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吸猫”小史》
作者:艾比盖尔‧塔克
正如本书的英文书名《The Lion in The Living Room客厅里的狮子》所描述的,我家客厅里盘踞着“四大天王”——四只猫咪,尽管每天极尽殷勤伺候它们,我也常常只能得到它们傲娇的斜睨。看着邻居朋友们艳羡地围观我的猫片,有时还热切地相约来家里吸猫、撸猫时,我不禁生出疑问:作为人类的我们,为何会被动物小猫咪所吸引控制、沉迷其中又无法自拔呢?猫咪又为什么对我们的殷勤伺候,时而不理不睬时而又卖萌撒娇呢?
伦敦生物学教授Abigail Tucker艾比盖尔‧塔克的这本《人类吸猫小史》解开了我的谜团,同时在书中,她以自己资深猫奴的经历以及专业有序的调查研究,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科普课。
为了探寻猫的秘密,沿着人猫纠缠的进化链条,作者深入到原始森林去考古,出入猫咪保护权益会议调研,与各领域的专业学者访谈,最后以生物学家的理性身份和细致笔触,写就此书。她为我们揭示了人类与猫之间互相博弈、爱恨交加的关系史,同时也全方位地推广了与猫相关的生物自然、历史文化知识。
让我们来沿着时间的链条,解密这一出人与猫从“相爱相杀”走向“和谐共处”、 “人猫情未了”的历史剧。
远古时代:命悬猫口
人类与猫科动物在地球上共同生活了千万年,猫科动物(虎、豹、狮子、猫等)是哺乳动物中的超级猛兽,吃肉这个技能使猫科动物一早占据了食物链的顶端,而作为灵长类动物的人类祖先,当时的狩猎能力几乎为零,和其他动物一样被凶猛的猫科动物追捕吞食,常常命丧猫口。
其后在六七百万年前,人类祖先开始陆续从树上走到陆地上生活,学会了在大型猫科动物剑齿虎后面捡吃大猫口下啃剩的骨头间的肉碎,从而补充了蛋白质,发展了智力,加速了进化的进程。
大约20万年前,智人出现,人类学会了用火、用工具独立地捕杀大型猎物,捕食猛兽,人与猫之间原来悬殊的地位向势均力敌过渡。
❀科普一:大型猫科动物例如老虎狮子、小型猫科动物例如家猫,虽然体型大小天壤有别,但体格几乎一致,长腿,有力的四肢,柔韧的脊柱,保持平衡的长尾巴,用来消化肉类的短肠道,猫爪收缩自如,胡须极其敏感,耳朵方向性灵活,听觉广阔,眼睛有夜视功能,口腔前部咬合力极大。食肉本性以及强劲体格成就了它们在哺乳动物食肉链的最强位置,是卓越的的捕食者。
一万年前:人猫同居
石器时代以后,人类开始部落群居,猫科动物的一支、非洲野猫的亚种开始为了觅食接近人类,它们会在夜晚潜入人类居所,偷吃人类拥有的食物。在这夜间活动当中,大胆的野猫还经历了互相的交配,逐渐适应环境并展开了它们的“家居生活”。为更好地生活在人类中间,它们在成长过程中缩减自己的脑部以混迹人群,还通过增长肠道以消化更多的肉类垃圾。
人类在向农业文明过渡的过程中,开始驯化一些肉食动物如牛羊鸡鸭,也给一些物种提供了免于灭种的绿色通道。当野猫在偷吃时多数时候会被人类抓现行,之后慢慢也发现了它们具有捕捉老鼠的功能,因此也尝试了驯化成家猫来除杀虫害。
❀科普二:与其他被驯化的动物不同,由于猫的独居性和生育的非受控性,人类的驯化干预无法奏效。猫的驯化模式是它们自己驯化自己,适应了与人类共处并获取喂养。大家会以为捕捉老鼠捕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实情是,猫会捕捉老鼠,有的时候是为了猎食有的时候是为了玩耍。有专家研究表明,在共享资源丰富的环境下,猫与鼠的相处就如动画片《猫和老鼠》一样和谐有爱。
航海时代,人猫随行
家猫在中东开始混入人群后,古代航海员看中了猫能捕捉老鼠的能力,尤其是在密闭船舱中,憨态可掬的猫同时能给无聊的航海生活带来了欢乐。几个世纪以来,猫成了航海文化的精髓,很多迷信的老水手甚至不愿意登上没有猫的航船。沿着海上航线,迅速地踏上了地中海地区、欧洲大陆、印度、东南亚和中国,跟随航海家发展发现新大陆,足迹遍布美洲、澳洲、非洲以至全世界,人猫同居的关系就此合法公开了。
英国殖民者在泛太平洋岛屿和澳洲开阔之地投放家猫以征服当地生态系统。作为狩猎者,猫能观测紫外线和超声波,对三维空间有着惊人的感知力,这使得他们能够准确判断声源高度。追随人类的征服足迹,它们拥有了越来越广泛的猎食范围。
❀科普三: 猫有着相当灵活的生活方式,他们可以根据环境选择独居或是群居,猫甚至能改变自己的骨骼构造,在淡水极其稀缺的地区,猫竟然发育出更大的肾脏来对应恶劣环境。家猫更成功的地方还是它们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人类放任和鼓励这侵略性的物种在眼皮底下繁衍,让他们进入了原本无法到达的领地,大方地喂食,让它们进驻到自己的房子里。
