的是父母并不想让自己患忧郁症的女儿恢复(按照家庭治疗的观点,父母其实不知道自己的状态),第一父母可以作为一个「功能过渡者」,满足父母照顾的需要和女儿被照顾的需要,第二,女儿的病可以用来转移夫妻间的矛盾。「功能过度者」会感觉自己别无选择,必须承担责任,「功能不足者」会常常说“我做不了”
正面影响:
在「分化」的人际关系中,双方的状态是经常互换的,具体身份并不固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