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5000年吸猫史,宋代人比你们会玩得多!

中国5000年吸猫史,宋代人比你们会玩得多!

作者: 猫咪知识局 | 来源:发表于2020-03-06 13:59 被阅读0次

    大家好,这里是猫咪知识局。

    公元2020年,养猫已经蔚然成风。养猫不仅仅成为了一种文化,更让其迅速成为当前炙手可热的产业,在全世界爆炸式增长。

    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声音出现在我们的耳边:

    猫是不详之物、招鬼、带来厄运,有人把猫制作成“蛊”,夺取财物,害人性命。

    电影《功夫》中苦力强回家的片段,那只猫是剧情绝好的铺垫。

    甚至如今依然有些地方在人死之后,是禁止猫出现在灵堂。据传猫一旦跳在人的身上,就会引发“尸变”,尸体就会如香港电影中的僵尸一样跳起来掐人吸血。

    一些灵异小说和影视中,猫更是成为了常客,它的每次出现,已经成为了预示厄运的共识。

    这一切都透露着让人不适的阴森、诡异、神秘。

    在21世纪很多“超自然”现象已经得到了解释,但是关于猫的历史,却一直少有人做系统理论性的探究。

    但这种文化观念背后一定隐藏着历史渊源——在全世界仅有的未出现文化断层的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中:

    猫在中国历史中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它是什么时候出现在古代的文献中?它又是什么时候被冠以神秘、诡异的色彩?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猫咪知识局”作为猫咪文化的重要阵地,我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猫在古籍中出现的次数很少

    这加大了我们调查的难度

    我们搜索的基础是以“中华经典古籍库”为准,它是中华书局首次推出的大型古籍数据库产品,共收录了近2694种中华书局出版的整理本古籍图书,涵盖经史子集各部,总共十二亿字。

    在数量和权威上可以有较强的保障,数据准确度较高。

    我们通过单字检索,每个意象选常用的代表字进行“或”逻辑检索。

    检索:猫|貓|狸。

    显示共出现次数为3426条文章、8145条符合匹配条件。

    但这个数据并不能说多或少,而通过其他动物对比:

    狗:共查到14490条文章,47980条符合匹配条件。

    牛:共查到23066条文章,112991条匹配符合条件。

    羊:共查到19491条文章,86990条匹配符合条件。

    ……

    相对于大众熟知与人类接触较多的动物,猫出现的次数显然很少的,这无疑加大了我们调查研究的难度。

    因为史料相对较少,我们随后又通过各个历史时期、朝代的正史、文学的研究,终于发现了一些关于猫的信息,并且在基本逻辑推理的情况下,做了大胆的猜想和归纳,现将成果与大家分享。

    先 秦 时 期,人与猫和谐共处

    猫的身影最早出现在历史上的时间是在《逸周书》中:

    武王狩,禽虎二十有二,猫二,糜五千二百三十五,犀十有二......

    ——《逸周书》

    在《诗经》中也出现过:

    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庆既令居,韩姞燕誉。

     ——《诗经·大雅·韩奕》

    庄子的著作中也出现过:

    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

     ——《庄子·秋水》第十七。

    随后在西汉的《礼记》中,做过一次总结:

    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

    迎猫,为其食田鼠也;

    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

     ——《礼记·郊特牲》戴圣

    古人祭祀迎猫迎虎,一是报答猫捉老鼠保护庄稼的功劳,二是希望来年田里的农作物不被田鼠啃光的美好愿望。

    根据上面的文献,我们可以看出在先秦这一时期,猫的形象并未出现异化。反而反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

    在这里要着重说的是,这里的猫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宠物猫,而是野猫。毛传中也对此也特别解释过——"似虎,淺毛者也"。一般认为指的是山猫。

    而山猫也是对一类动物的统称,它包括猞猁、中国山猫、豹猫,甚至在中亚山地和青藏高原的雪豹等一切中小型猫科动物,在古代都会被统称为山猫。

    总之,我们可以总结在先秦时期,猫的形象并未出现异化,作为大自然的野生动物,人们对于猫的态度和对于自然的态度基本一致。

    在之后的很长一段历史中,猫的身影少有出现,形象也多为“捕鼠能手”来看待,是吉祥之物。

    但让我们诧异的是,猫形象出现了颠覆性变化的时期,恰恰是我们最熟悉的朝代之一——隋唐。

    隋 唐 时 期:隐匿在“猫鬼”背后的迷雾和科学

    这里说的隋唐,具体是指:隋朝到武则天掌权初期。隋朝开始,“猫鬼”便在宫里宫外大肆出现,事端不断,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影响。