现代生活,一厢情愿
猫捉老鼠这个说法经不起实验考证,那就说明养猫其实并无想象的实用性,但很多养猫的人也许会说,猫可以令我心情愉快,对我好处很多。但猫类科学家得出的研究结论是,猫对我们的健康有益的证据极少,和养狗比较起来,养猫不利于患者维持生命,因为不遛猫而运动量不足所以身体发胖,还有统计调查确认,养猫的人群血压普遍偏高,整体健康状况也比较差……猫还是寄生虫弓形虫的宿主,这种寄生虫在猫的肠道可以得到大量繁殖,对胎儿健康有恶劣影响(但作者也有说明:只要是在室内养猫,感染上弓形虫的风险并不是那么大)。
由于有超强的适应性和繁殖能力,猫几乎已经遍布我们能想象到的地方,室内室外沙漠丛林,甚至无人到达的荒原,猫几乎可以吃掉任何活着的小型动物,轻松破坏一定范围内的生态系统,可能导致濒危动物的灭绝。
❀科普四:由于猫的超强繁殖,占领了陆地以及大量孤立的岛屿,引起物种濒临灭绝,被列入世界100种侵害性危险物种,生态组织发起了灭猫行动,人们用定向病毒和致命药剂毁掉猫窝,用霰弹枪和猎狗夺走猫的生命,并组织带枪猎手巡逻队进行清剿项目。然而,相比猫本身坚韧的抵抗力,灭猫行动的最大障碍其实是喜爱它们的人类。他们解救被围捕的漏网之猫,把他们转送到猫类保护所。
今日现状:吸猫成痴
随着世界的快速发展,全球老龄化城市化的趋势,人类更多地寻求娱乐消遣和心灵陪伴、情感寄托,喂养家猫的数量爆炸性地增长。据统计,如今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6亿只家猫,仅美国就有将近1亿只宠物猫。
成为头号家宠,猫凭的是什么呢?作者根据以下外表特征,解析了猫拥有的一组完美进化而来的特性:“怜幼触发特质”
猫的外形:毛茸茸的耳朵,胖乎乎的脑袋,短小的四肢,软萌的爪子,极似人类的婴儿,会引起人类释放出相应的荷尔蒙,忍不住对其产生喜爱;猫的声音:猫发出的无意义的咕噜声,在人类听来,十分动听并且充满赞美,猫会把没有具体意思的咕噜声改进成清晰的持续信号,在一项调查中,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显示,人类的大脑血液流动模式会因猫的尖叫声而改变,而且猫的叫声和小孩的哭声相似,让人怜爱;猫的眼神:大而圆的眼睛常常充满幽怨表情,再加上蹭蹭头舔舔脸的小动作,成功获得了人类的兴致和爱怜。
猫就是这样通过天生的美貌和行为上的演化,对人类产生了神奇的控制力,自动自愿让人成为猫奴。
❀科普五:网络时代的迅猛进展,带领了猫片猫动画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谷歌程序员在对YouTube视频进行分析后发现,处理器能够非常熟练地扫描小猫信息,准确率高达74.8%,几乎和人脸识别率平齐。
未来走向:和谐共处
综上所述,人类与猫的关系从捕食与被捕食、势均力敌、共同进退、再到驯化和被驯化、捕杀和拯救,几经逆转终于走到了共处一室的境况。即便如此,猫至今也没有为了生存而妥协于人类,仍然保持狩猎行为和独立喂养小猫,因而他们可以拒绝服从,且随时逃离人类的控制。而在与人类的交流中,猫似乎也没有丝毫感恩之情,为了食物和安逸,它们自我驯化,凭借可盐可甜的外貌,主动走入人类家居,而它们却又坚定地渴望空间和蛋白质,而不希望群居陪伴和亲近赞赏。
因此,和人类处于同一屋檐下,对猫来说是一件非常不轻松的事情。它们喜欢独居,保留着捕食者视觉嗅觉听觉的高度敏感,在人类的室内需要承受高频噪音、高光源、多灰尘以及异味的强烈干扰,这样的环境压力下往往会引发猫的致命的病症例如“潘多拉综合征”。
我们人类在享受吸猫的过程中,理应配合家猫的生活习性,调整好屋内环境,科学相处。资深猫奴的作者也在书中总结了几项实用的措施,例如:独享空间,定时喂食,保持空气清新,温度控制在29度以上,低音少光,准备多个猫砂盆,远离人类触摸以及同类的骚扰等等。
呼吁:
作为生物学教授的作者,更灵敏地注意到,在整个人猫关系的进化史中,人类的敬畏和冷漠在非常微妙的平衡中共存,不论我们多么喜爱这些小动物,毁灭起来都是冷酷无情的。如果不及早意识到人类的这个特质,地球上很多生命系统将会面临崩溃和毁灭。
我们还可以思考得更远一些,探索如何从本质上去对待猫,以及更多的动物,重新审视一下我们人类在整个自然生态中所具有的影响力。
好了,写到这里,客厅里的“狮子”已经过来拍我肩膀示意到点喂食了,我得赶紧伺候主子去……
网友评论