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既望,岁在癸卯,夜会长江,与诸子泛舟,饮酒谈经,有感成斯文也。)
清风托明月,携诸子与游。
抡剑以助舞,情发而难收。
抚琴以附和,遮面以藏羞。
老愈发善感,难禁泪生愁。
同君饮此酒,一任舟随流。
揽草木之盛,入长江之幽。
长啸歌一曲,可消万千愁。
回眸只见是,往事恨悠悠。
春风吹酒醒,明月照孤舟。
共客谈经事,欢笑又生忧。
三千樽贤圣,一万年天囚。
死生随造化,天地一蜉蝣。
穷通合自然,由己是喜忧。
聚散在缘法,今谁可强求?
古今多少事,都作土一抔。
阅尽数风雅,英雄名未留。
欲扶上齐正,其先济下忧。
经纶天下事,当属吾辈谋。
朱门贵岂乎?祖从微起丘。
究往圣智慧,继绝学以修。
望宇宙莽莽,不知其春秋。
夫仰观俯察,知幽明以求。
愿只身牧象,以开物脱囚。
虽青春年少,恐不能尽求。
平生犹未悔,虽万般残蹂。
无惧命修短,不因运而休。
先生近道乎?道远未能求。
有谁近道乎?能者谓之忧。
吾若出其里,亦未知其柔。
吾不知其里,反受其困囚。
儒释道马哲,皆未解吾忧。
吾道道远矣,唯弘毅甚求。
决明于鸿蒙,居其中幽幽。
浊世人皆醉,唯苏士悠悠。
客抱腹而笑,忽然出日头。
俯仰间为道,朝闻夕可休。
莫慌大器晚,且孜孜以求。
昨夜谈侃侃,皆有感此游。
遂成文互赏,不负此游休。
【注】
长江:泛指长的江流。出自 宋 曾巩 《道山亭记》:“ 福州治侯官 ……其地於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
悠悠:指长久。出自《楚辞·九辩》:“袭长夜之悠悠。”
经事: 动词活用为名词,指关于治理世务的事件。出自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八观》:“智能经事,未必及道。”
天囚:比喻受拘囿、束缚。出自 唐 卢仝 《常州孟谏议座上闻韩员外职方贬国子博士有感》:“功名生地狱,礼教死天囚。
造化:指自然界的创造者,亦指自然。出自《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鑪,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
穷通:指困厄与显达。出自《庄子·让王》:“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於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
经纶:整理过的蚕丝、比喻筹划治理国家大事、借指抱负与才干、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和编丝成绳,统称经纶。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指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能。出自《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孔颖达 疏:“经谓经纬,纶谓纲纶,言君子法此屯象有为之时,以经纶天下,约束於物。”《礼记·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修短:指人的寿命,长短。出自唐 杜甫 《寄薛三郎中据》:“余今委修短,岂得恨命屯。”
朱门:红漆大门,尤指贵族豪富之家。出自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莽莽:形容范围非常宽广,无边无际的样子。出自《楚辞·九辩》:“蹇充倔而无端兮,泊莽莽而无垠。”
幽明:指无形和有形的物像。出自《易·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牧象:察看象状,尤指研究天地万物的象形或客观规律。出自《鬼谷子·反应》:“见其情,随而牧之。” 《周易·系辞传》:“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开物:指通晓万物之理。出自《易·系辞上》:“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鸿蒙:指迷漫广大貌。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上》:“外则正南极海,邪界虞渊 ,鸿濛沆茫,碣以崇山。”
幽幽:指深远貌。出自《诗·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苏士:苏,指昏迷中醒过来;士,指对人的美称。在此文中,指在浊世里,不醉迷,保持清醒的高洁之人。
悠悠:指忧思。出自《邶风·终风》:“悠悠我思。”
俯仰:比喻时间短暂。出自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朝闻夕可休:取于《论语·里仁第四》“朝闻道,夕死可矣”,休,死的意思。意思是,早晨明白了‘道’,就立即按‘道’去做,即使晚上为它而死也可以。道,指宇宙间的一切法则、道理。
成文:形成文字,写在纸上。出自《荀子·乐论》:“故乐者,审一以定和者也,比物以饰节者也;合奏以成文者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