    隋文帝杨坚的三个儿子(杨勇、杨俊、杨秀)都因为有巫蛊(“猫鬼”)嫌疑而最终失去父皇的信任,随后最不被看好的杨广上位,才有了后来隋炀帝。

    隋文帝又在开皇十八年(598),制订法律条文惩罚蓄养猫鬼之人:

    “夏五月辛亥,诏畜猫鬼、蛊毒、厌魅野道之家,投于四裔。”

    巢元方在 《诸病源候论》 卷二五 《猫鬼候》 中写到:

    “猫鬼者, 云是老狸野物之精, 变为鬼域, 而依附于人。人畜事之犹如事蛊,以毒害人。其病状,,心腹刺痛, 食人府藏。吐血利血而死。”

    通俗的说,“猫鬼”就是古代会巫术的人蓄养的猫,然后猫的鬼魂会附在被害人的身上,用咒语去夺取别人心智,已达到获取财物甚至是性命的目的。

    在历史上最典型(记录最详细)的一次“猫鬼”事件,是独孤陀这个人引起的。

    《北史》卷六一《独孤陁传》:

    “陁性好左道,其外祖母高氏先事猫鬼,巳杀其舅郭沙罗,因转入其家。上微闻而不信,会献皇后及杨素妻郑氏俱有疾,召医视之,皆日:“此猫鬼疾。”上以關,后之异母弟,妻,杨素之异母妹,由是意關!所为,阴令其兄左监门郎将穆以情喻之。

    古文献晦涩难懂,我们用大白话简要说明一下情况:

    独孤陀是文献皇后(隋文帝的妻子独孤伽罗)同父异母的弟弟,而他的老婆又是隋朝权臣杨素的妹妹。论辈分,隋炀帝杨广也得喊他一声舅舅。

    也就是说,独孤陀作为皇亲国戚并不缺钱,但这个人反倒异常贪恋钱财。于是指使自己的婢女徐阿尼蓄养猫鬼去迷惑文献皇后和杨素的妻子,希望她们多赏赐他些金银珠宝。

    随后文献皇后和杨素之妻出现不适,医师诊断后认为是猫鬼病。隋文帝杨坚很快怀疑到独孤陀的头上,但独孤陀不承认,所以又令高颎、苏威、皇甫孝绪、杨远等人审理此案,案子很快就有了结果,婢女徐阿尼最后招供是独孤陀所指。

    供词如下:

    陁婢徐阿尼言, 本从陁母家来, 常事猫鬼。每以子日夜祀之。言子者鼠也。其猫鬼每杀人者, 所死家财物潜移于畜猫鬼家。

    陁尝从家中索酒, 其妻曰:“无钱可酤。” 陁因谓阿尼曰:“可令猫鬼向越公家, 使我足钱也。” 阿尼便咒之归。数日, 猫鬼向素家。

    十一年, 上初从并州还, 陁于园中谓阿尼曰:“可令猫鬼向皇后所, 使多赐吾物。” 阿尼复咒之, 遂入宫中。

    杨远乃于门下外省遣阿尼呼猫鬼。阿尼于是夜中置香粥一盆, 以匙扣而呼之曰:“猫女可来, 无住宫中。” 久之, 阿尼色正青, 若被牵曳者, 云猫鬼已至。

    ——《隋书》 卷七九 《独孤陁传》

    从上例可以看出, “猫鬼” 的祀养必须在子日的夜间进行, 因为子与鼠相对;而当 “猫鬼” 收回之时独孤陁的奴婢徐阿尼脸色发青, 好像被什么东西牵曳着……

    总之越听越玄,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会把“猫蛊”作为害人的东西?而不是“狗蛊”或者“猪蛊”?

    还有一个更关键的问题:医师是如何快速的诊断出“猫蛊病”的?

