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独立的过程。记忆总是由一个个点连起来,形成一条线,或是由一个个碎片拼起来,形成一张图片。它印在瞳孔里,装进脑海里,随着光阴的流逝,烙刻在生命深处,历久弥新。
人这一生,模糊不清的是过去,始料未及的是未来。小时候,模糊的记忆自奶奶开始,直到小学三年级才真正地开窍。
那时,父母在异地工作,我跟着奶奶生活。依稀记得小学一年级时,学校师资困难,桌椅不全。上学需要自带凳子,最初是靠椅,后来是板凳,开学放假,背来背去。给人一种学无定所,飘泊流离的感觉。
上学放学,北关大街的斜坡是必经之路,总会遇见一个“疯子”,在路上跑来跑去,蓬头垢面,呜哩哇啦,手舞足蹈。有人叫他“右派分子”。每次上学经过此地,总是心惊胆战,绕行而过。以至后来吓得不敢上学,直到后来“疯子”消失才罢。长大以后,才知“右派分子”不是坏人,蒙受冤屈,终得平反,感慨世事无常,心生悲凉。
在学校里学的什么,已没有一丝印记。偶有两场情景记得真切。一次,学校召开全校师生大会,我坐在操场边的一棵小树旁,校长在台上讲话,我在下边摇晃着小树,结果被拉到了台上,受到了严厉地批评,在学校里算是露了一次脸。还有一次,中午课间休息,我去厕所,那会不知范了什么迷糊,竟然拿着粉笔在厕所墙壁上写了一句:“打倒XXX党”,一群小朋友怒气冲冲,群起而攻,围着我拳打脚踢,我糊里糊涂地挨了一顿揍,变成了一个人人喊打的“讨人嫌”。
小时候没有玩伴,一个人常东跑西跑地在村里玩耍。一天下午,在村东边一片偏僻的土丘上,我爬上了一棵歪脖子树,谁知不小心从树上栽了下来,当时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醒来的时候,太阳已落到西边。在那棵树下,我昏迷了四个多小时,竟然没有一人发现,从鬼门关里走了一遭,我又灵醒过来。从那一刻起,我才明白人的生命实在短暂,就在瞬息之间。后来思想,上天眷顾,真是万幸。
不久,遇到一个小女孩,住在我家屋后。听奶奶说是我的远房妺妹,名叫九月,生的白晳好看,眉清目秀,性格活泼,胆大调皮。九月放学时常来找我玩,有时两人结伴到房前不远的小河沟玩水,有时一起去七里河大堤上捡地曲连(地皮菜)。
那年秋天,一直下了许多天连阴雨,我家山墙边的榆树上生出了几窝木耳。木耳是个稀罕东西,九月特别想吃。吃过中午饭,天还下着雨,大人们都在睡午觉。九月来找我,两人偷偷地搬来木梯,我扶着梯子,九月麻利地爬了上去,刚摘了两窝木耳,九月尖叫了一声,就从树上掉了下来,硬生生地砸在我身上,若不是我挡着,九月可要摔惨了。两人倒在树边的粪堆里,一身的泥水臭水,侥幸都没受伤。为此,两人着实挨了一顿打。
那时候生活艰苦,奶奶不是去河边割水芹菜,就是去地里挖野菜,平时能吃上一顿饺子就像过年过节。转眼间冬天到了,听人说冬至要吃饺子,不吃就会冻掉耳朵。冬至那天中午,我闹着要吃饺子,奶奶去大叔、二叔家跑了一趟,都没饺子,只好哄着说给我做锅边吃。我正在呕气,九月突然跑进屋里,手里捧着一小碗饺子,让我赶紧吃,别凉了。在寒冷的冬天里,我心里满是温暖。
九月的父亲在县城一所高中担任总务,母亲是小学教师,双职工双工资,在当时已经是家境相对宽裕的温饱家庭了。
就这样,我和九月成了形影不离的伙伴。夏天的一个星期天,天气炎热,九月要我陪她去亲戚家。我俩头顶烈日,汗流浃背,跑到地方已是正午,又渴又饿,精疲力尽。九月的姑妈做了豆面捞面条,炒了红薯叶。我挑了两筷头,食之无味,难以下咽。回家的路上,肚子翻腾难受,吐的一干二净。自此对豆面条心生厌恶,不想再食。
过年前,父母回来接奶奶和我。从那时起,我离开故乡,就再也没有见到九月了。儿时美好,缘尽于此,九月的一颦一笑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时忆常新,挥之不去。多年以后,参加工作,再回故乡,问起九月,九月已嫁为人妇,在一家企业上班。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父母带着奶奶和我坐上长途汽车“火柴盒”,车内一片漆黑,一路颠簸,一路昏睡。醒来时已在峡口县城的国营旅社里,第一次吃了香喷喷的“炝锅面”,第一次看到明晃晃的电灯泡。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我的眼里是一个新奇的世界。洁白温暖的被子,白净光滑的墙壁,让我进入了香甜的梦里。第二天一早,在车站里坐上班车“小红头”,一路向北,进入深山,到达了母亲工作的地方。
过了暑期,我升入小学三年级。班主任马老师,我的启蒙女老师,让我一生感念不已。三年级以前,我的学习成绩很差,整天打“面包”,推铁环,蹦蛋珠,从不明白学习什么,为谁而学。在课堂上,我第一次听到马老师讲,学习是为了增长本领,是为了国家而学,为了民族而学,更是为了自己而学。从此,这句话影响了我的一生,伴随着我成长。
记得马老师布置了一篇关于劳动方面的作文,作文上交后,马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我,并让我当众朗读文章,鼓励我要继续努力,全面发展。那一刻,我有了荣辱感,有了价值感,有了自信感,有了方向感。在我混沌的世界里,犹如拨云见日,激浊扬清,如梦初醒,豁然开朗,从此漫漫旅途,一路向上,努力前行,不负此生。
人生苦短,白驹过隙。历经光阴的磨砺,我们已盛年不再,垂垂老矣。追忆幼时的点点滴滴,总会让我们心潮澎湃,激情燃烧,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激变的时代里,找到一片静谧的天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