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听了王芳老师的课程《高情商修炼法则,90%的孩子都缺乏的情商课》,课程开头提到:高情商就是让和你相处的人感到舒服。而〇情商的表现是:性格直,脾气爆,说话像炮筒子一样,自认为性格直,得罪了这个,得罪那个,这简直就是我的现实写照。一直以为这是真性情,上不愧于天,下不隐于地,坦荡荡我活在人世间;一直看不惯那种明明心里很憋屈,还要强颜欢笑的人。让我对自己进行反思的起因一个是王芳老师的课程,另一个更重要的是我什么最近发生的两件事情。
现实情境one:最近单位里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血拼,血拼的导火索就是因为我的一句性格直、脾气爆的戏谑。事情的起因是工作中出现了一个加急的事情,需要两个科室协调解决,我们科室积极响应,全速开动,很快完成了负责的工作内容,任务转交到另一个科室,问题处理的速度一下从高铁降到绿皮车上去了,而且还出现了中途的绕车停靠,相关领导也实时的通知今天事情完不成就明天吧。这个看似体贴的命令下达无疑是火上焦油。工作是大家的,我们拼死拼活赶进度,姐妹科室龟速挪动或者原地休整,不但没有惩戒,反而是宽容。日历翻到第二天,姐妹科室终于完成了后续工作的大半部分,需要我们再度配合,关键的时刻出现了,我们发现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一点小问题,需要去姐妹科室核实,姐妹科室发难到:还看什么,deadline已经逼近了。性格直、脾气爆的我岂会三缄其口,忍气吞声,小丑角色上身:“昨天你们都没有解决,还差这一会儿”,一句话激起千层浪,一把火点燃姐妹❤呀,就这样大家挤压在心中的各种不满变相甚至变态的发泄出来,火速上升到女人的三大绝技粉墨登场:哭、闹、寻死觅活。虽然后期超出轨道的发展态势我并没有参与,但是祸出我口,事后反思,痛定思痛,是否我太过素面朝天,不管别人感受,肆意宣泄、表达我的所思所想?
现实情境two:中午我给1岁出头的孩子喂药,孩子很排斥,我已经花了15分钟给他解释,劝说,完全不见效果。但是时间已经分分秒秒过去,我已经濒临迟到的警戒线,我顿时火起冲着躲藏的孩子咆哮到:你不吃是吧,不吃拉倒,妈妈走了。话音刚落就听见孩子急速的脚步和哭泣的叫嚷着:不要、不要、妈妈、妈妈。。。。。。。虽然短暂的熄火和唤醒母爱时间后,我又平和的给孩子说妈妈要去上班了云云,孩子显然还是被我吓到了。
母爱的力量大于天,为母则刚。多少年,多少事,摔了多少个坑,我都没有像这次反思过自己的所作所为,这种不加掩饰,直面反馈的脾气、性格真的好吗?上班的路上,我边想边哭,边哭边懊悔。孩子并不能完全理解我当时的急迫与感受,我的无奈与无力,我就当头一棒,孩子表现最为直接,不要妈妈这样,要妈妈抱抱,不许妈妈走,这是他想要得到的对待方式。成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想法呢?只是我们有了别的方式去表达这样的想法。如果有问题还是直接小米加步枪,嘟嘟嘟嘟嘟嘟,场面火速演变为双方的火拼、肉搏。
正如王芳老师所说,高情商是一种习惯,其实也是一种情绪输出方式,它要求我们合理的规范我的所言和所为,“不要、不要、妈妈、妈妈。。。。。。”在慢慢的成长中,如何把这种敌对情绪合理的表达出来,随着词汇量的增多,恶语相向?还是控制自己情绪,用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式反馈给对方?我说情商最是伤情,高情商的表现应该是一种习惯,一种懂得控制自己真性情,管理自己真情感的习惯。“你滚吧,我就是不喝,你为什么就是要逼着我喝药,你怎么不喝?”还是“妈妈,你不要生气,药好苦啊,我感觉身体已经好了,可以不喝吗?或者过一会再喝行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