    原因很简单,医师压根就不是我们电视剧里面看到的太医(中医),而是会巫术的人。

    这一切要和鲜卑族的“巫觋文化”说起。

    1、“巫觋”说。

    早期的鲜卑族信奉“萨满教”,但随着北魏的建立,民族的融合,萨满教退出历史舞台,但萨满教的消退并没有带走巫觋文化。

    隋朝的建立者杨坚继承了北魏时的政治文化,他虽然是汉人,但受鲜卑尚巫文化及其童年经历的影响,对巫觋之事也推崇甚笃。

    隋文帝依照北周官制设立:“男觋、十六人。女巫、八人。”

    这也就等于我们经常调侃“跳大神”的“巫师”“巫婆”,在隋朝是合法的,受当时的政府保护。 

    着重要说的是,巫觋文化并不仅仅是我们常说的“跳大神”,它包含了哲学、舞蹈、艺术等等,其中一个基本元素就是——医疗。(《中国巫术史》高国藩)

    史书记载:卫昭王爽得病,隋文帝竟然去叫巫师为其驱鬼“治病”,以至白白送了这位年仅二十五岁将军的性命,可见杨坚信巫之深。

    “猫蛊”正是巫觋文化的一部分,当杨坚建立统一政权起,这种文化也会自然而然的在民间推崇,故而造成了猫的形象在隋朝发生的异化。

    然而,“猫蛊”真的有那么神奇吗?是否真的有那个作用?

    我们又一次进行了研究寻找。

    2、瘟疫细菌说

    在史书中,关于瘟疫、疾病的记载少之又少,对于“蛊术”这种旁门左道更难登大雅之堂,但我们查阅了古籍后找到了一些线索。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三国至隋朝短短360多年时间,爆发了1677次战争(《读史方舆纪要》)。

    而战争的爆发,随之而来的就是瘟疫。在这三百多年内,一共爆发了76次大规模瘟疫,平均不到5年就会来一次。

    目前为止,国内关于古代瘟疫最权威、系统化的一本书是张剑光所著的《三千年疫情》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详细的看到距离隋朝最近的时期爆发的大疫情和当时的流行疾病。(张剑光: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古籍研究所所长。)

    书中的一段话,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开皇二年(582年),突厥发生旱灾,带动了疫病流行,“又多灾疫死者甚众”。

    开皇十年(590年),京城长安发生疾疫。

    开皇十八年(598年),隋文帝派遣大军远征高丽,至辽水,部队出现疫病,‘不利而还”,‘死者十二三”。

    在这里,我们引入另一段专家推测的历史情况:

    “万历八年,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传染在接踵而亡,数口之家,一染此疫,阖门不起”。

    专家推测,万历后期冰河期气温下降,旱灾爆发,俺答封贡之后汉地和蒙古草原交流增加,蒙古草原上的鼠疫被带到了中原,引发了瘟疫的快速传播。

    根据古代疫情“周期长、频率高、反复性强、破坏性大”的特点,在开元582年突厥爆发的旱灾,是否也引发了鼠疫?

    而养蛊的方法,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有点“培育细菌”的意思——给猫喂食各种毒虫、小兽,老鼠自然会成为主要的食物之一,所以成为了携带病毒的重要一环。

    恰巧的是,在独孤陀案件中,史料记载“婢女的脸色铁青”,会不会是婢女徐阿尼把猫放在门口,猫进去咬人,而收回猫的时候,就有可能是因为驯养不力,也被携带病毒的猫咬过了自身出现了感染,所以导致了婢女的脸色铁青?

    总之,在隋朝猫的形象发生异化的原因,我们推测是隋朝巫觋文化和当时历史背景下瘟疫细菌共同影响所致。

    到了初唐,也受到了“猫鬼”的影响,《唐律疏义》记载:

    “蓄造猫鬼及教导猫鬼之法者,皆绞;家人或知而不报者,皆流三千里”

    惯用宗教(封建迷信)的武则天自然不会放过这一个机会,下令禁止后宫养猫。

    而到了唐中后期,武则天升级为太后,她对猫的态度也发生了180度大转变,从“由是宫中不畜猫”到“太后习猫,使与鹦鹉共处,出示百官”。

    自此,猫开始逐渐出现在了寻常百姓家。

    猫开始逐渐出现在了寻常百姓家。

    宋 朝 时 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猫奴”时代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餐饮业、娱乐业在城市中异常发达。有人统计过,《东京梦华录》共提到100多家店铺,其中酒楼和各种饮食店占了半数以上。

    而在这时候,猫不单单是作为一种捕鼠工具,而是切切实实的作为了一种宠物被人们饲养,宠物文化随之出现,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市民生活水平的层次。

    宋代的市场上出现了狗粮、猫粮等宠物衍生商品。《东京梦华录》的“诸色杂卖”条说:“养犬则供饧糟;养猫则供猫食并小鱼。”

    《武林旧事》中的记录颇有趣味,其“小经纪”罗列了杭州城的各种小商品和宠物服务,其中有“猫窝、猫鱼、卖猫儿、改猫犬”,“改猫犬”很可能是给宠物猫、宠物犬做美容。

    更有意思的是宋朝养猫的文化——“乞猫”,比现代人还要“讲究”不少。

    去别人家取猫时,不仅需要准备聘礼,甚至和人结婚一样,还要提前翻翻养猫的老黄历——《象吉备要通书》,来挑选一下哪天适合接猫咪回家。

    当然,不必像娶媳妇一样给什么珍珠翡翠白玉锁,但是给一定数量的盐或者鱼却是必须的。,更有意思的是还会有一张“猫契”。

    如果是主人的猫所生的小猫,那么就要给主人盐。而如果是野猫的小猫或者猫贩子的猫,就要将小鱼穿成一串, 给母猫送去,表示郑重。

    不仅如此,两宋文人在撸猫过程中写了不少跟猫有关的诗词,而且言辞都充满宠溺的味道,一会儿爱称为“小狸奴”,一会儿又宠溺地喊“小老虎” 、“衔蝉奴”等,像对自家媳妇儿,现代人看来不免会心一笑。

    根据资料显示,作为猫奴的代表,陆游一共作过十二首“咏狸奴诗”,最有名的还是那首: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之一

    (在这首诗话里话外落寞中,也隐约透露着猫咪带给他的暖意。)

    除此之外,刘一止、黄庭坚、刘克庄、曾几、林希逸都是当时文人之中有名的“猫奴”。

    除了吟诗,自然少不了作画,画猫最好的,自然是宋朝第一艺术家宋徽宗,他的《狸奴衔鱼图》自是清闲安详富有生趣,无数后人为之题诗。

    而这股风气一直延续到明朝,明宣宗朱瞻基亲自画过猫,他的《花下狸奴图轴》,现藏于辽宁博物馆。

    明世宗朱厚熜,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猫奴。他设立“猫儿房”。让三四个人专门伺候自己的爱猫,还给猫设官职和昵称。

    当然,这和明朝的政治环境有关,到了清朝,皇帝就没这闲工夫了。

     明 清   :志怪小说与猫形象的异化

    封建专制制度的衰退,只能加强思想专制巩固统治;与此同时,陆王心学在黄宗羲等人的传播下,迎来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这两者的矛盾下,让大量知识分子对国家政治的不满,对时事的风云变幻的感慨却无处宣泄,而市民阶级的扩大和发展,让文人们在积累前人的基础上,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写小说。

    《聊斋志异》一出版就轰动天下,带动了整个志怪小说界的大潮。

    有人觉得《聊斋》写得好,跟风写书追捧致敬,比如袁枚写《子不语》。

    有人觉得《聊斋》不行,于是写一本书较劲一比高下,比如纪昀写《阅微草堂笔记》。

    在蒲松龄、袁枚、纪昀三位文坛名家的带领下,清代文人从此放飞自我,在志怪道路上越跑越远。

    在志怪小说中,精怪是其中常客,而精怪中除了众所周知的狐狸,然后就是猫了。

    如明末清初褚人获的《坚瓠集》-《猫苑·灵异》第51条:

    金华猫,畜之三年后,每于中宵,蹲踞屋上,伸口对月……每出魅人,逢妇女则变美男,逢男则变美女。每至人家,先溺于水中,人饮之,则莫见其形……

    清·黄汉《猫苑》卷上:

    亦载猫能拜月成妖事数条,且言乃野猫而非家猫。

    袁枚·《子不语》卷二十四——猫怪

    靖江张氏,住城之南偏……张以竹竿通之,入丈许,竿不可出,数人曳之不动……每交合,其阴如刺,痛不可忍。张广求符术,道士某登坛治之。黑气自坛而上……

    等等不胜枚举。

    我们发现,在这个时间段猫的形象又一次发生了变化,作为了精怪出现在了故事中。

    而这些故事的共同点:

    其一:事情都发生在晚上。

    其二:主人公大多都是书生或者是闺中少女。

    其三:很多故事中或多或少都牵扯到了“性”。

    但这一次和隋唐时期的巫术无关,但性质是一样的,和封建王朝的统治有脱不开的关系。我们一一来分析。

    其一:故事出现在晚上。

    这很好解释,第一,志怪故事在晚上更有氛围感;第二,人在晚上的大脑运转速度较慢,会变得非常敏感,猫作为夜行动物,很容易引起惊吓。

    其二和其三可以放在一起:故事的主人公和“性”。

    其实仔细想想不难发现:这两类人是生活最单调的。

    先说男性。科举制的建立,读书人十年寒窗一朝登榜,读书就是他们的主要生活,这无疑是非常单调的,身边自然会养宠物作为陪伴消遣,猫就是非常好的选择。

    而猫粘人,晚上光身子睡觉,猫为了取暖自然也会钻到被窝中……作为男性,有生理需求是正常的,在功名未成,尚未娶妻的情况下,寻求解决生理需求的最便捷的方式大概就只有“自慰”。

    而传统思维的禁锢,肯定不会如今天把“撸”、“打飞机”等词放在嘴边。

    自慰过于频繁随之而来的就是精神萎靡,在旁人看来,就猜测是有精怪作祟,自然而然就把锅甩在了猫的身上,在故事中猫“吸人精血”一说便解释得通了。

    我们再说女性。总体而言,在封建社会的尺度上(秦朝开始),女性的地位是逐步降低的,到了明清时期,对于女性的禁锢更加严厉,牢牢地锁死在深闺之中,只有贵族的女性,在哲学艺术医学部分女性得以发展。

    而在志怪故事中,这些女性“中邪”的特征基本重合:

    双目失神、表情呆滞、情绪无常、疯言疯语,

    随后“忧郁而死”、“郁郁而终”、“悲愤而死”、“惊惧而亡”。

    根据故事中的症状,去寻找古籍医书中寻找相应症结,《金匮要略》原文:

    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是不是很像书里面描绘的?

    我们再找此类病症,得出“气结”、“郁思”、“离梦”、“脏躁”等关键词,然后一对应,得出了结论——抑郁症。

    再看志怪小说中的解决方法,在闺房中找到了猫(可能就是偷偷养的宠物),然后医生或者道士当场把猫杀掉,然后女子的病突然就好了。

    志怪小说里面提到的方法,其实在《黄帝内经》中已经有记载。

    在提到忧郁、心境低落等负性情绪,将其归因于体质、脏腑功能失调等方面,提到喜胜怒的治疗方法,这其实属于心理疗法的一种。

    古代人,尤其是女性,生活空间小、受教育程度低、不运动,心理承受能力差,患抑郁症的概率会非常高。古代女性特别容易死,尤其是贵族女性,在一定程度上就和这有关。

    所以,我们推测在明清时期,猫形象的异化和志怪小说有关,追其本源,实际是封建制度思想禁锢下反人性的悲剧,而当时时代的局限,人们误以为出现了猫精鬼怪。

    不过此次异化与隋唐不同,并没有影响到猫作为宠物的地位,不论达官贵人、皇后嫔妃或是平民百姓,猫依然作为一种主流的宠物活跃日常生活中。

     结    语  

    因志怪小说的影响、人口受教育程度等时代的局限性,种种说法依然会流传在民间,口口相传,一直到了近现代才逐渐退散。

    而部分老一辈人对于猫的成见,除了上面所说外,一方面是时代物质条件的匮乏,另一方面与猫作为食肉动物以及本身的习性相关,在此就不加论述。

    纵观历史,从先秦到汉代,从隋唐的“猫鬼”到宋朝的火热,再到猫被广泛作为素材被记录到志怪小说之中。

    尽管历史会加以掩饰,猫被莫名的添加了很多的罪名,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们对猫的关注越来越多,对于猫的喜爱也越发深刻。

    希望通过此文,对于广大“猫奴”从历史不同的角度,做一次粗浅养猫史科普,几千年历史浩如沿海,在史书中时不时有几只精灵活跃其上,不觉也多了几分轻趣。

    因史料中对于猫的记载很少,对于“瘟疫”、“巫蛊之术”的记载近乎没有,所以推测分析的时候难免出现偏颇,非历史专业,也欢迎各路历史大神拍砖斧正。

    最后,一并感谢@觉今是而昨非 @鹰扬 两位朋友对于本次文稿提供的资料、意见支持。

    转发这篇文章,让你身边的“猫奴”看到源远流长的养猫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5000年吸猫史,宋代人比你们会玩得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uhir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